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軍:美國的出口管控措施正在破壞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
中新網北京12月6日電 題:魏少軍(jun) :美國的出口管控措施正在破壞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安全
中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IC設計分會(hui) 理事長、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魏少軍(jun) 近日撰寫(xie) 署名文章稱,美國的出口管控措施正在破壞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的安全。美國政府的真實目的是要借助缺芯事件重建一個(ge) 沒有中國參與(yu) 的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同時捎帶著遏製和打壓其他競爭(zheng) 對手。
以下是文章全文:
2020年起,全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缺芯”。最先是車規芯片短缺,隨後“芯片慌”蔓延到幾乎所有領域。一邊是全球電子整機出貨量下降,另一邊是半導體(ti) 製造企業(ye) 訂單爆滿,產(chan) 能緊缺,價(jia) 格飆升。缺芯情況一直延續到今年二季度才緩解,造成的影響極其深遠。
全球芯片短缺引發的半導體(ti) 供應鏈安全擔憂
過去半個(ge) 多世紀,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一直按照摩爾定律向前發展。雖然也有周期性的產(chan) 能緊張和價(jia) 格波動,但總體(ti) 上達到動態平衡。產(chan) 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本次缺芯是不正常的,並非是由於(yu) 供給和需求間存在巨大缺口而造成的。
其實,就全球半導體(ti) 總產(chan) 能和總需求而言,供需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一定由其它因素所引起。深入研究後可以確定“人禍”和“天災”是主要誘因和推手。
2017年,美國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開始打壓中興(xing) 和華為(wei) 等中國企業(ye) 。2020年5月,美國對華為(wei) 量身定製了出口管製“外國直接產(chan) 品規則”(FDPR),並給予120天的寬限期。這引發了華為(wei) 的超量訂貨和台積電等供應商的集中供貨。華為(wei) 作為(wei) 一家世界級規模的企業(ye) ,其芯片年采購量超過100億(yi) 美元。在FDPR的壓迫下,供應商不得不打亂(luan) 原有生產(chan) 安排,以便趕在美國政府規定的期限內(nei) 向華為(wei) 交貨。這麽(me) 大量的訂單和交貨時限要求,對全球半導體(ti) 製造產(chan) 生嚴(yan) 重幹擾。
不幸的是,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影響了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一方麵,疫情導致對購買(mai) 汽車的需求短期內(nei) 急劇下降,汽車生產(chan) 廠商不得不停止采購車規芯片;另一方麵,手機和電腦等遠程辦公設備的需求大增。半導體(ti) 生產(chan) 廠商將車規芯片的產(chan) 能轉向手機和電腦芯片的生產(chan) ,加劇了半導體(ti) 生產(chan) 秩序的混亂(luan) 。
2020年底,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趨緩,汽車消費複蘇,對車規芯片的需求回歸。鑒於(yu) 車規芯片的高附加值,半導體(ti) 廠商又再次騰挪產(chan) 能,導致手機、電腦、家電等大宗芯片的產(chan) 能再次趨緊,引發了全球性的產(chan) 能搶奪大戰。一些大公司采取“雙倍預訂”和“三倍預訂”的方式搶奪產(chan) 能,更是加劇了產(chan) 能緊張。
因此,本輪缺芯是特朗普政府基於(yu) 政治因素引發並疊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結果。
芯片短缺影響是深遠的。首先是缺芯造成的下遊產(chan) 業(ye) 出貨延緩和減量;其次是芯片價(jia) 格急劇上升;第三是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節奏被打亂(luan) ;第四是隨著缺芯現象的緩解,巨量的芯片庫存和大量訂單的取消又引發產(chan) 業(ye) 進入下行通道。
通常而言,芯片短缺隻是一種生產(chan) 過程中短暫的供需不平衡,很快就會(hui) 過去。但是此次缺芯持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造成了各國的擔心。特別是車規芯片的短缺對汽車行業(ye) 的影響巨大,引發了各主要工業(ye) 國家的擔憂。美國商務部曾經兩(liang) 次在白宮召開“芯片峰會(hui) ”,甚至要求主要的芯片製造廠商要交出客戶名單等敏感信息。如果這是美國政府出於(yu) 公心的舉(ju) 措,無疑對全行業(ye) 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在“美國優(you) 先”理念的推動下,這一舉(ju) 動反而讓世界各國對缺芯的憂慮變成了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
其實,美國政府的真實目的是要借助缺芯事件重建一個(ge) 沒有中國參與(yu) 的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同時捎帶著遏製和打壓其他競爭(zheng) 對手。這一目的在美國政府的一係列後續操作中展露無遺。2021年4月5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美國與(yu) 日本和韓國商談建立沒有中國的半導體(ti) 供應鏈;2021年5月19日,據路透社和韓國媒體(ti) 消息,美國軟硬兼施要求韓國三星和中國台北的台積電到美國建設先進半導體(ti) 製造廠;2022年3月29日韓媒報道稱美國政府提出建立“芯片四方聯盟”(Chip4);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芯片和科學法》公然提出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企業(ye) 不可以到中國大陸建設先進節點半導體(ti) 製造廠;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不僅(jin) 對28家“實體(ti) 清單”中的中國企業(ye) 適用新的極為(wei) 嚴(yan) 苛的FDPR,將31家中國企業(ye) 列入“未經驗證清單”(UVL),而且還將先進半導體(ti) 生產(chan) 設備,超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計算芯片,美國人甚至美國綠卡持有者都納入管製範疇;等等。
確保半導體(ti) 供應鏈安全的幾個(ge) 關(guan) 鍵要素
今天的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是經過多年努力在市場機製下自然形成的。一個(ge) 標誌性事件是2006年中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加入世界半導體(ti) 理事會(hui) (WSC)。此前,雖然中國不是全球半導體(ti) 的主要玩家,但成為(wei) 世界工廠的雛形已經顯現,對半導體(ti) 的需求快速上升。中國市場成為(wei) 全球主要半導體(ti) 企業(ye) 的戰略必爭(zheng) 之地。為(wei) 了確保中國市場能夠長期為(wei) 世界主要半導體(ti) 強國和地區服務,2006年WSC在北京召開會(hui) 議,中國台灣地區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更名為(wei) “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在中國台北”,掃清了中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加入WSC的障礙。中國成為(wei) WSC成員,讓WSC補齊了缺乏市場環節的短板。
顯然,中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成為(wei) WSC成員並非是因為(wei) 中國半導體(ti) 技術和產(chan) 業(ye) 有多先進,而是因為(wei) 中國巨大的市場。事實也確實如此。根據美國著名谘詢公司IBS的統計,早在2014年,中國就生產(chan) 了全球84%的手機,82%的平板電腦,66%的電視機和81%的電腦。
就近向客戶提供優(you) 質服務是半導體(ti) 企業(ye) 的一個(ge) 重要措施。因此,伴隨我國半導體(ti) 生產(chan) 企業(ye) 的逐漸成熟,大量外國公司也開始委托中國半導體(ti) 製造企業(ye) 為(wei) 它們(men) 生產(chan) 半導體(ti) 產(chan) 品。很長一段時間,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從(cong) 國外客戶獲得的銷售收入占比一直超過50%。這也說明成本、效率和市場是半導體(ti) 供應鏈全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這一現象在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從(cong) 美國轉向歐洲,再轉向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
半導體(ti) 供應鏈是一個(ge) 端到端的完整體(ti) 係,不僅(jin) 包括前端的研發,也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市場、銷售、服務和技術支持,還要包含半導體(ti) 製造裝備和材料。由於(yu) 涉及的內(nei) 容極其廣泛,產(chan) 業(ye) 門類種類眾(zhong) 多,幾乎沒有一個(ge) 國家能夠擁有所有的環節。即便是美國,也不得不依靠荷蘭(lan) 的光刻機、日本的精細化工,中國台北的製造和中國大陸的市場。因此,要想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就必須要保證供應鏈各個(ge) 環節的安全。而市場作為(wei) 最重要的環節,一旦出現問題,則前麵所有環節的努力都會(hui) 付諸東(dong) 流。美國政府的一些人期望構建一個(ge) 沒有中國的供應鏈體(ti) 係來遏製中國這個(ge) 最大的半導體(ti) 市場,顯然是對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缺乏了解。
美國的出口管製措施正在破壞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的安全
毋庸置疑,美國在半導體(ti) 供應鏈全球化過程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據美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的統計,2018年美國很多家骨幹企業(ye) 在中國的業(ye) 務占比超過了20%,涉及的銷售規模達到數百億(yi) 美元;還有不少企業(ye) 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大部分來自中國市場;美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銷售收入中有48%來自中國市場。這兩(liang) 年,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wei) 破壞了其在過去幾十年努力建立的供應鏈體(ti) 係,受害最大的當然是美國企業(ye) 。
美國政府極力推動的半導體(ti) 供應鏈“去中國化”,正在係統地破壞全球半導體(ti) 市場的完整性,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市場碎片化。從(cong) 全球移動通信的發展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標準的統一帶來產(chan) 品技術的統一,推動供應鏈的全球化,進而大幅降低成本,最終帶來全球市場的繁榮。這是一個(ge) 碎片化的市場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全球化的供應鏈一定帶來成本的最優(you) 化。200多年前,被稱為(wei) 現代經濟學之父的亞(ya) 當·斯密就在《富國論》一書(shu) 中指出:任何一個(ge) 行業(ye) ,市場規模越大,分工將越細。分工越細,盈利能力越強。換言之,分工越細,成本越低。半導體(ti) 供應鏈的全球化正是遵循了這種經濟規律。如果要強行破壞這個(ge) 供應鏈,成本就不可避免地要大幅度上升,這對追求利潤的企業(ye) 家和資本市場一定是壞消息。
半導體(ti) 從(cong) 誕生起就是一個(ge) 創新驅動的產(chan) 業(ye) ,研發投入的大小往往決(jue) 定了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美國波士頓谘詢集團的報告指出:若美國與(yu) 中國完全脫鉤,則美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研發投入將下降30-60%,極大地影響美國創新能力的提升。長期看美國在半導體(ti) 領域的領導地位將讓位於(yu) 韓國,甚至中國。雖然有些聳人聽聞,但也說明了把中國排除在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之外將對美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產(chan) 生巨大的負麵影響。
事實上,由於(yu)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全球化進程已經到了不可逆轉的程度,如果要強行地改變這一狀況,隻會(hui) 把全球半導體(ti) 市場撕裂並碎片化,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將陷入深度的不確定性,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也會(hui) 變的不安全。這與(yu) 美國政府想通過排斥中國來確保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堅持半導體(ti) 供應鏈的全球化,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已經過半個(ge) 多世紀,形成了自身的發展規律。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有過因尊重產(chan) 業(ye) 規律而使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的經驗,也都犯過違背產(chan) 業(ye) 規律而使產(chan) 業(ye) 發展陷入停頓的錯誤。在半導體(ti) 技術進入納米時代、研發和投資高企的今天,任何失誤都可能造成萬(wan) 劫不複,值得政策製定者認真思考。事實上,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背後的原因就是全球性合作。美國以鄰為(wei) 壑的做法,終將害人害己,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界應該清醒認識其危害並予以堅決(jue) 的抵製。
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會(hui) 一直存在,這包含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一是技術競爭(zheng) ——技術創新永無止境,追求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小體(ti) 積和更低成本是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永恒主題;另一方麵,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來都是從(cong) 低端向高端邁進,隻要有高額利潤就一定有新的進入者。不要指望能夠一方麵占據著高額利潤,一方麵又希望不出現競爭(zheng) 者,這是不現實的。我們(men) 提倡通過創新來進行良性競爭(zheng) ,而堅決(jue) 反對惡意打壓。如果大家都采用針鋒相對的作法,還會(hui) 有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