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守護候鳥遷飛通道
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這幾天,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浙江新安江沿江濕地公園迎來大批越冬候鳥。
東(dong) 方白鸛、白鷺、大雁、天鵝,截至目前,超過1萬(wan) 隻候鳥來到新安江沿江濕地公園,種類近20種。
浙江省建德市洋溪街道河長 諸可靜:今年候鳥種類和數量比往年增加很多,均創造了曆史之最。特別是東(dong) 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非常珍稀。這說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更適合鳥類生存繁衍。
為(wei) 了保護新安江沿江濕地公園,當地投入3000多萬(wan) 元,修建多梯度生態緩衝(chong) 帶,提高緩衝(chong) 帶水質,提升生態係統完整性。通過退養(yang) 還濕,退漁還濕,補植恢複植被,不斷提升濕地生態保護與(yu) 修複水平。同時,當地還在濕地周邊修建綠道,將濕地景觀和城市風貌融為(wei) 一體(ti) ,不斷滿足當地居民和遊客的休閑需求,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
持續改善環境
良好生態迎候鳥
在江西靖安,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給候鳥提供了適宜的越冬條件,越來越多的候鳥南下來這裏越冬棲息。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靖安縣水口鄉(xiang) 觀測到3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它們(men) 正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嬉戲。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鳥類,數量極其稀少。
不僅(jin) 有中華秋沙鴨,在靖安縣官莊鎮羅灣水庫水域,國家重點保護鳥類豆雁,時而靜立灘塗、山塘,時而展翅天空翩翩起舞,成為(wei) 羅灣水庫的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杞山保護管理站站長 彭勇:豆雁、鳳頭麥雞等各種候鳥遷徙到這裏,得益於(yu) 當地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得益於(yu) 地方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為(wei) 各類候鳥提供了豐(feng) 富的食物和棲息場所。
為(wei) 了保護生態環境,當地編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麵清單,先後否決(jue) 了印染、鉛蓄電池等140多個(ge) 存在環境隱患及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項目落戶。同時,投入1.39億(yi) 元實施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實現河流沿線生活汙水處理全覆蓋,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wei) 越冬候鳥營造有利的棲息環境。
我國建設候鳥保護體(ti) 係
守護候鳥遷飛通道
前不久,我國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上宣布,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記者從(cong) 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正在建設候鳥保護體(ti) 係,守護候鳥遷飛通道。
在我們(men) 居住的地球上生活著近1萬(wan) 種鳥,有超過三分之一具有遷徙的習(xi) 性。它們(men) 在繁殖地與(yu) 越冬地之間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季節性周期往返,每年經過的路徑被稱為(wei) “候鳥遷飛通道”。全球共有9條主要的候鳥遷飛通道,其中有4條經過中國,從(cong) 東(dong) 至西分別為(wei) 西太平洋遷飛通道、東(dong) 亞(ya) -澳大利西亞(ya) 遷飛通道、中亞(ya) 遷飛通道和西亞(ya) -東(dong) 非遷飛通道。
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濕地處處長 袁軍(jun)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對候鳥棲息地的保護。中國已指定64處國際重要濕地,認定29處國家重要濕地和1021處省級重要濕地,建設2200餘(yu) 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和為(wei) 數眾(zhong) 多的濕地保護小區,幾乎涵蓋候鳥遷飛通道上的所有關(guan) 鍵節點。
為(wei) 了形成保護合力,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攜手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建立“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據悉,未來將通過資金和技術支持,加強對中國中東(dong) 部地區重要濕地的管理,守護包括36種受威脅水鳥在內(nei) 的5000多萬(wan) 隻候鳥的遷飛通道。
得益於(yu) 中國的大力保護,許多珍稀瀕危候鳥種群數量得以增長。《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發布的《中國水鳥十佳保護案例》顯示,黑臉琵鷺從(cong) 20世紀80年代的300隻,增加到現在的6000隻左右。20世紀90年代至今,黑頸鶴從(cong) 5000餘(yu) 隻增至1.5萬(wan) 餘(yu) 隻,東(dong) 方白鸛從(cong) 3000隻增至近1萬(wan) 隻,這些物種正逐步擺脫瀕危狀態,為(wei) 未來全球候鳥保護帶來希望。(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