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老兵們的轉型突擊

發布時間:2022-12-05 16:39:00來源: 解放軍報

  裝備更新換代,對很多部隊而言,意味著從(cong) 零開始。陸軍(jun) 某海防旅某連軍(jun) 士骨幹積極應對全新挑戰,隻爭(zheng) 朝夕狠抓能力升級。請看——

  老兵們(men) 的轉型突擊

  “優(you) 秀率提高了7%!”拿到連隊複訓補訓階段專(zhuan) 業(ye) 考核成績單,擔負組訓任務的陸軍(jun) 某海防旅某連一級上士肖剛鬆了一口氣。

  “從(cong) 零開始,成績的每一點提高都並非易事。”體(ti) 製編製改革後,肖剛所在營“鳥槍換炮”,列裝某新型地空導彈。全連官兵跑步進入新戰位,肖剛也從(cong) 高炮班班長轉任導彈檢測班班長。在該連,和肖剛有一樣境遇的班長有6人。

  被連隊委以重任,這些老兵心裏隻有一個(ge) 念頭:抓緊學懂弄通新裝備,盡全力縮短戰鬥力生成時間。

  “急!”談起這次轉型,老兵們(men) 提到最多的就是這個(ge) 字。專(zhuan) 業(ye) 調整、能力轉型,他們(men) 仿佛進入“闖關(guan) 模式”,工作訓練被按下了“加速鍵”。

  過去,該營以班組為(wei) 基本火力單元。如今,營成為(wei) 基本火力單元,每個(ge) 排、每個(ge) 班隻是戰鬥力鏈條上的一環。“從(cong) 單打獨鬥到合成製勝,我們(men) 不想拖了全營的後腿!”肖剛說。

  但現實困難擺在他們(men) 麵前。原先,裝備操作不到10個(ge) 步驟,現在則變成了上百個(ge) ,光是記住順序就不容易。對老兵們(men) 而言,更難的是要從(cong) 頭開始學理論。

  “剛開始看教材,一段文字七八個(ge) 新名詞,全都一知半解!”二級上士王華坦言,不少老兵入伍時學曆不高,雖然在部隊完成了學曆升級,很多人還拿到了職業(ye) 資格證,但麵對新裝備、新專(zhuan) 業(ye) ,常有“渾身力氣使不出”之感。

  “心裏著急啊!”王華說,新裝備配發前,營裏組織骨幹到院校學習(xi) ,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希望做到“人等裝備”。但新老裝備的信息化程度、結構原理存在的鴻溝,不是他們(men) 短時間努力就能跨過的。

  老兵們(men) 急,營連主官也急。該營教導員鄭小波說,在友鄰單位,營技術室、各個(ge) 連隊都有懂專(zhuan) 業(ye) 的技術幹部、高級軍(jun) 士,而他們(men) 要從(cong) 頭開始培養(yang) 人才,填補空白,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一邊,新裝備已配發到位,亟待官兵熟悉掌握;一邊,專(zhuan) 業(ye) 技術骨幹缺乏,組訓施訓人手緊張。

  裝備列裝當月,肖剛和幾位老兵打起背包,前往友鄰部隊“取經”。

  別人10分鍾背會(hui) 理論,他們(men) 花一個(ge) 小時苦記;別人看幾遍就能理解,他們(men) 得把電路圖翻卷了邊;三指厚的裝備理論教材,肖剛死記硬背將其塞進腦子裏慢慢消化;王華用DV錄下授課過程,熄燈後再細細琢磨……

  培訓進行到一半,上級通知要組織階段性考核。肖剛和王華專(zhuan) 程趕回連隊,用一星期時間將學到的操作要領教了戰友一遍,又匆匆離開。

  3個(ge) 月後,老兵們(men) 都瘦了一圈,但帶回了成箱的教材和筆記,大家都說“值了”。

  近年來,該營先後組織了9次專(zhuan) 業(ye) 集訓,有50餘(yu) 人次外出培訓見學。如今,官兵們(men) 操作裝備愈發嫻熟。今年6月,該營首次組織實彈射擊,實現首發命中。

  “我們(men) 其實才剛剛摸到門檻。”一級上士黃榮兵覺得現在談不上什麽(me) 成績。就拿實彈射擊來說,即使順暢完成所有操作,聽不到電台裏傳(chuan) 來命中靶機的消息,他的心就一直懸著。

  一次裝備自檢,某設備參數始終不達標,肖剛帶著戰友花了一個(ge) 多小時檢查,始終找不出問題,隻得聯係廠家技術人員。電話那頭,對方簡單幾句話就引導他們(men) 找到了故障所在。

  “總不能上了戰場還帶著‘保姆’吧!”肖剛說,“我們(men) 離勝任崗位還有差距。”

  采訪中,肖剛語速很快,總有一種上一秒結束話題、下一秒抬腳就走的感覺。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急?”

  “時間不等人啊!”

  肖剛掰著手指算:就個(ge) 人發展而言,他轉崗時間尚短,不符合參加新專(zhuan) 業(ye) 高級職業(ye) 技能鑒定的條件,想要選晉高級軍(jun) 士,留在部隊長期幹,每一步都慢不得;從(cong) 單位建設來講,他是兵齡最長的軍(jun) 士,也是專(zhuan) 業(ye) 技術骨幹,一定程度代表連隊專(zhuan) 業(ye) 技術的“天花板”,而年輕軍(jun) 士們(men) 尚不能獨當一麵,還指望著他進行傳(chuan) 幫帶。

  此外,知識結構存在的短板,也讓老兵們(men) 心急。肖剛拍拍桌上的一摞教材,說每一本他至少看過3遍,但也隻是能看懂,離理解精通還差得遠。

  “營連幹部也經常被專(zhuan) 業(ye) 理論絆倒。”該連連長馬天文、排長羅仕華在院校讀書(shu) 時學的都是地空導彈專(zhuan) 業(ye) ,他們(men) 也覺得想把裝備學深學透,路還很長。

  雖然轉型突擊的過程很坎坷,但老兵們(men) 心裏清楚,不吃透理論、精通裝備,提高戰鬥力就無從(cong) 談起。

  他們(men) 默契“組隊”,成立攻關(guan) 小組,搬進一個(ge) 宿舍,時常就一個(ge) 問題討論到淩晨。今年,王華利用“軍(jun) 職在線”自學了導彈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課程,黃榮兵正備考明年的職業(ye) 技能鑒定。

  組織也在為(wei) 他們(men) 努力創造條件。營裏為(wei) 攻關(guan) 小組挑選了最精幹的專(zhuan) 業(ye) 力量。這兩(liang) 年,分配到該營的大學生士兵也是優(you) 中選優(you) 。

  對於(yu) 未來,老兵們(men) 滿懷期待——

  “希望外出培訓見學的機會(hui) 能多一些!如果能跟著專(zhuan) 家到演訓場走一遭,肯定受益匪淺!”

  “希望上級能為(wei) 營連協調配備更多的專(zhuan) 業(ye) 技術骨幹,補齊專(zhuan) 業(ye) 技術短板。如果有師傅帶著,官兵們(men) 在轉型之路上能走得更快些。”

  ……

  今年11月,肖剛到了進退走留的關(guan) 口。但他沒有猶豫,申請了延期服役,並獲得了批準。談到明年的打算,肖剛目標很明確:學理論、練技術、考證書(shu) 、帶隊伍,在轉型路上繼續帶頭衝(chong) 鋒。

  (曾梓煌 廖明生 本報記者 胡 璞 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