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字孿生與元宇宙融合、醫療保健網興起……2023年物聯網領域四大趨勢

發布時間:2022-11-25 10:06: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劉 霞

  【科技創新世界潮】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yu) 互聯網不同,物聯網主要的應用對象是一些物理設備,如車輛、家電、建築物等。在這些物理設備中嵌入電子軟件、傳(chuan) 感器以及一些網絡連接設備等,就可以實現設備之間數據的交換,從(cong) 而建立起一套互聯的網絡。

  2023年預計全球將有超過430億(yi) 台設備連接到物聯網上,它們(men) 將生成、共享、收集並幫助人們(men) 以各種方式利用數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3年物聯網領域的四大趨勢。

  數字孿生與(yu) 元宇宙融合

  2023年,數字孿生和元宇宙這兩(liang) 大非常重要的技術將融合在一起,以更好地促進行業(ye) 的發展。

  對於(yu) 商業(ye) 企業(ye) 而言,元宇宙最有價(jia) 值的應用之一是彌合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差距。通過使用物聯網傳(chuan) 感器提供的數據,人們(men) 有可能為(wei) 諸多不同係統構建越來越逼真的數字孿生體(ti) ,從(cong) 製造設施到購物中心,應有盡有。隨後商業(ye) 用戶能夠通過體(ti) 驗式元宇宙技術(如虛擬現實耳機),“走進”這些數字孿生體(ti) ,更好地了解它們(men) 的工作方式。

  這種技術融合已應用於(yu) 零售業(ye) ,商店規劃師可實時監控人流,並對商品的陳列情況和促銷形式進行調整,以監控這些措施對客戶行為(wei) 以及商店營收情況的影響。在工業(ye) 環境中,這兩(liang) 種技術的融合使工廠設計師可對不同的機械配置進行試驗,發現潛在的安全問題,預測何處可能會(hui) 出現故障。

  網絡安全引更多關(guan) 注

  物聯網也可能使人們(men) 更容易受到各種形式的網絡攻擊。因為(wei) 環境中連接的設備越多,對攻擊者開放的“門窗”就越多。2023年以後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呈爆發式增長,企業(ye) 、設備製造商和安全專(zhuan) 家應加大力度,應對“惡意攻擊者”,最大限度地減少他們(men) 竊取寶貴數據的機會(hui) 。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hui) 表示,將於(yu) 2023年為(wei) 消費級物聯網設備啟動“網絡安全標簽”計劃,幫助物聯網設備買(mai) 家了解他們(men) 將特定設備引入家中可能帶來的風險,屆時消費者可通過智能手機掃碼了解詳情,包括軟件更新策略、數據加密和漏洞修複等。

  英國也將推出自己的產(chan) 品安全和電信基礎設施法案,以保護物聯網設備。英國主管數字化事務的官員表示:“法案將為(wei) 從(cong) 手機、恒溫器到洗碗機、嬰兒(er) 監視器和門鈴等日常技術設置防火牆,並對違反新安全標準的組織處以巨額罰款。”

  英國一家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3年,物聯網安全支出將達60億(yi) 美元。

  醫療保健物聯網方興(xing) 未艾

  2023年物聯網健康設備的市場價(jia) 值將達到2670億(yi) 美元。其中最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是可穿戴設備和家庭傳(chuan) 感器,它們(men) 使醫療人員能在醫院之外監測患者的健康狀況,從(cong) 而實現全天候護理,也為(wei) 需要立即和直接護理的患者騰出寶貴的醫療資源。

  2023年,“虛擬醫院病房”將被更多人所熟知,醫生和護士將通過傳(chuan) 感器和遠程醫療監測患者的情況並開展治療。

  配備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傳(chuan) 感器的智能手表現在很常見,未來一年更多產(chan) 品將接踵而至,如可穿戴皮膚貼片等。埃隆·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設備也有可能麵世,該公司正在製造能夠讀取神經信號的植入物,可幫助癱瘓患者重新控製身體(ti) 。

  治理和監管更受重視

  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及可能帶來的影響,已經越來越為(wei) 世界各國高度關(guan) 注。

  2023年,歐盟預計將出台立法,要求智能設備製造商和運營商遵守更嚴(yan) 格的規則,包括如何收集數據、在哪裏存儲(chu) 數據,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防止違規行為(wei) 等,而這隻是在世界各地實施的一係列新立法中的一部分。

  伴隨著與(yu) 人工智能、5G技術更緊密的結合及產(chan) 業(ye) 政策的持續支持,物聯網正向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景迅速擴展。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全球物聯網進入規模化和產(chan) 業(ye) 化快速成長期。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