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濮存昕等百位名人參與迎新領讀 人文社打造流動的文學盛宴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應妮)日前,人民文學出版社攜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在中國百年文學發展的見證地——北大紅樓,為(wei) 廣大讀者奉獻了一場大型文學迎新公益直播:“百位名人迎新領讀——2023文學中國跨年盛典”。據不完全統計,當晚全網觀看量突破1200萬(wan) ,“2023文學跨年”“百位名人迎新領讀”話題閱讀量近千萬(wan) 。
直播地點設在北大紅樓第三十六教室——一百多年前,魯迅先生曾在這裏給學生講課。迎新領讀以“線上+線下、現場+連線”的組合方式呈現,作家、翻譯家、藝術家、文化學者、出版人、媒體(ti) 人、海外漢學家、影視體(ti) 育名人為(wei) 主體(ti) 構成百位名人強大陣容,分別以主持人、線上領讀人、現場嘉賓領讀人、連線嘉賓領讀人的身份亮相五個(ge) 小時的文化盛宴。
在“朝花夕拾”中“熱愛生命”
2023文學中國跨年盛典上半場的第一個(ge) 主題詞是“朝花夕拾”。在雲(yun) 端,各位領讀人分別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逍遙遊》《將進酒》《故鄉(xiang) 》《蒲橋集》《螢火》《八百米故鄉(xiang) 》等選段,從(cong) 文學中回望過去的這一年,共同品味時光中的美與(yu) 永恒。
北京大學法語係教授、燕京學堂院長董強,著名作家王躍文,資深編劇史航作為(wei) 上半場的嘉賓,在現場圍繞主題進行對談。董強說,“閱讀文學讓我們(men) 沉浸在跟生命緊緊相關(guan) 的回憶當中,就像普魯斯特說的,這種回憶構成生命,特別美好。”
王躍文在現場領讀了新書(shu) 《家山》中的段落,“《家山》寫(xie) 的是20個(ge) 世紀前五十年的事情,我們(men) 這個(ge) 年齡的人跟20世紀前五十年不可能有時空交錯,但通過文學的方式,我們(men) 跟那個(ge) 世界、跟那個(ge) 時空建立了某種聯係。”
史航對文學有獨特見解。濮存昕領讀的《故鄉(xiang) 》,讓他感慨:“魯迅先生短短的幾個(ge) 自然段,已經把我們(men) 的一輩子都走遍了。”不管我們(men) 身在何時何地,總能從(cong) 文學當中找到似曾相識的靈魂,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作為(wei) 直播第一位連線嘉賓,為(wei) 大家帶來了史鐵生所著《病隙碎筆》選段的領讀。因為(wei) 當天也是史鐵生去世十二周年的日子,他動情地說:“史鐵生的小說和散文直麵我們(men) 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身體(ti) 的困頓、靈魂的困難,但是他仍然有一種戰勝和穿越這些困難的勇氣。所以今天我們(men) 閱讀史鐵生,重新思考他的意義(yi) ,思考他和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關(guan) 係,就有著特殊的意義(yi) 。”
上半場的第二個(ge) 主題詞是“熱愛生命”。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黃誌堅以一首舒婷所作《祖國嗬,我親(qin) 愛的祖國》開啟這一部分。二十餘(yu) 位領讀人則各自分享了《牽牛花》《俗世奇人》《致橡樹》《我願意是急流》《名人傳(chuan) 》《悠悠歲月》等中外文學中關(guan) 於(yu) 生命的段落。
作家畢飛宇參與(yu) 了現場連線。回顧2022年,他認為(wei) :“文學是一種陪伴、一種慰藉,但我覺得文學首先是記憶,它是個(ge) 人的記憶,最後可以變成時代的記憶、民族的記憶。人性渴望我們(men) 盡快忘掉,人心要求我們(men) 牢牢記住。”
當“擁抱世界”時“相信未來”
跨年盛典的下半場以“擁抱世界”開啟。
中外領讀人圍繞“擁抱世界”分享了《定風波》《巴黎聖母院》《火的女兒(er) 》《地下室手記》《我想和您一起生活》《老人與(yu) 海》等經典文學段落,像是展開了一條文學星河,體(ti) 現出包容和開放的文學視野。
北京大學教授、世界傳(chuan) 記研究中心主任趙白生,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意大利語教研室主任文錚,以及青年作家石一楓作為(wei) 下半場的現場嘉賓,與(yu) 觀眾(zhong) 一同聆聽了這些精彩的“雲(yun) 端”朗讀,並展開關(guan) 於(yu) 文學擁抱世界的精彩對談。
趙白生分享了自己數十年的世界文學教學工作的體(ti) 會(hui) :“我們(men) 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有兩(liang) 大誤區,一個(ge) 是單線化,還有一個(ge) 是單麵化。”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兩(liang) 個(ge) 誤區,引導讀者更全麵地認識世界。
多年從(cong) 事意大利語翻譯和研究工作的文錚表達了對翻譯家的尊重,並感慨,雖然人工智能翻譯發展很快,但是“文學是有溫度的,而機器沒有溫度,不管它發展到什麽(me) 程度,我們(men) 還要和文學家們(men) 一起寫(xie) ——他們(men) 寫(xie) ,我們(men) 譯,傳(chuan) 播到世界”。他還在現場用意大利語領讀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yi) 詩人萊奧帕爾迪的作品,因為(wei) “我們(men) 不能停止想象,能幫助我們(men) 想象的最好方式就是文學”。
下半場的第二個(ge) 主題詞是“相信未來”。
著名作家王蒙用篤定熱情的口吻朗誦《青春萬(wan) 歲》序詩,“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抒發對未來的向往。二十餘(yu) 位領讀人通過雲(yun) 端還分享了《望廬山瀑布》《哈爾濱訪雪記》《煙霞裏》《燕食記》《如果生活將你欺騙》《吉檀迦利》等中外文學作品,共同譜寫(xie) 了“相信未來”之歌。青年作家笛安攜新作《親(qin) 愛的蜂蜜》,接受現場連線並分享了領讀——舒婷的詩《這也是一切》。
在文學的支持和慰藉中,現場迎來了新年的第一聲鍾響。直播進入尾聲,主持人張澤群作為(wei) 跨年盛典的最後一位領讀人,邀請現場嘉賓以飽滿的激情,共讀詩人食指的作品《相信未來》作為(wei) 活動的收尾:“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青,相信未來,熱愛生命”,為(wei) 本場活動畫上句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