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手頂級科幻作品“國漫”能否再出圈?
12月10日,動畫版《三體(ti) 》終於(yu) 在B站首播。作為(wei) 《三體(ti) 》第一部正式亮相的影視化作品,此次播出可謂是“千呼萬(wan) 喚始出來”。當天,動畫站內(nei) 同時在線觀看人數創下B站視頻在線人數新高,截至發稿時,《三體(ti) 》動畫劇集頁播放量累計已經破億(yi) 。
自1922年動畫片《舒振東(dong) 華文打字機》問世,至2022年,中國動畫曆經百年。百年來,中國動畫電影創造出無數經典的形象,銘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zhong) 的記憶裏。如今,國產(chan) 動畫逐漸成為(wei) 全民動畫,總產(chan) 值突破2212億(yi) 元,且探索出了用動畫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的形式。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超過50億(yi) 元的票房位居國產(chan) 動畫電影榜首。
此外,更多像《三體(ti) 》這樣極具挑戰性的作品,在技術升級的同時將觸角延伸至不同題材與(yu) 類型,蓄勢待發,迎接中國動畫百年來的又一次騰飛。
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黃岸/文
現狀 不斷刷新票房收獲口碑
動畫製作技術達到新高度
作為(wei) 中國動漫的發祥地之一,廣州也是全國動漫產(chan) 業(ye) 強市。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全市動漫企業(ye) 數量超過500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動畫片年產(chan) 量超200部,年播出時間約26萬(wan) 分鍾,產(chan) 量和播出量均全國領先。“喜羊羊與(yu) 灰太狼”“豬豬俠(xia) ”等一批國民級IP,成為(wei) 動漫領域的“常青樹”。
近年來,詠聲動漫持續開發“豬豬俠(xia) ”係列大電影,同時將視角聚焦到國漫電影創作,《落凡塵》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短片《落凡塵》在B站亮相之後好評無數,被讚為(wei) “國漫曙光”。與(yu) 此同時,《落凡塵》院線電影製作也已經在前期籌備中。目前,該片已經進入中期製作階段。
詠聲動漫電影事業(ye) 部總經理黃龍向記者介紹,相較於(yu) 短片,電影版將在視覺和角色上進行大量擴充,在保持短片畫麵美感及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人物關(guan) 係,表達能夠引起中國人情感共鳴的故事內(nei) 核。“這次要講的是以往國漫比較少提到的,關(guan) 於(yu) 兄妹情的故事,會(hui) 有很多打動人的地方。”
在黃龍看來,盡管這些年國產(chan) 動畫電影中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作品層出不窮,但在他看來,數量還遠遠不夠。隻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依然有能夠打動觀眾(zhong) 的力量。例如,此前在短片版裏被觀眾(zhong) 頻頻點讚的“星宿”,在《落凡塵》電影中仍會(hui) 有呈現,並且是相對重要的元素,“會(hui) 做得很有趣,視覺和技術上肯定會(hui) 有升級。”
相對短片而言,電影的製作量級自然要大得多。核心團隊成員多是主導或參與(yu) 過國內(nei) 外優(you) 秀動畫電影的藝術家和製作人。如《薑子牙》《功夫熊貓3》《雄獅少年》《白蛇2:青蛇劫起》《哪吒重生》《深海》等一線動畫電影作品。目前參與(yu) 過項目的人員已經有五六百人了,隨著製作進度推進,還將會(hui) 有更多專(zhuan) 業(ye) 的製作團隊和藝術家加入。
體(ti) 量增大,項目擴充,這就意味著團隊必須麵對巨大的工作量。為(wei) 此,詠聲在製作上采用迭代的方式,幫助導演和美術指導盡可能早地看到效果、驗證可行性以及預判風險, “對於(yu) 一個(ge) 效果,我們(men) 不會(hui) 一直停留在一個(ge) 固定的畫麵中去審核,而是在大致確定效果後,盡快進入下一環節,讓資產(chan) 、動畫等盡可能基於(yu) 實際鏡頭來觀察,讓導演和美術指導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 ”
當下,動畫視效製作技術達到新高度。詠聲動漫也根據項目和藝術家的實際需求,自主研發了大量的動畫製作插件、軟件等製作和管理類工具,不斷升級動畫製作的效果。例如針對CG製作中毛發和水流解算時間長成本高的難題,自主研發了流體(ti) 解算的工具,這個(ge) 工具幫助動畫短片《獅子學獅》取得了更好的視覺呈現效果,成功獲得近二十項國際獎項。
此外,為(wei) 應對規模以上團隊快速增長,動畫技術及管理流程的數字化革新也成為(wei) 必然。詠聲自主研發了“智能化動畫製作流程管理係統”的數字化應用,實現數字動畫製作項目的智能在線協同,提升溝通團隊協作效率,降低項目管理成本,提升動畫製作項目的整體(ti) 效率和質量。
人才從(cong) 數量到質量都有很大進步
行業(ye) 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如今,多數動畫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多在20歲出頭,也有不少幹了十幾二十年的“老人”。然而,隨著作品需求的井噴,我國動漫產(chan) 業(ye) 人才缺口依然較大。部分從(cong) 動漫行業(ye) 鍛煉出的優(you) 秀人才轉移到課件製作、遊戲製作、影視等相關(guan) 領域。
談及國內(nei) 動畫人才的現狀,黃龍認為(wei) ,隨著國家的重視及相關(guan) 政策的支持,各大院校相繼開設了與(yu) 動漫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越來越多受過專(zhuan) 業(ye) 訓練的人才進入動漫領域。從(cong) 數量到質量,相較於(yu) 早年都有很大進步。
他以《落凡塵》為(wei) 例,這部短片是由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娛樂(le) 與(yu) 衍生設計工作室指導老師鍾鼎帶領13位同學共同製作,並獲得詠聲動漫在技術上的鼎力支持,是詠聲校企合作的一次成功案例。黃龍強調,動漫企業(ye) 應該加強與(yu) 高校之間的聯動與(yu) 合作,“一方麵,企業(ye) 能夠為(wei) 學生帶來新的資源和專(zhuan) 家的指導,讓他們(men) 的創意真正實現落地。另一方麵,學校也幫助企業(ye) 發掘和孵化優(you) 質的動畫創意和培養(yang) 人才梯隊,為(wei) 動漫產(chan) 業(ye) 發展‘造血’。”
對於(yu) 有誌於(yu) 加入這一行業(ye) 的年輕人,黃龍建議,打下牢固的基礎知識,提升自己的經驗累積的過程,對於(yu) 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非常重要。“以開放積極的態度欣賞不同風格和題材的作品,多做創意的積累。同時,保持對新的技術的敏感度。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從(cong) 事的行業(ye) 擁有足夠的熱愛。”
運用動畫優(you) 勢更好地表現科幻作品
隨著國漫的不斷發展,其題材、類型的發展也更為(wei) 豐(feng) 富多元。
作為(wei) “萬(wan) 千書(shu) 迷心中的科幻天花板”,《三體(ti) 》的影視化改編已經進行多年,但至今仍未有成片登場。12月10日,最新動畫《三體(ti) 》,作為(wei) 第一部登場的影視化作品率先在B站亮相,受到了書(shu) 迷、動漫迷的歡迎。首播一連更新兩(liang) 集,甫一播出就登上B站國創熱門榜首位。截至發稿時,《三體(ti) 》動畫已在B站積累了超550萬(wan) 的係列追番,播放量破億(yi) ,點讚數超230萬(wan) 。
片中,輪船在巴拿馬運河最窄河段,被五十餘(yu) 根納米材料的細刃切成數十片薄片,第一部小說中的關(guan) 鍵角色葉文潔登場。“他們(men) ,已經出發了”……《三體(ti) 》動畫開篇以一段場景宏大的長鏡頭向觀眾(zhong) 真實還原了《三體(ti) 》小說第一部中的經典場景“古箏行動”,運用了動畫的自身優(you) 勢,科幻作品中的高維概念和宏大場景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一開場就極為(wei) 震撼。
每集動畫僅(jin) 有30多分鍾的時長,故事節奏的把握也更為(wei) 明朗。一邊是危機四伏的緊張感,另一條故事線上,主人公羅輯帥氣幽默的氣質,則讓故事更“接地氣”。不少網友認為(wei) ,故事敘事足夠緊湊,“更像在看真人電影”“懸念做足了,引人入勝。”“明顯是吃透了原著,也用了心的。”細節,也是一大亮點。例如,動畫特意補充了主角羅輯的大學授課內(nei) 容,借此講述原著中複雜專(zhuan) 業(ye) 的太空粒子對撞實驗,以簡單直白的方式向觀眾(zhong) 說明情況。有網友表示,“羅輯上課這場戲,已經超越原著。”
也有觀眾(zhong) 注意到片中的配樂(le) ,無論是交響樂(le) 或是人聲演唱,都與(yu) 劇情頗為(wei) 貼切, “配樂(le) 頗有電影大片的感覺,令人身臨(lin) 其境。”
B站副總裁、《三體(ti) 》動畫負責人張聖晏表示,在動畫製作上,《三體(ti) 》動畫並沒有大量采用行業(ye) 內(nei) 動捕結合引擎的標準模式,而是為(wei) 了追求人物表演與(yu) 細節動作的細膩效果,采用了動畫師手K關(guan) 鍵幀的方式進行動畫製作。在人物形象與(yu) 場景設計上,《三體(ti) 》動畫刻意凸顯了中國元素。
未來 發展空間巨大,類型題材有待探索
百年來,中國動畫在不斷的實踐當中走出屬於(yu) 自己的特色。未來,中國動畫的趨勢如何?中國動畫美學又該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視野?
在近期舉(ju) 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多位專(zhuan) 家、從(cong) 業(ye) 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jun) 認為(wei) ,中國動畫美學融入全球視角,對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呈現必須進行創新,既要有時尚性,也一定要有鮮明的中國風。
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總裁於(yu) 洲認為(wei) ,國漫無論講述什麽(me) 樣的故事,打動人心,觸及人類共同的情感才是硬道理。他提到,《白蛇2:青蛇劫起》在登陸海外視頻平台後,一周內(nei) 播放量超過1000個(ge) 小時,首周排名全球第三位,這個(ge) 成績是自己之前完全沒想到的。
於(yu) 洲認為(wei) ,未來,中國元素、中國審美依然是中國動畫的標誌。他以前段時間上映的《新神榜:楊戩》為(wei) 例,其中有一段飛天舞蹈,讓敦煌的壁畫成功“動”起來,令許多看慣了歐美動畫的小孩看到了中國傳(chuan) 統藝術之美。在他看來,更好地去引導孩子們(men) 的審美,是一部優(you) 秀的國漫作品所必須具備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及市場的壯大,一部動畫電影藝術性、時代影響力、商業(ye) 性,究竟哪個(ge) 更重要?
孫立軍(jun) 表示,動畫從(cong) 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承擔著除了娛樂(le) 商業(ye) 以外很重要的傳(chuan) 播文化的屬性。回顧美影廠幾十年創作出來的經典作品,無一不強調寓教於(yu) 樂(le) ,無一不強調中國動畫學派獨特的藝術之美,很顯然藝術性一定是放在首位的。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導演速達表示,一部好的作品會(hui) 把這三個(ge) 元素融合在一起。比如美影廠經典IP“孫悟空”,它的影響力是跨越時代,跨越國界的,直到今天依然在產(chan) 生它的商業(ye) 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
此外,談到對動漫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的看法,黃龍認為(wei) ,如今,預算、技術、人才、製作等方麵都提升了一大截,但國漫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片子的數量還遠遠不夠,大體(ti) 量的動畫電影還是少。”他相信,隻有作品的基數上來了,國漫才能在類型、題材等方麵拓展得越來越寬,兩(liang) 三年後,國漫或將再度迎來一個(ge) 作品的井噴期。
百年中國動畫史
不斷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1922年,萬(wan) 古蟾、萬(wan) 籟鳴、萬(wan) 超塵、萬(wan) 滌寰四兄弟接受商務印書(shu) 館的邀請,創作了一條《舒振東(dong) 華文打字機》的動畫廣告片,從(cong) 而成就第一部國產(chan) 動畫片,由此開啟了曆經百年的創作發展曆程。
1941年,萬(wan) 籟鳴、萬(wan) 古蟾兩(liang) 兄弟聯合執導了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運用中國民間繪畫和木刻藝術風格進行動畫創作,借鑒京劇和雜技中的高超技藝設計動作戲,開啟了中國動畫的民族化探索。
早期,中國動畫有一個(ge) 更為(wei) 廣闊的概念與(yu) 名稱——“美術片”,它準確反映了那時候中國動畫是由美術這一藝術轉化而成的動態視覺畫麵。
提到美術片,就不得不提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首任廠長特偉(wei) 率先提出“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創作目標,帶領一批動畫創作者,十年間創作出200餘(yu) 部長短美術片,奠定了新中國動畫的創作基礎。《烏(wu) 鴉為(wei) 什麽(me) 是黑的》《驕傲的將軍(jun) 》等優(you) 秀作品相繼出現。
1961年,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工筆重彩、水墨繪畫、剪紙、皮影、年畫、版畫等傳(chuan) 統藝術被引入創作之中。《小蝌蚪找媽媽》突破了當時國際上傳(chuan) 統動畫單線平塗的技法,將中國畫特有的筆墨情趣運用於(yu) 電影,美感驚豔了世界同行。
家喻戶曉的《大鬧天宮》,孫悟空“著鵝黃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紅的褲子,足下一雙黑靴”的形象也成了經典。該片融合中國古代繪畫、民間年畫、廟宇建築等傳(chuan) 統藝術,更將京劇很好地貫穿全片,成就了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巔峰之作。
可以說,早期的美術片多是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神話、民族寓言傳(chuan) 說中取材,同時以“寓教於(yu) 樂(le) ”作為(wei) 創作傳(chuan) 統。例如,經典動畫《三個(ge) 和尚》,就以生動有趣的中國傳(chuan) 統繪畫技法,將“三個(ge) 和尚沒水吃”的寓言故事向我們(men) 娓娓道來,讓小觀眾(zhong) 們(men) 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動畫人積極探索,不斷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思考如何以動畫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橫空出世,以9.56億(yi) 元刷新了國產(chan) 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四年後,這一紀錄被《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50.35億(yi) 元票房,迄今仍是國產(chan) 動畫電影票房首位。
從(cong)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到《大魚海棠》,從(cong) 《白蛇:緣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批製作精良、視效唯美的動畫電影精品,讓國漫再度崛起,不斷“出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