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特寫:奔波在救治危重患者路上的麻醉科醫生

發布時間:2022-12-28 09: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2月27日電(記者 陳靜)最近幾天,每天直到深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下稱:仁濟醫院)的麻醉科醫生顧新宇將最後一位患者送到醫院急診,完成交接後,才能結束一天的奔波,回到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27日,顧新宇作為(wei) 隨車醫生,已前往8戶撥打了“120”的患者家中參與(yu) 院前急救。

  最近,隨著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大幅增加,民眾(zhong) 對120救護車的需求量驟增,上海的院前急救迎來嚴(yan) 峻考驗。據悉,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已擴容急救隊伍,仁濟醫院派出5名麻醉科醫生緊急支援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

  回憶22日的情形,麻醉科醫生魯智生說,當天,上午11點半接到通知,下午1點就要參加集中培訓,時間緊迫,自己來不及休整,直接從(cong) 仁濟醫院南院區手術室奔往上海市急救中心。而以往,這種培訓要進行一個(ge) 月,這次給麻醉醫生的特殊培訓,隻進行了一個(ge) 半小時。22日下午4點,他們(men) 就跟車啟程了。

  “我們(men) 每天上午10點跟車出發,一般都要忙到晚上8點以後,當中除了抽空簡單吃點午飯和晚飯,基本沒有停下休息的時間。”顧新宇說,“接到急救中心調度電話,不管多晚,我們(men) 都要立刻出發。”

  據介紹,麻醉醫生們(men) 參與(yu) 急救的都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很多人住在老舊小區,沒有電梯。作為(wei) 急救醫生顧新宇還要和駕駛員、擔架員一起把病人從(cong) 樓上抬下來。“遇到住在五六樓的病人,樓道又狹窄,急救的難度增加了。”顧新宇坦言。

  已經在救護車上連續工作了6天的魯智生告訴記者,這些天“120”出車急救的基本上都是六七十歲以上、抗原陽性的老人,多數有反複發熱、四肢無力、低氧、神誌淡漠乃至昏迷等情況。在他接診的病人中,有位老年患者,家屬以摔跤、昏迷、二便失禁呼叫“120”。救護車到達後,在簡單詢問症狀和病史、判斷病人瞳孔、呼吸和脈搏後,老人被抬上擔架送到急救車上。在去就近醫院的途中,魯智生持續監測和觀察患者的頸動脈波動和呼吸,評估生命體(ti) 征,到了急診大廳,接診護士量了血壓和脈氧飽和度,指脈氧隻有70%,情況很是危急。

  “家屬如果發現合並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有病情惡化趨勢,應該早點送醫院。”顧新宇建議從(cong) 三個(ge) 方麵判斷病情是否惡化:呼吸頻率超過每分鍾30次、血氧飽和度低於(yu) 93%、發熱超過3天。

  平日裏,麻醉醫生在手術中負責維護病人的各項生命體(ti) 征,在這個(ge) 特殊時期,他們(men) 衝(chong) 到了救治危重患者的第一線。上海市衛健委方麵介紹,目前,上海15家三級醫院派出了45名麻醉醫師支援上海市急救中心。麻醉醫生為(wei) 何可以堪當此重任?

  據仁濟醫院麻醉科主任俞衛鋒介紹,“120”接診的主要是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支氣管炎的脆弱人群,這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後,有時候在路上就會(hui) 有風險,急需加強院前急救。而院前急救要求醫護人員熟練掌握高難度的救護技術,迅速有效地進行心肺複蘇、電擊除顫、氣管插管、血壓的處理等,能集這麽(me) 多技能於(yu) 一身的,除了急診科醫師,就是麻醉醫生。“讓麻醉醫生跟車到患者家裏接人,是將搶救過程前移,對被感染又有基礎病的脆弱人群來說,出現緊急情況,可以第一時間用最專(zhuan) 業(ye) 的技能為(wei) 患者展開救護,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這位專(zhuan) 家指出。(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