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碗麵裏的傳承與創新

發布時間:2022-12-12 16:58:00來源: 人民日報

  一碗麵裏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國道路中國夢·強國複興(xing) 有我)

  一碗麵能有什麽(me) 門道?作為(wei) 流傳(chuan) 於(yu) 河南安陽的地方麵食,安陽捋麵綿軟筋道,深受當地人歡迎,躋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作為(wei) 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我下定決(jue) 心要把捋麵的手藝發揚光大,讓它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開第一家飯館的時候,純手工製作、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捋麵吸引了不少客人,生意紅紅火火。然而,“幸福的煩惱”也隨之而來。為(wei) 了保證麵的口感,我們(men) 通常是來一位客人做一碗麵,就算我在後廚拚盡全力,也總是供不應求,現場製作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隻有破解了標準化生產(chan) 的難題,才能讓更多人吃上捋麵。於(yu) 是,對捋麵進行二次研發提上了日程。

  傳(chuan) 統食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chan) 是個(ge) 技術活,對我們(men) 來說並不容易。為(wei) 了攻克這個(ge) 難題,我們(men) 前後花了近3年時間,最終在高校科研人員的幫助下建成了3條試驗性生產(chan) 線。經過反複試錯,手工捋麵低溫冷藏得以實現,所需要的水和麵粉比例精準配置,醒麵、揉麵、撈麵等環節的時間精確到秒,成功保留了手工捋麵的筋道口感。

  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還沿著捋麵的生產(chan) 鏈條,繼續挖掘這道美食的發展潛力。一方麵,我們(men) 從(cong) 源頭上進行質量把控,采取訂單式農(nong) 業(ye) 種植加工的方式,訂購生產(chan) 捋麵所需的無公害大蔥、優(you) 質小麥等食材,保障優(you) 質的供貨來源。另一方麵,我們(men) 著力優(you) 化捋麵的生產(chan) 規範,在祖傳(chuan) 捋麵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將其改進為(wei) 清水和麵、三餳三揉、分塊擀片等8道工序,每一個(ge) 環節都確保標準化、規範化。經過不懈努力,捋麵被評為(wei)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從(cong) 地方小吃成為(wei) 知名品牌。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碗麵也在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訂單農(nong) 業(ye) 保證產(chan) 品質量,也帶動了更多農(nong) 民增收致富。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還在生產(chan) 基地傳(chuan) 授捋麵製作技藝,讓更多人可以靠手藝吃飯。事實證明,小小一碗麵不僅(jin) 可以傳(chuan) 承曆史味道、展現美食文化,而且也能夠融入現代生活、體(ti) 現當代價(jia) 值。給予係統性保護的同時,進行創新性發展,才能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生命力,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非遺、享受非遺、傳(chuan) 承非遺。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於(yu) 我而言,追逐夢想的腳步永不停止,擦亮金字招牌還要付出更大努力。眼下,我準備進一步擴大生產(chan) 規模,把捋麵的技藝傳(chuan) 承好、發展好,為(wei) 更多消費者帶來可口的美食。我相信,隻要堅持不懈,守正創新,這碗麵一定能走上更大的舞台,贏得更多的認可。

  (人民日報 王永法,作者為(wei) 河南省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研究會(hui) 會(hui) 長,本報記者常欽采訪整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