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粵建成“腸道傳染病人物環境同防體係” 降低腸道傳染病發病率

發布時間:2022-12-21 20: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2月21日電 (蔡敏婕 何宇航)腸道傳(chuan) 染病是全球流行、病原種類複雜、流行特征多樣的重要傳(chuan) 染病,廣東(dong) 省腸道傳(chuan) 染病報告病例數約占法定報告傳(chuan) 染病例總數的60%,其中古老的脊髓灰質炎、霍亂(luan) 為(wei) 代表的腸道傳(chuan) 染病和新發的手足口病、諾如病毒感染疾病嚴(yan) 重影響公共衛生安全及社會(hui) 經濟發展。

  “廣東(dong) 省疾控中心、廣州市婦女兒(er) 童醫療中心等多家單位,針對危害廣東(dong) 居民的4種重大腸道傳(chuan) 染病進行係列研究,構建了人、物、環境同防多病原全區域立體(ti) 監測體(ti) 係。”近日,在由廣東(dong) 省預防醫學會(hui) 主辦的“廣東(dong) 公共衛生論壇”上,廣東(dong) 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免疫所所長孫立梅接受采訪時表示,通過該體(ti) 係實施,顯著降低了廣東(dong) 省腸道傳(chuan) 染病發病率和病死率,確保脊髓灰質炎在全省的長期“清零”,降低了手足口病病死率和諾如病毒疫情的發病規模。

  成果應用還在不斷擴展中,“這一套防控體(ti) 係,對於(yu) 其他傳(chuan) 染病也同樣適用,可以向呼吸道傳(chuan) 染病、蟲媒傳(chuan) 染病等領域進行延展,整體(ti) 提升我們(men)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孫立梅說。

  據悉,今年,《重大急性腸道傳(chuan) 染病人物環境同防體(ti) 係的構建和關(guan) 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這一項目通過廣東(dong) 省預防醫學會(hui) 推薦,正在申報2022年度廣東(dong) 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我國既往腸道傳(chuan) 染病監測係統監測體(ti) 係單一,僅(jin) 開展病例被動監測,疾病流行信息極不充分,無法闡明腸道傳(chuan) 染病傳(chuan) 播規律;檢測技術缺陷較多,無法“快、精、全”地開展病原檢測分析,難以為(wei) 快速精準製定防控措施提供支撐;腸道傳(chuan) 染病防控措施粗放、治療手段單一,在無法明確傳(chuan) 播途徑及致病機理的情況下防治成效有限,難以有效應對當前腸道傳(chuan) 染病人物環境汙染共存、新病原層出不窮的複雜多變形勢。

  2008年,我國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chuan) 染病進行管理,而當年全國範圍內(nei) 的手足口病疫情流行,對腸道傳(chuan) 染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年,孫立梅和同事們(men) 開始圍繞腸道傳(chuan) 染病開展研究,研究對象包括手足口病、諾如病毒感染、霍亂(luan) 、脊髓灰質炎等腸道傳(chuan) 染病。

  曆經13年,該項目構建起重大腸道傳(chuan) 染病“人-物-環境”同防多病原全區域立體(ti) 監測體(ti) 係;建立“人-物-環境”多種類樣本腸道傳(chuan) 染病病原分子診斷和溯源平台;建立基於(yu) “人-物-環境”同防模式的腸道傳(chuan) 染病多維度精準防治體(ti) 係。

  “這個(ge) 項目闡明了廣東(dong) 腸道傳(chuan) 染病流行特征及多個(ge) 風險點,綜合采用本項目成果促進廣東(dong) 腸道傳(chuan) 染病流行規模的有效控製,提升政府處置突發傳(chuan) 染病的公信力。”孫立梅稱。

  比如,在國際率先建立諾如病毒高通量測序分型平台,填補了複雜樣本中諾如病毒分型及定量分析的技術空白,用於(yu) 廣州環境汙水中諾如病毒監測,可較疫情監測提前1-2個(ge) 月發現新基因型別,提升了監測預警能力。

  孫立梅介紹,該體(ti) 係在2010年至2021年共設置149家監測哨點單位,采集病例標本17萬(wan) 份、物品和環境樣本3萬(wan) 份,累計檢測50多萬(wan) 次,構建起數量和種類全國領先的腸道傳(chuan) 染病病原菌毒種及生物樣本庫。填補了4項國際和4項國內(nei) 技術空白。

  孫立梅表示,相信這一全新的人物環境同防體(ti) 係的建設,對帶動及引領全國腸道傳(chuan) 染病的精準防治有重要的參考價(jia) 值。同時,在這個(ge) 項目中實施的一些新方法,比如監測和防控的思路,在廣東(dong) 省其他傳(chuan) 染病以及新發傳(chuan) 染病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yi)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