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馬路為何變“溜冰場”?灑水作業研判不可“打滑”

發布時間:2022-12-20 11:45: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吳睿鶇

  氣溫在0℃以下,灑水車卻上路繼續灑水,導致部分路麵結冰,多名騎電動車的市民因此摔倒。12月19日,河南信陽羅山縣當地政府表示,18日降溫幅度很大,相關(guan) 部門作業(ye) 前研判失誤,未對灑水時間做出調整。政府部門將對摔倒群眾(zhong) 采取賠償(chang) 措施。

  灑水作業(ye) 作為(wei) 治理城市降塵和空氣汙染的重要手段,已成為(wei) 各個(ge) 城市的“標配”。可是,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12月18日,羅山縣灑水車在冬天氣溫下降到冰點以下時照灑不誤,導致多輛電動車橫倒在馬路上,不少市民摔倒在一旁。這不僅(jin) 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起不到治汙效果,還會(hui) 留下重大交通隱患,甚至釀成嚴(yan) 重交通事故。

  在社會(hui) 各界包括輿論的譴責與(yu) 追問下,羅山縣政府工作人員坦承,職能部門出現了研判失誤,沒有對灑水作業(ye) 時間做出調整,對因道路結冰摔倒的群眾(zhong) ,正積極采取賠償(chang) 措施。從(cong) 網友的留言來看,當地政府部門知錯就改的態度,得到了網友的理解和認可。

  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的季節,城市管理部門的灑水車仍在路上來回奔波,照常灑水。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灑到地上的水很快凝結成冰,而騎行經過的人不慎摔倒在地。這一幕並不是某個(ge) 城市的特例,而是一些城市一到冬天就會(hui) 在街頭上演的“保留節目”,而因灑水車作業(ye) 導致交通事故或人員傷(shang) 亡的新聞也並不少見。

  灑水車之所以在各地荒唐事件頻頻出現,一方麵源於(yu) 城管分包機製。在不少城市,灑水作業(ye) 是購買(mai) 第三方服務,而職能部門對灑水作業(ye) ,以每天灑水次數作為(wei) 重要考核指標,若完不成指標,服務企業(ye) 就會(hui) 受到相應處罰,甚至被解除合作關(guan) 係。基於(yu) 利益考量,承包灑水企業(ye) ,隻會(hui) 圍繞考核指標,至於(yu) 什麽(me) 時間作業(ye) 、灑水後會(hui) 不會(hui) 結冰、結冰後會(hui) 不會(hui) 有安全隱患,則缺少考慮。

  另一方麵,緣於(yu) 缺乏製度性保障。盡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四條明確規定,灑水車、清掃車等機動車應當按照安全作業(ye) 標準作業(ye) ,但究竟何謂“安全作業(ye) 標準”,在不少地方存在著模糊地帶。即便有些地方籠統地規定,當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灑水作業(ye) ,不過由於(yu) 缺乏相應的罰則,灑水車還是會(hui) 在零攝氏度作業(ye) ,路麵還是會(hui) 屢屢出現變“溜冰場”的現象。

  對灑水作業(ye) ,各級政府部門要出台公共政策,進行製度設計,尤其針對冬季灑水結冰,應做到因“季”製宜。具體(ti) 點講,在冬季結冰季節,可根據實際氣溫靈活設計灑水時間與(yu) 次數,譬如,北方城市可利用中午未結冰時間點進行作業(ye) ;又如,若天氣始終處於(yu) 冰點以下,可以取消灑水作業(ye) 。同時,對灑水車不按規定作業(ye) 的,要製定相應罰則,並依據相應法律,若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灑水車所在企業(ye) 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小小灑水車,看似是民生小問題,卻體(ti) 現出一個(ge) 城市的公共治理水平。政府部門應切實負起責任,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裝在心中,多一些統籌考量,少一些盲目應對。唯此,類似事情方能有效避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