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首開迎客
中新社江西湖口12月24日電 (記者 薑濤)時值年末,走進位於(yu)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畔的江西湖口縣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中華鱘、大鯢等各類珍稀魚類在缸體(ti) 內(nei) 歡快遊弋,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隨著場館內(nei) 部打造進入收尾工作,位於(yu) 該保護基地內(nei) 的水生生物保護繁育科普教育基地等場館24日首次開啟試營業(ye) ,為(wei) 2023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作最後準備,恰逢周末,百餘(yu) 名遊客通過線上預約實地參觀遊覽。
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項目總投資2.5億(yi) 元人民幣,於(yu) 2020年開工建設,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護救助、魚類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和開發等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基地。
湖口縣因鄱陽湖入長江之口而得名,近年來,當地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區位優(you) 勢,建成長江中下遊區域性的淡水魚種質保護基地、濱湖地貌農(nong) 作物種子培育中心、林業(ye) 育種中心,全力打造國家級水生生物多樣性生態示範區。
在該基地保護研究專(zhuan) 家團隊負責人馬光看來,打造該基地的初衷就是要把長江流域瀕臨(lin) 滅絕的水生生物進行保護、繁育、種子資源儲(chu) 備和科普工作。“現在這裏已經引進鱘魚、胭脂魚、大鯢、裸鯉等保護物種10類,把它們(men) 集中展現出來,讓民眾(zhong) 了解它們(men) 的重要性,喚醒大家的保護意識。”
在基地二樓,一處300平方米的魚類救護中心現已建成,主要致力於(yu) 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的養(yang) 殖、保育及救助,現已救助過鯰魚、中華鱘等長江水生生物物種。
“我們(men) 還專(zhuan) 門建有長江江豚的救助室,可同時救助受傷(shang) 江豚4—6頭,在這裏治療好以後,會(hui) 重新把它(們(men) )放回鄱陽湖去。”據該魚類救護中心養(yang) 殖負責人周鼎介紹,他們(men) 團隊共有17個(ge) 人,有專(zhuan) 業(ye) 的獸(shou) 醫和潛水員。
據了解,2021年5月以來,湖口縣與(yu) 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e) 研究中心在建設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建設鄱陽湖國家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長江鄱陽湖魚類繁育中心、建立企業(ye) 博士後工作站等方麵深化合作,共同推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研究和合理利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