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如何防止醫療資源擠兌? 國家衛健委回應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中國官方26日發文明確,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對“乙類乙管”後如何有效地防止醫療資源擠兌(dui)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中國已建立日調度製度,每天對全國醫療資源準備和使用情況進行統籌調度,中國二級以上醫院總床位數561.6萬(wan) 張,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上下浮動。
焦雅輝表示,近一段時間,發熱門診的診療需求增加比較快,供需矛盾比較突出。中國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滿足患者診療需求。總的來看,普通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需求增速比較平穩,整個(ge) 醫療資源使用率在安全可控的區間。
為(wei) 防止醫療資源擠兌(dui) ,焦雅輝表示,要進一步擴充醫療資源、增加醫療服務供給。二級以上醫院和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配備充足的醫療力量。截至12月1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開設發熱門診超過了1.5萬(wan) 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超過3.5萬(wan) 個(ge) 。中國已經建立日調度製度,每天對全國醫療資源準備和使用情況進行統籌調度。
焦雅輝指出,要推動分級診療。基層醫療機構主要實施居民健康監測,特別是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二級醫院為(wei) 基層提供技術、人力等方麵的支持保障,滿足一般診療的需求;三級醫院重點滿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診療需求。
她還表示,要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醫療機構要提供24小時線上谘詢、用藥指導,以及分時段預約診療的服務,削減醫療機構瞬時就診高峰,減少人員聚集,降低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焦雅輝指出,要多渠道加強藥品供應保障,讓更多的患者可以通過零售藥店、互聯網購藥等方式多渠道獲得藥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對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根據不同健康狀況進行分級管理,一旦發現健康狀況變化,及時轉診至有相應診療能力的醫療機構,最大限度防止重症發生。要強化疫苗接種,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種,降低老年人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關(guan) 於(yu) 中國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重症救治設備準備情況,焦雅輝介紹稱,在床位資源方麵,中國二級以上醫院總床位數561.6萬(wan) 張,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上下浮動。全國重症醫學(含綜合ICU、各專(zhuan) 科ICU)床位總數已達15萬(wan) 張,約10.6張/10萬(wan) 人,其中三級醫療機構重症醫學床位11.2萬(wan) 張。從(cong) 使用情況看,近期重症床位整體(ti) 使用率在55%至60%之間波動。此外,全國儲(chu) 備“可轉換ICU”床位7萬(wan) 張。
焦雅輝指出,在救治設備方麵,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共有血液透析單元15.11萬(wan) 個(ge) ,床旁血濾機(CRRT)1.97萬(wan) 台,體(ti) 外膜肺氧合儀(yi) (ECMO)2300餘(yu) 台,有創呼吸機11.60萬(wan) 台,無創呼吸機7.66萬(wan) 台,監護儀(yi) 97.12萬(wan) 台,高流量吸氧儀(yi) 3.82萬(wan) 台。
“我們(men) 將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繼續加強監測,因地製宜改造和擴充相應資源,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就醫需要。”焦雅輝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