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量增質升,外資投下“信任票”

發布時間:2022-12-15 17:1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份時間表看外資在華新動向——

  10月,德國科技企業(ye) 賀利氏集團石英半導體(ti) 生產(chan) 基地項目在遼寧沈陽開工;

  11月,美國電商巨頭亞(ya) 馬遜宣布,亞(ya) 馬遜海外購首個(ge) 前置保稅倉(cang) 將落戶浙江寧波;

  12月,瑞士ABB集團全球最大機器人超級工廠在上海落成投產(chan) ;

  …………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延宕、跨國投資疲軟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資增速依舊延續了兩(liang) 位數增長,實現穩中有增、穩中提質。不俗成績單的背後,是外資投下“信任票”的堅定行動,是中國擴大開放的廣闊機遇,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光明前景。

  “中國市場是許多外國企業(ye) 利潤的重要貢獻者”

  今年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形勢廣受關(guan) 注,看好者眾(zhong) 。

  數據是有力答案。今年前10個(ge) 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yi) 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這一規模已接近去年創曆史新高的全年總額,這一增速保持了去年實現的近年首次兩(liang) 位數增長。

  看好中國,布局在中國。12月2日,ABB機器人超級工廠在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正式投產(chan) 。新工廠投資1.5億(yi) 美元,占地6.7萬(wan) 平方米,是ABB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研發、生產(chan) 和應用基地。ABB機器人業(ye) 務部中國區總裁梁銳說,在這裏,公司的宏大願景得以實現。

  一年來,中國吸收外資不僅(jin) 有量的顯著增長,更有質的穩步提升。前10個(ge) 月,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1.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57.2%,高技術服務業(ye) 增長25%;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增速高於(yu) 東(dong) 部地區,東(dong) 、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4%、33.6%和26.9%;外資來源地更趨多元平衡,韓國、德國、英國、日本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6.2%、95.8%、40.1%和36.8%。

  投資中國,受益於(yu) 中國。11月,德國寶馬集團發布兩(liang) 大消息——簽約:加碼投資中國約100億(yi) 元,用於(yu) 支持其沈陽生產(chan) 基地的動力電池生產(chan) 項目大規模擴建;盈利:最新業(ye) 績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淨利潤31.75億(yi) 歐元,同比增長22.9%,其中在歐洲市場銷量下降11.1%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銷量逆勢增長5.7%。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wei) ,中國市場的出色表現是寶馬盈利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近年來,中國市場是許多外國企業(ye) 利潤的重要貢獻者,有效對衝(chong) 了其他市場的低迷表現。”彭博社刊文指出,盡管當前麵臨(lin) 挑戰,但歐洲企業(ye) 仍在擴大對華投資,這是中國市場巨大吸引力的重要表現。

  “在全球市場的‘不確定’之中看到了‘確定’”

  增加239條、修改167條——今年10月底,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發布,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一個(ge) 星期後的第五屆進博會(hui) 開幕式上,中國明確提出實施好新版目錄,推動各國各方共享製度型開放機遇。

  更加開放,更有魅力。跨國製藥巨頭諾和諾德宣布投資4億(yi) 元在上海自貿區臨(lin) 港新片區成立投資公司,化妝品企業(ye) 資生堂將在中國打造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國西部投資建設的第一家康複醫療中心霽達(成都)康複醫療中心揭牌……中國開放新舉(ju) 措引來更多外資企業(ye) 開啟在華新布局。

  吸收外資,是觀察一國開放水平的“窗口”。這一年,我們(men) 看到了引資強勢增長的中國,也見證了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

  從(cong) 開年第一天施行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麵清單,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再到6部門聯合出台文件,進一步加大製造業(ye) 引資力度,推動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中國發出“開放強音”,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

  康寶萊全球高級副總裁郭木表示:“麵對世界格局變化和疫情挑戰,中國傳(chuan) 遞出的聲音讓我們(men) 在全球市場的‘不確定’之中看到了‘確定’,為(wei) 外資企業(ye) 在華創新發展吃下‘定心丸’。”

  開放大門越開越大,投資環境愈來愈優(you) 。今年6月,武田製藥將其研發亞(ya) 太總部落戶上海浦東(dong) 。“中國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和提升我們(men) 深有感觸。”武田製藥全球高級副總裁單國洪表示,自2018年以來,武田製藥已有9款創新產(chan) 品在華獲批,創新藥在中國獲批的速度越來越快。麵向更長遠的未來,集團已啟動相關(guan) 戰略進一步拓展中國業(ye) 務,以充分挖掘中國醫藥市場潛力。

  馬來西亞(ya) 中華總商會(hui) 總會(hui) 長盧成全認為(wei) ,近年來,中國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了眾(zhong) 多外資企業(ye) 目光,“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jue) 心與(yu) 成效”。

  “對中國堅持擴大開放和共享機遇充滿期待”

  8790億(yi) 元!隆冬時節,深圳灣畔,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會(hui) 12月9日火熱進行,涉及亞(ya) 馬遜、英特爾、馬士基等投資主體(ti) 在內(nei) 的315個(ge) 項目洽談簽約,意向投資總額8790億(yi) 元。

  “我們(men) 計劃在鹽田綜合保稅區投資建設一個(ge) 輻射亞(ya) 太,全渠道、智能、綠色的綜合物流中心。”航運領域世界500強企業(ye) 馬士基1993年在深圳設立第一個(ge) 代表處,到2021年已在深圳港口掛靠36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談及未來,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吳冰青很有信心:“馬士基將繼續加大在深圳的投資。我們(men) 還將和深圳一起探索碳確權和碳交易建設,以及綠色燃料加注的可能性。”

  展望即將到來的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或將進一步放緩,糧食和能源危機挑戰仍在,全球跨國投資形勢依舊嚴(yan) 峻。多重風險挑戰之下,看好中國發展前景、繼續布局中國市場是眾(zhong) 多外商的共同答案。

  ——深挖中國市場,潛力大。在天津,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新投資的過程控製(中國)運營中心和創新研發中心項目進入試運行階段。霍尼韋爾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彭睿仕表示,中國是霍尼韋爾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也是該公司最大的增長型市場,“我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立足中國創新,動力強。在江蘇無錫,施耐德電氣加快推進其中國研究院——自動化研發中心設立工作,這將是這家成立於(yu) 法國的全球化電氣企業(ye) 在中國設立的第五大研發中心。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尹正說,中國擁有雄厚的產(chan) 業(ye) 基礎和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研發投入持續上升,“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以創新為(wei) 引擎,將更多本土研發成果和新產(chan) 品推廣到全球”。

  ——麵對中國開放,信心足。進入中國內(nei) 地市場25年,歐萊雅持續投資,今年10月歐萊雅全球首家自建智能運營中心在江蘇蘇州奠基。歐萊雅北亞(ya) 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表示,中國承諾要堅持對外開放,令人深受鼓舞。麵對更加開放的中國市場,麵對“雙循環”格局下進一步釋放的市場消費潛力和更為(wei) 暢達的國際國內(nei) 市場環境,“我們(men) 對中國堅持擴大開放和共享機遇充滿期待”。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是外商投資的熱土。這裏,越來越多外資正在投下“信任票”。(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邱海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