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信號?1200億龍頭突然出手,最高回購18億!
原標題:什麽(me) 信號?1200億(yi) 龍頭突然出手,最高回購18億(yi) !行情能否就此啟動?
在業(ye) 績改善和股價(jia) 下行背離之下,養(yang) 殖龍頭終於(yu) 坐不住了!
12月4日晚間,溫氏股份發布回購股份方案,用不低於(yu) 9億(yi) 元且不超過18億(yi) 元的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jia) 交易方式回購普通股(A股)股票,用於(yu) 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回購價(jia) 格不超過27.32 元/股(目前股價(jia) 為(wei) 18.51元/股),回購實施期限為(wei) 回購方案通過之日起12個(ge) 月內(nei) 。
溫氏股份曾在6月到7月期間有過一輪放量上漲,但從(cong) 8月底開始逐步回落,階段盈利盤回吐大半。但從(cong) 前三個(ge) 季度來看,溫氏股份經營業(ye) 績逐季改善,不僅(jin) 扭虧(kui) 為(wei) 盈,盈利幅度甚至還超過了100%。
相關(guan) 分析認為(wei) ,溫氏股份已逐步擺脫非洲豬瘟影響,經營恢複向好,有望憑借領先行業(ye) 的出欄增速及穩步下降的養(yang) 殖成本,成為(wei) 本輪周期業(ye) 績兌(dui) 現確定性突出的白馬標的。目前,相關(guan) 券商評級給出的目標價(jia) 和27.32 元/股的回購價(jia) 基本持平,但與(yu) 當前股價(jia) 18.51元相比,仍有近50%的上漲空間。
回購股份用於(yu) 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具體(ti) 看,按回購價(jia) 格上限及回購金額上下限計算,溫氏股份預計本次回購股份數量在3294.29萬(wan) 股至6588.58萬(wan) 股之間,約占截至12月1日收市後總股本(65.46億(yi) 股)的0.50%至1.01%。根據公告,假設本次回購的股份全部用於(yu) 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並全部鎖定,溫氏股份總股本不發生變化,限售條件流通股增加6588.58萬(wan) 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減少6588.58萬(wan) 股。
溫氏股份表示,本次回購股份反映了管理層對公司內(nei) 在價(jia) 值和未來發展規劃的堅定信心,有利於(yu) 維護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回購股份用於(yu) 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有利於(yu) 建立、健全完善的長效激勵機製,提升團隊凝聚力和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有利於(yu) 企業(ye) 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具體(ti) 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溫氏股份總資產(chan) 為(wei) 983.50億(yi) 元,負債(zhai) 總為(wei) 597.22億(yi) 元,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60.72%;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所有者權益為(wei) 360.31億(yi) 元,流動資產(chan) 為(wei) 364.05億(yi) 元。按此財務數據測算,該次回購資金總額的上限18億(yi) 元,占公司總資產(chan) 、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所有者權益、流動資產(chan) 的比重,分別為(wei) 1.83%、5.00%、4.94%。
基於(yu) 此,溫氏股份認為(wei) ,本次回購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ti) 股東(dong) 尤其是中小股東(dong) 利益的情形。並且,該公司擁有足夠的自有資金及支付能力,以自有資金回購不會(hui) 對經營、財務、債(zhai) 務履行能力和未來發展等產(chan) 生重大不利影響。
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盈利增速超100%
從(cong) 溫氏股份價(jia) 格K線來看,該股年內(nei) 走勢是一個(ge) 典型的雙頭M形趨勢圖。今年6月到7月期間曾有過一輪放量上漲行情,區間累計漲幅接近50%;但從(cong) 8月底開始,溫氏股份股價(jia) 逐步回落,截至11月中旬累計跌去30%,截至12月4日股價(jia) 為(wei) 18.51元/股,總市值為(wei) 1212億(yi) 元。
但從(cong) 業(ye) 績基本麵看,溫氏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出持續改善,乃至扭虧(kui) 為(wei) 盈態勢。以合報報表的營業(ye) 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為(wei) 例,根據Wind數據,前者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別為(wei) 145.90億(yi) 元、169.54億(yi) 元、243.30億(yi) 元,同比漲幅分別為(wei) -13.25%、22.71%、52.62%,前三季度累計總額558.74億(yi) 元,同比增長19.96%;後者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別為(wei) -37.63億(yi) 元、2.40億(yi) 元、42.09億(yi) 元,同比增速分別為(wei) -792.39%、107.88%、158.43%,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淨利潤6.86億(yi) 元,同比增長107.07%。截至三季度末股東(dong) 數量為(wei) 80171人。
溫氏股份主營業(ye) 務為(wei) 黃羽肉雞及生豬養(yang) 殖銷售,是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黃羽肉雞養(yang) 殖企業(ye) ,在全國種豬育種和肉豬養(yang) 殖規模方麵排名前列,以“公司+農(nong) 戶”養(yang) 殖模式為(wei) 業(ye) 內(nei) 所熟知。上述財務數據背後,溫氏股份實際上曆經了一輪豬周期產(chan) 能變化。
海通國際在12月2日發布的研報指出,在2019-2020年非洲豬瘟期間,溫氏股份曾主動減少投苗量並加大種豬留選,導致出欄量下降。此後2021年非瘟防控常態化,生豬出欄量回升,2021年生豬出欄量為(wei) 1321.7萬(wan) 頭,至2022年10月當年累計生豬銷量達到1407.1萬(wan) 頭。養(yang) 殖成本方麵,非瘟前溫氏股份養(yang) 殖完全成本控製在12元/kg左右,優(you) 於(yu) 行業(ye) 平均水平。非瘟期間溫氏股份為(wei) 支撐生豬出欄,高價(jia) 外購豬苗,導致成本大幅上漲。2021年5月起,溫氏股份自產(chan) 豬苗供應恢複,暫停外購豬苗並降低代養(yang) 費,至2022年1月養(yang) 殖完全成本回落至16-17元/kg。
距離回購價(jia) 格上限有近50%上漲空間
基於(yu) 上述分析,海通國際認為(wei) ,溫氏股份已逐步擺脫非洲豬瘟影響,經營恢複向好。並且,溫氏股份的商品豬產(chan) 能穩健擴張,養(yang) 殖模式持續升級。該公司2021年生豬出欄量為(wei) 1321.7萬(wan) 頭,產(chan) 能利用率為(wei) 28.7%,產(chan) 能利用率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出欄量成長空間較大。該公司在“公司+農(nong) 戶”模式的養(yang) 殖領域憑借技術服務與(yu) 管理優(you) 勢具備核心競爭(zheng) 力,正向“公司+養(yang) 殖小區+農(nong) 戶”模式持續升級,未來在成本改善以及風險抵禦方麵將會(hui) 有更大提升空間。
國信證券研報認為(wei) ,生豬養(yang) 殖行業(ye) 預計2023年有望保持較好盈利,看好規模企業(ye) 出欄成長。“據我們(men) 對上市豬企複盤,大部分公司受益於(yu) 養(yang) 殖規模化的大趨勢,隻要出欄保持穩定兌(dui) 現及增長,仍有望實現較好的成長性。當前行業(ye) 補欄仍較為(wei) 理性,預判2023年生豬行業(ye) 仍有望保持300-400元的頭均盈利。溫氏股份憑借領先行業(ye) 的出欄增速及穩步下降的養(yang) 殖成本,有望成為(wei) 本輪周期業(ye) 績兌(dui) 現確定性突出的白馬標的。”
另外,海通國際研報指出,溫氏股份在黃羽雞養(yang) 殖龍頭地位穩固,布局鮮品及預製菜平滑周期。截至2021年,該公司肉雞屠宰單班產(chan) 能提升至2.85億(yi) 隻/年。公司鮮品雞及預製菜銷量穩步提升,2021年公司鮮品雞銷量達到1.5億(yi) 隻,1H22鮮品雞與(yu) 熟食雞共銷售7171.5萬(wan) 隻。根據公司規劃,未來黃羽雞中將有30%以鮮品形態銷售,20%以熟食形態銷售,有能夠持續平滑公司毛利率。
海通國際預計,溫氏股份2022年- 2024年營收分別為(wei) 834.6/1074.3/1178.5億(yi) 元,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wei) 62.1/139.2/144.5億(yi) 元,對應PE分別為(wei) 18.3/8.2/7.9倍。給予該公司2023年12.5倍PE,對應目標價(jia) 為(wei) 27.40元,首次覆蓋給予“優(you) 於(yu) 大市”評級。27.40元的目標價(jia) 與(yu) 本次回購價(jia) 上限27.32 元基本持平,但與(yu) 當前股價(jia) 18.51元相比,仍有近50%的上漲空間。
包括溫氏股份在內(nei) ,截至12月4日年內(nei) 以來共有1106家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歸,累計回歸股份數量和金額分別為(wei) 108.01億(yi) 股和990億(yi) 元,和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當年兩(liang) 項數據分別為(wei) 109.15億(yi) 股和1191.02億(yi) 元),較2020年同期則出現明顯提升(當年兩(liang) 項數據分別為(wei) 98.83億(yi) 股和620.99億(yi) 元)。(券商中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