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版“沙漠矽穀”:“雲計算”成通往世界“新名片”
(中國新動向)探訪中國版“沙漠矽穀”:“雲(yun) 計算”成通往世界“新名片”
中新網中衛12月5日電 題:探訪中國版“沙漠矽穀”:“雲(yun) 計算”成通往世界“新名片”
中新網記者 於(yu) 晶
12月5日,在寧夏中衛西部雲(yun) 基地大數據中心的機房裏,管理員們(men) 正穿過一排排兩(liang) 米多高的機架,對新風製冷機組、數據機房、電池室、電力室等進行一一巡查,以確保每一台機器都在正常運行。這些加在一起多達60餘(yu) 萬(wan) 台的服務器,正不舍晝夜地為(wei) 三星電子、小米、小紅書(shu) 、愛奇藝等4000餘(yu) 家企事業(ye) 單位提供著海量存儲(chu) 和大數據計算服務。
中衛,這座在地圖上或許隻能用放大鏡才能找到的小城,現如今被業(ye) 內(nei) 人士稱為(wei) “在中國雲(yun) 計算版圖上,地位已經舉(ju) 足輕重”的數字城市。中國的“沙漠矽穀”雲(yun) 基地,在中衛戈壁灘拔地而起,連接起了世界的雲(yun) 天網絡。
中衛市地處黃河與(yu) 騰格裏沙漠的交匯地帶,這裏地質穩定,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幾乎為(wei) 零;年平均氣溫8.8度左右,可節約大量的空調耗電成本;境內(nei) 擁有12座風電站、38座光伏電站,能夠提供全國數一數二的優(you) 勢電價(jia) 。豐(feng) 富的水電資源,為(wei) 數據中心提供了優(you) 惠的、可靠的清潔能源。同時,中衛市到全國各大城市的距離均在2000公裏以內(nei) ,是光纖網絡覆蓋全國最優(you) 路徑選擇點。諸多因素,使得中衛在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上獨具優(you) 勢。
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中衛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呈現出集聚式、規模化良好態勢。截至目前,中衛數據中心集群累計完成投資90億(yi) 元,安裝機架3.7萬(wan) 個(ge) ,總裝機能力已達69萬(wan) 台,上架率超80%,是全國服務器裝機能力最強城市,並向4000多家企業(ye) 提供雲(yun) 服務。同時,帶動就業(ye) 5000人以上。
除此之外,中衛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致力於(yu) 解決(jue) 民生領域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優(you) 質的大數據應用場讓民眾(zhong) 有更多獲得感。雲(yun) 服務、雲(yun) 製造、雲(yun) 應用的產(chan) 業(ye) 鏈逐步形成,政務雲(yun) 、旅遊雲(yun) 、教育雲(yun) 、衛生雲(yun) 等絢麗(li) 綻放,“雲(yun) ”慢慢從(cong) 一個(ge) 生澀概念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給民生插上智慧“翅膀”,讓百姓福祉更有“質感”。
以大數據和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新的生活改變,正在中衛成為(wei) 越來越平常的一件事。這裏的政府、企業(ye) 、民眾(zhong) 對發展大數據充滿了信心和期待。“‘衛生雲(yun) ’能實施遠程醫療,讓農(nong) 村和邊遠地區民眾(zhong) 同樣能得到和城市一樣的醫療服務。這些讓普通人生活更方便的應用,讓我們(men) 最直觀地感受到大數據帶來的好處。”提起大數據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市民張子謙豎起大拇指連連點讚。
中衛市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如今,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不僅(jin) 成為(wei) 中衛的產(chan) 業(ye) 、寧夏的產(chan) 業(ye) ,更是國家實施“東(dong) 數西算”發展戰略、構建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協同創新體(ti) 係的戰略布局。
東(dong) 數西算戰略不僅(jin) 能為(wei) 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也為(wei) 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創造了巨大動力。中衛市下一步將按照寧夏樞紐“1357”總體(ti) 建設思路,打造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建成國家“東(dong) 數西算”示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三大”基地;到2025年,標準機架達到69.5萬(wan) 個(ge) ,服務器裝機能力達700萬(wan) 台,拉動大數據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收入突破3000億(yi) 元人民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