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可以幫忙”成鄰居間的有力支撐

發布時間:2022-12-19 13:1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空巢老人或是有幼兒(er) 的家庭,在新冠肺炎疫情侵襲時是脆弱的,尤其是在物流不暢、藥品緊張的背景下,鄰裏間的“搭把手”就是雪中送炭。

  最近,在北京不少社區的微信群裏,“我可以幫忙”成了高頻回複。一支體(ti) 溫計、幾粒退燒藥、一小罐嬰兒(er) 奶粉……微信群裏的求助,總有熱心鄰居的回應,舉(ju) 手之勞帶著溫度。

  幾天前,朝陽區望京西園四區的一個(ge) 居民群裏,一位老人連發了幾條信息求購一支體(ti) 溫計。老人說,自己和老伴是80歲的獨居老人,腿腳不方便,看看哪位鄰居最近要去藥店,幫忙帶一支體(ti) 溫計。

  信息一發出,馬上有鄰居回複說,自己有一支新的,這就送過去。

  老人回複,不那麽(me) 著急。家裏有一支體(ti) 溫計,但自己和老伴年紀大了,怕甩的時候拿不穩摔壞了,所以想備一支。老人的幾條消息得到了好幾個(ge) “我可以幫忙”的回複。很快,就有鄰居把體(ti) 溫計放在了老人門口。

  群裏的對話並未結束。一位鄰居說,自己每天晚上都會(hui) 開啟搶菜模式,老人有啥需要,他一並下單。也有鄰居說,家裏有富餘(yu) 的大米,可以給老人送10斤。不斷有鄰居加入回複——“孩子不在身邊,您隨時在群裏說話”“您有困難,就在群裏說,能幫的大家一定會(hui) 伸出援手”。

  當天,老人的家門口不僅(jin) 有鄰居放的體(ti) 溫計,還有蔬菜和罐頭。有的鄰居還專(zhuan) 門給老人送了電子體(ti) 溫計。

  12月13日,西城區展覽路街道扣鍾社區站長李妍接到了90歲的費爺爺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費爺爺說,自己身體(ti) 不舒服,能不能給送點藥。費爺爺和老伴獨自生活,子女不在身邊。平日裏,社區對老兩(liang) 口的情況比較了解,可這幾天,社區裏的多名工作人員也生病了,不能上門給老人送藥。

  費爺爺聽力不好,李妍反複溝通了解老人的需求後,在社區的居民群裏發了求助信息。很快,群裏就湊齊了費爺爺需要的藥,放到了他家門口,還有一些和費爺爺熟識的鄰居打電話寬慰老人家。

  幾天後,李妍在群裏又傳(chuan) 達了費爺爺老兩(liang) 口的近況:兩(liang) 位老人感覺好多了,囑咐社區工作人員幫著謝謝大家的援手。

  一句“我可以幫忙”就是鄰居間最有力的支撐。

  “還有人需要感冒藥嗎,我來幫忙下單……”近日,椿樹街道某小區的業(ye) 主群裏,居民李女士得知一些年長的鄰居不會(hui) 使用手機下單買(mai) 藥,主動提出幫大家在線上購藥。

  當天就有三四位老人來拜托李女士幫忙買(mai) 藥。她仔細記下了每位老人需要的藥物和門牌號,下單之後還不忘時刻關(guan) 注訂單進度,確保藥品準確無誤交到老人手中。

  李女士說,大家都是鄰居,互幫互助是應該的,這些爺爺奶奶平時都很照顧自己,現在能幫上他們(men) ,也是自己的一份責任。

  為(wei) 解決(jue) 感冒退燒藥品暫時短缺的難題,豐(feng) 台區積極籌措藥品貨源的同時,也在各社區發起“鄰裏互助,雪中送炭”行動,鼓勵鄰裏之間無接觸式藥物共享,在樓門微信群中搭建藥物共享平台,解決(jue) 群眾(zhong) 緊急用藥難題。

  12月14日早晨,豐(feng) 台區北宮鎮大灰廠社區石門口平房區的微信群裏,一位媽媽求助說,家裏孩子小,哪位鄰居有富餘(yu) 的酒精,請求支援一下,讓家裏消消毒。很快,就有鄰居把酒精放在了求助媽媽的家門口。

  這位姓楊的鄰居說:“正好有富餘(yu) ,也不費事兒(er) 就給送了一趟,都是街裏街坊,平日裏誰家有事都會(hui) 主動搭把手。”

  疫情期間,一些有基礎病的居民有定期購藥的需求,但本來就脆弱的他們(men) 該怎麽(me) 辦?有的居民發出求助信息後,很快得到了回應。家住豐(feng) 台區東(dong) 高地的付阿姨有嚴(yan) 重的風濕病,需長期服藥,眼看著藥不多了,但實在不敢出門去醫院。社區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聯係網格誌願者到社區保健站為(wei) 付阿姨代開藥品。對誌願者來說,這就是搭把手的事,但對付女士來說,是救了急。

  幾天前,西城區開啟“健康送萬(wan) 家”活動,給轄區居民發放健康包,包內(nei) 有抗原、口罩等防疫物資。但有的街道,社區工作者因“中招”減員,居民得知後,也報名參與(yu) 健康包發放。

  西城區虎坊路社區第七支部書(shu) 記劉大田說:“都說社區建設靠大家,現在就是需要我們(men) 的時候,我報名幫大家發放防疫包。”

  有的居民是通過微信群報名,有的居民是直接打電話到社區報名。麵對居民們(men) 的支持,虎坊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朱海英叮囑大家照顧好自己,“隻要居民們(men) 身體(ti) 健康,我們(men) 心裏就踏實”。

  由於(yu) 疫情,柳蔭街社區氈子胡同7號院的物業(ye) 工作人員很多都出現了身體(ti) 不適的症狀,物業(ye) 負責人在收集居民訴求後,誠懇地向居民解釋了當前人手緊張的現狀,並表示將合理規劃人員使用,爭(zheng) 取盡快解決(jue) 居民訴求。氈子胡同7號院的居民們(men) 不僅(jin) 表示理解,還紛紛向物業(ye) 負責人表達了慰問。

  一句句溫暖的話語就是居民的善意,柳蔭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範麗(li) 麗(li) 說:“不論是社區、物業(ye) 還是居民,現在都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