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電影特效人才培養如何能補短板固底板?

發布時間:2022-12-14 16: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題:中國電影特效人才培養(yang) 如何能補短板固底板?

  中新網記者 許婧

  如果前些年提到特效電影的關(guan) 鍵詞是美國進口大片的話,那麽(me) 2019年以來,隨著《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的上映,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加上今年《外太空的莫紮特》《獨行月球》《明日戰記》上映,《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春節,讓大家對包括科幻電影在內(nei) 的中國特效電影之未來充滿期待。

  近年來,中國特效電影發展非常快,一大批精品國產(chan) 特效電影大片上映,其中,奇幻電影、動作電影和科幻電影是對特效技術應用較為(wei) 集中的電影類型,《刺殺小說家》《捉妖記》《尋龍訣》等係列影片是近年來奇幻類型的重要電影作品;《戰狼》《紅海行動》《金剛川》《長津湖》等戰爭(zheng) 動作題材影片,場麵氣勢恢宏,備受關(guan) 注。

  中國特效電影有這樣的表現來之不易,接下來,如何守住已有成果,並不斷持續發展和前行,成為(wei) 業(ye) 界、學界最為(wei) 關(guan) 心的話題。無可否認,盡管近年中國特效電影數量喜人,但真正做特效電影的團隊不多,究其原因,人才匱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中國電影特效製作人才培養(yang) 還處於(yu) 探索階段。”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執行院長何小青直言,中國電影特效製作人才培養(yang) 有優(you) 勢,有官方政策支持,有專(zhuan) 業(ye) 院校和社會(hui) 職業(ye) 培訓機構共同發力,但也麵臨(lin) 缺乏完善的工業(ye) 體(ti) 係的短板、人才流失等的挑戰,比如因與(yu) 遊戲特效部門高度重疊,大量人才都被遊戲公司高薪挖走。

  深耕電影人才培養(yang) 多年的何小青發覺,專(zhuan) 業(ye) 院校教學較側(ce) 重於(yu) 電影專(zhuan) 業(ye) 知識和電影藝術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輕於(yu) 影視新技術的引入,特別是缺乏掌握國際電影工業(ye) 規範、電影製作全流程的師資;職業(ye) 培訓機構側(ce) 重技術技能的掌握,極少係統講授專(zhuan) 業(ye) 知識,缺乏對藝術審美的培養(yang) ,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從(cong) 其他專(zhuan) 業(ye) 依靠一技之長轉行進入電影特效行業(ye) 。

  事實上,在新形勢下,5G、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新興(xing) 技術的快速發展,驅動著中國電影產(chan) 業(ye) 變革。特別是LED虛擬製片的出現,改變了電影的製作方式。數字時代電影特效製作的人才培養(yang) 與(yu) 傳(chuan) 統的電影製作人才培養(yang) 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艾美獎獲得者Igor Lodeiro曾在夢工廠動畫工作16年,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功夫熊貓》《馴龍記》和《馬達加斯加》等。在他看來,當下的技術更發達,能夠幫助實現更複雜的製作。Igor Lodeiro以漫威為(wei) 例談道,最近幾年行業(ye) 需求非常大,技術可以助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nei) 完成客戶的要求,一個(ge) 變化是集中式的遠程工作已經流行,另一個(ge) 是軟件水平已經發生的巨大變化。

  何小青認為(wei) ,除了藝術層麵,超一流的特效也是電影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虛擬拍攝、人工智能在內(nei) 的新技術,有望帶領中國實現電影科技領域超車;同時,中國電影製作人員不斷革新觀念和技術,探索現代電影工業(ye) 體(ti) 係,國內(nei) 電影製作工業(ye) 整體(ti) 水平正在不斷提升,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越來越小。

  據介紹,為(wei) 了培養(yang) 相應人才,上海電影學院充分發揮上海大學多學科優(you) 勢,依托上海電影特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內(nei) 外龍頭影視機構,設立全國首個(ge) 電影製作專(zhuan) 業(ye) ,聚焦電影特效前沿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人才培養(yang) 、成果轉化和社會(hui) 服務,助力推動上海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和上海科技影都建設。

  “電影是藝術和科技相結合的產(chan) 物,每次科技變革都推動電影創新發展。”何小青說,元宇宙與(yu) 電影的關(guan) 係非常密切,給電影在觀影體(ti) 驗、製作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帶來新的可能性。在“元宇宙”的風口下,電影行業(ye) 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對電影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中國著名舞美設計家、上海戲劇學院原院長韓生認為(wei) ,中國電影特效人才培養(yang) ,實則涉及電影藝術在當代文化生態下的整體(ti) 發展,電影作為(wei) 一種綜合藝術絕不僅(jin) 是一個(ge) 行業(ye) 能涵蓋,也並非單一學科所能完成的。

  與(yu) 掌握最先進數字技術的好萊塢電影製作團隊相比,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內(nei) 缺乏熟悉國際電影工業(ye) 規範、掌握電影製作全流程和前沿電影技術的高素質電影人才。

  “創意是推動電影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根本動力。”何小青以科幻電影為(wei) 例指出,中國是科幻故事的發源地,盤古開天、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等中國古代科幻故事家喻戶曉,“我們(men) 不缺題材,通過藝術加工,這些故事都可以作為(wei) 很好的題材,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我們(men) 亟需的,是一大批具有高精尖水準的藝術和技術相結合,適應數字時代創作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從(cong) 技術藝術、市場與(yu) 營銷、創意三個(ge) 層麵發力,才能製作出數字時代的電影精品。”何小青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