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秋:COP15參會方表現出推動“框架”達成的強烈意願
中新社蒙特利爾12月6日電 (記者 餘(yu) 瑞冬)“萬(wan) 事俱備,隻欠東(dong) 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第十五次會(hui) 議(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開幕前,大會(hui) 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12月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對媒體(ti) 表示,現在會(hui) 議各項議程及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參會(hui) 各方都表現出了推動“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達成的強烈意願。
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定於(yu) 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shu) 處所在地蒙特利爾舉(ju) 行,目標是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黃潤秋在大會(hui) 首場記者會(hui) 上表示,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當前地球生態係統正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人類再一次站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十字路口。公約各締約方和利益攸關(guan) 方都迫切希望采取緊急行動,以人類的勇氣、智慧和理智,尋找正確路徑,尋求有效答案,以有力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挑戰,盡快扭轉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的局麵。
黃潤秋坦言,對於(yu) 有196個(ge) 締約方參與(yu) 的多邊談判進程,分歧是在所難免的,目前談判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如何尋求保護、可持續利用、惠益分享三者的協調,以確保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框架”,目前還是一個(ge) 挑戰;為(wei) 保障“框架”目標實現,資金需求仍有較大缺口,資金機製還存在分歧;各方圍繞遺傳(chuan) 資源數碼序列信息(DSI)獲取及其惠益分享的討論已取得很大進展,但還存在諸多技術和政策問題需解決(jue) 。
他表示,作為(wei) 主席,除了大會(hui) 一般性程序安排以外,自己還將在四個(ge) 方麵進一步推動:主辦高級別會(hui) 議,謀求高層推動,達成共識;對於(yu) 關(guan) 鍵議題,以透明、公正、締約方驅動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對話磋商;確保各利益攸關(guan) 方的廣泛參與(yu) ;根據談判進程不斷優(you) 化調整會(hui) 議議程安排。
他期待各締約方和利益攸關(guan) 方,拿出最大誠意,展示最大的靈活性,尋求最大公約數,推動“框架”達成。
黃潤秋同時介紹,中國自擔任COP15主席國以來,克服新冠疫情影響,一直以最高的政治意願和最強有力的行動,推動COP15大會(hui) 進程,以實際行動回應國際社會(hui) 的期待。中國將繼續不遺餘(yu) 力地發揮領導力,盡最大努力推動和協調各方達成最大共識,在第二階段會(hui) 議上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