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無融合生殖雜交稻遺傳穩定性證實

發布時間:2022-12-01 16:50:00來源: 科技日報

  【研究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基因組編輯及無融合生殖創新團隊將無融合生殖雜交水稻材料繁殖至第4代,從(cong) 植株表型、基因組、甲基化、轉錄組和亞(ya) 基因組轉錄等層麵比較了不同世代克隆材料,證實了無融合生殖雜交稻在不同世代間的遺傳(chuan) 穩定性,為(wei) 未來人工無融合生殖體(ti) 係在作物中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yu) 《植物通訊》。

  2019年,該團隊在雜交稻中建立了人工無融合生殖體(ti) 係,實現了雜合基因型的固定,首次獲得了雜交稻的克隆種子,證明了雜交稻進行自留種的可行性。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人工無融合生殖雜交稻的優(you) 異性狀能否在不同世代間穩定遺傳(chuan) 。而這一問題的解決(jue) 是未來無融合生殖雜交稻走向生產(chan) 應用的重要前提。

  研究人員用連續4個(ge) 水稻種植季將人工無融合生殖雜交水稻材料加代繁殖至第3代,然後借助流式細胞儀(yi) 鑒定了第0代、第1代、第2代和第3代無融合生殖雜交水稻材料植株結實種子的倍性。結果發現,每個(ge) 世代雜交水稻植株均保持了無融合生殖特性。接著,研究人員重點聚焦同一季節種植的不同世代二倍體(ti) 克隆植株,考察了抽穗期、分蘖數、株高、穗長、每穗粒數、千粒重等重要農(nong) 藝性狀,發現它們(men) 表型相似。因此,在植株表型上,克隆植株後代保持了雜種子1代的優(you) 勢表型。隨後,研究人員分別從(cong) 全基因組、甲基化、轉錄組、亞(ya) 基因組轉錄表達等分子層麵揭示了無融合生殖體(ti) 係的遺傳(chuan) 穩定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