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武漢熱幹麵:一碗煙火氣 幾多江湖情
中新社武漢12月6日電 題:武漢熱幹麵:一碗煙火氣 幾多江湖情
作者 武一力
在被美食家蔡瀾稱為(wei) “早餐之都”的湖北武漢,“過早”一個(ge) 月不重樣絕非誇口。而熱幹麵,正是當地人心中不可取代的“頭魁”。
清代《漢口竹枝詞》記載:“三天過早異平常,一頓狼餐飯可忘。切麵豆絲(si) 幹線粉,魚餐圓子滾雞湯。”“切麵”,正是熱幹麵的前身。
相傳(chuan) 20世紀30年代初,漢口有個(ge) 名叫李包的食販靠賣麵為(wei) 生。一天,他擔心沒賣完的麵條發餿變質,便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不料誤灑上麻油。無奈之下,李包隻得將麵條用油拌勻,輔以調料。熱騰騰的麵條香氣撲鼻,引得街坊垂涎。有人問這是什麽(me) 麵,李包脫口而出“熱幹麵”。誤打誤撞,熱幹麵順勢“出道”。
時至今日,熱幹麵已成“中國五大名麵”之一,以“蔡林記”“蔡明緯”等為(wei) 代表的老字號熱幹麵品牌聲名鵲起。但若要問哪家的熱幹麵最地道,“老武漢”或許會(hui) 這樣回答:“家樓下的那一家。”
深藏在社區裏的熊臘生熱幹麵館,創立於(yu) 1982年,一天能賣出500多碗麵。每天不到5點,70歲的熊臘生和女兒(er) 早早地來到店裏,燒開第一鍋水,搬出幾張木桌矮凳,迎接“過早”客人。
“武漢人講究吃,嘴巴‘刁’,對熱幹麵的愛深入骨髓。”熊臘生笑言。之所以能鎖住食客們(men) 的胃,是因為(wei) 他從(cong) 一而終堅守著熱幹麵“最本真的味道”。取堿麵3兩(liang) ,焯水10秒,瀝幹入碗,澆上一勺黑芝麻醬和少許醬油、辣油,最後撒上配料,整個(ge) 過程不過半分鍾。熱幹麵黃而油潤,集柔、滑、彈、韌於(yu) 一身,粗糲醇厚的芝麻醬口口回香,蘿卜幹、酸豆角脆得聲聲入耳。一挑、一吹、一嗦,麵於(yu) 齒間,滿口鹹香。
一碗正宗地道的熱幹麵的“靈魂”在於(yu) 拌麵,絕不能像吃意大利麵一樣順時針攪拌。江湖上流傳(chuan) 著一套拌麵招式:深翻淺覆、高挑低攪、慢起快落——先用筷子將碗底的麵翻到上麵,再將麵條挑高,為(wei) 的是使芝麻醬充分裹挾麵條,“未嚐熱幹麵,先聞芝麻香”。為(wei) 防止麵條“坨”成一團,吃熱幹麵應抓住“黃金三分鍾”,正如湖北作家池莉所說,必須是“燙好就吃,埋頭苦幹,麵對麵看著,心生激情,好比陷入熱戀。”
武漢大漢口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婷是個(ge)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在她看來,熱幹麵就是家鄉(xiang) 的代名詞,熱情、幹練,筋道的堿麵,正如英雄的武漢人一樣,經得住滾燙的熱水,仍能保持韌性。懷揣著“熱幹麵情結”,劉曉婷研製出熱幹麵方便型產(chan) 品,走進了肯德基,端上了中國7000多家快餐店餐桌,銷往了全球26個(ge) 國家和地區。
有數據稱,武漢一天可消耗兩(liang) 千多噸堿麵。過去的武漢是一座碼頭城市,商埠興(xing) 起。在糅雜南北的環境裏,廉價(jia) 又快捷的熱幹麵成了早餐首選,趕路的船工、碼頭工、商人捧著一碗麵邊走邊吃,片刻間就能填飽肚子。
於(yu) 是,“邊走邊吃”這個(ge) 不成文的習(xi) 俗流傳(chuan) 至今,被市民調侃為(wei) “武漢生存必備技能”。在武漢生活十餘(yu) 年的英國美食博主傑基耳濡目染,也學會(hui) 了邊走邊吃熱幹麵,小拇指上再掛上一杯蛋酒,大步流星,一滴不灑。“是那個(ge) 事!”傑基常常一邊拌麵,一邊用鏡頭記錄著武漢美食。從(cong) 一碗煙火氤氳的熱幹麵中,他讀懂了這座城市的江湖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