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樞紐港“舟山故事”:向海圖強聯通全球
中新網舟山12月27日電(記者 林波)乘風而起,破浪前行。
回眸過去,古絲(si) 綢之路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從(cong) 藍色大海中走來的浙江舟山,以海洋為(wei) 底色,深耕海洋經濟,按下發展鍵,厚植城市突圍的“硬核”力量。
而今,青山依舊綠,城市伴海興(xing) ,特別是過去十年,舟山海洋經濟增加值從(cong) 443億(yi) 元擴大到1159億(yi) 元,占GDP比重從(cong) 64.2%提高至68%,成為(wei) 中國海洋經濟比重最高的地級市之一。
作為(wei) 中國走向海洋的橋頭堡,在“千島之城”的斑斕海島上,其特有的海島風景線正在徐徐展開……
補交通短板 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
長龍跨海,連接甬舟兩(liang) 地;高鐵往來,旅客川流不息。
這是未來舟山開通高鐵後的場景。
經略海洋,須與(yu) 陸地共同發展。十年之間,擁有千座島嶼、萬(wan) 裏海疆的舟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一個(ge) 個(ge) “海上通道”漸漸成網。
尤其是2017年以來,當地推進交通強市建設,累計完成投資719億(yi) 元,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等一批跨海公路大橋建成通車,形成了全國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規模最大的跨海大橋群。
2022年11月,“世界級”跨海工程甬舟鐵路全線開工。該項目建成後,將誕生多項世界之最,並補齊浙江“市市通高鐵”最後一塊“拚圖”。
“甬舟鐵路和滬舟甬通道,一直是舟山老百姓日思夜盼的兩(liang) 件大事,也是打開舟山未來發展新格局的兩(liang) 條大動脈。”舟山市委副書(shu) 記、舟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徐仁標在中共舟山市委“‘浙’十年·舟山”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如是說。
的確,從(cong) 海島時代到大橋時代,再到即將迎來的高鐵時代,交通短板的補齊,不僅(jin) 是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求,也是廣大民眾(zhong) 的迫切需要。
根據《浙江省義(yi) 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十四五”規劃》,該省將推動資源整合、空間融合,做強寧波-舟山,金華-義(yi) 烏(wu) 兩(liang) 大極核,協同共建義(yi) 甬舟開放型經濟發展帶,增強東(dong) 西雙向輻射能力,打造具有先行示範效應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戰略性開放大通道。
在舟山的實踐中,加快構建“外暢內(nei) 序、互聯互通、綜合立體(ti) ”的現代交通體(ti) 係,正是其目標。
徐仁標表示,下一步,該市將重點推進甬舟鐵路、甬舟高速公路複線、六橫大橋、滬舟甬通道四條大通道建設,同時加快打造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樞紐,將舟山打造成為(wei) 中國東(dong) 部沿海的重要交通樞紐。
做強“自貿牌” 打造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
在海洋資源上,位於(yu) 中國南北海運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T形交匯處的舟山無疑可以“傲視群雄”。
借助舟山多重優(you) 勢,2017年4月1日,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區”)在舟山正式掛牌成立。圍繞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浙江自貿區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的改革探索道路,實現了從(cong) “不產(chan) 一滴油”到初步形成“萬(wan) 億(yi) 級油氣產(chan) 業(ye) 格局”的跨越。
2020年,浙江自貿區實現賦權擴區,並明確了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等“五大功能定位”。
《浙江省自由貿易發展“十四五”規劃》更是提出8方麵27條舉(ju) 措,特別指出將在舟山探索建立衢山自由貿易港先行區,先行先試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
2022年8月,浙油倉(cang) 單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掛牌交易項目正式發布,首次實現了地方現貨交易場所簽發的非標倉(cang) 單登錄國家級交易平台,完成了從(cong) 信息、現貨資源互通,到上期標準倉(cang) 單和浙油倉(cang) 單的雙向倉(cang) 單資源信息互通。
據浙江自貿區舟山片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舟山片區打造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與(yu) 上期所積極提升在全球能源交易市場話語權的戰略定位高度吻合,“上期所推動能源期貨品種發展,舟山片區利用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的優(you) 勢,推動交易市場建設,雙方業(ye) 務發展高度契合,具備天然的互補性。”
的確,在實踐的過程中,一體(ti) 化合作更是加碼了舟山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
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石化基地,從(cong) “不產(chan) 一滴油”到年產(chan) 4000萬(wan) 噸煉油;建成全國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油氣儲(chu) 存能力達到3270萬(wan) 噸;建成全球第五大國際船加油港,保稅油年供應量達552萬(wan) 噸……回顧這十年,舟山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異軍(jun) 突起”,走出了一條無中生“油”的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路徑。
向海圖強 通江達海聯通全球
在位於(yu) 舟山市定海區的老塘山作業(ye) 區三期碼頭,糧食裝卸、中轉業(ye) 務繁忙,一座座巨型吊機張開機械手,將靠港巨輪上的糧食“捧”進糧食運送帶,源源不斷地運往後方的糧油企業(ye) 。
與(yu) 此同時,走進舟山國際糧油產(chan) 業(ye) 園區的舟山良海糧油有限公司的大豆加工車間,一股股豆香撲鼻而來,一套現代化的糧食加工流水線躍然眼前,車間工作人員正通過電腦遠程操控生產(chan) 設備壓榨大豆;另一邊的小包裝油生產(chan) 線上,20升、10升、5升包裝的大豆油正在灌裝,這些產(chan) 品即將發往周邊市場。
據該公司副總經理金仲相介紹,經過多年發展,舟山的糧油產(chan) 業(ye) 日趨成熟,長江沿岸的進口糧油加工企業(ye) 大多在舟山減載或接卸,舟山大宗散貨通關(guan) 水平在國內(nei) 具有領先優(you) 勢。
長江經濟帶作為(wei) 中國最大經濟發展帶,大宗貨物進口大多經過長江出海口外側(ce) 海域——舟山海域,因而舟山承擔了最主要江海聯運功能,港口倉(cang) 儲(chu) 物流成了舟山第一臨(lin) 港產(chan) 業(ye) 。
2016年4月,國務院批複同意設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就此,舟山開始承擔起“點睛”長江黃金水道、聯結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任。
推進江海直達運輸發展是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是舟山深度參與(yu) 和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ju) 措。
展望未來,《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該省將繼續發揮海洋經濟優(you) 勢,構建“一環、一城、四帶、多聯”的陸海統籌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特別是在增強海洋經濟對外開放能力方麵,將共構“一帶一路”國際貿易物流圈,共築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服務網。
舟山與(yu) 世界廣結“糧”緣的剪影正是其打造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服務網的剪影。
如今,“利用進口糧交易平台連接國際與(yu) 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繼而形成進口糧交易市場和中轉集散地”的想法已在舟山成為(wei) 可能。
據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最新統計,2022年1月至11月,江海聯運量貨物吞吐量2.76億(yi) 噸,同比增長5.99%;舟山港域糧食吞吐量1513.27萬(wan) 噸,同比增長10.57%。
審視當下,從(cong) 舟山實際出發,順應現代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新趨勢,該市正依托海洋資源稟賦,聚力打造綠色石化、能源貿易消費結算、現代海洋漁業(ye) 、海洋旅遊、現代船舶、海洋電子信息、現代航空、海事服務、清潔能源與(yu) 裝備等九大產(chan) 業(ye) 鏈。
從(cong) 邊陲海島到開放戰略高地,從(cong) 海防小城到海上花園城市,從(cong) 單一產(chan) 業(ye) 到多元發展,海上絲(si) 綢之路樞紐港的舟山故事正在繼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