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湖北宜昌打造“電化長江先導區”

發布時間:2023-01-04 16: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宜昌1月4日電 (記者 郭曉瑩)記者從(cong) 1月4日舉(ju) 行的宜昌市七屆人大二次會(hui) 議上獲悉,該市將深入實施“電化長江”五年行動,加快公務船、旅遊車船、運礦車船、港口作業(ye) 船舶電動化替代更新,推動綠色智能船舶產(chan) 業(ye) 發展,打造“電化長江先導區”。

  湖北省宜昌市地處長江中遊第一道關(guan) 口,是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所在地,眾(zhong) 多船舶聚集於(yu) 此待閘、過閘。

  在過去數年裏,宜昌積極推動傳(chuan) 統船舶製造業(ye) 轉型,研發、設計、建造新能源船舶。宜昌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宜昌新建船舶125艘,36萬(wan) 總噸,占湖北省一半以上,其中新能源船舶28艘,占湖北省新建新能源船舶的56%。全球載電量最大的純電動船舶——長江三峽1、全國首艘油氣雙燃料三峽船型示範船舶——帆盛102等一批大型化、標準化代表船型相繼在宜昌建造下水。

  在實現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宜昌積極開展船舶岸電受電設施改造工作,目前已累計完成299艘。每艘船,以功率為(wei) 40kW的柴油發電機、平均每天使用10小時來計算,被改造的這299艘船,全年可減少使用燃油926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807噸,節約成本1568萬(wan) 元。

  同時,宜昌港航引導船舶設計單位和船東(dong) 開展新船型、複合功能設計研發,已陸續建造50餘(yu) 艘多功能環保回收船。這些多功能環保回收船,不僅(jin) 穿梭服務於(yu) 三峽待閘錨地,還陸續奔赴重慶、恩施、荊州、武漢等地,接收船舶的汙染物,確保船舶垃圾、汙水不入江。

  2023年,宜昌將成立“新能源船舶研發工作室”,重點聚焦客渡船、觀光旅遊船、短途運輸客船、區間運輸貨船,重點布局清江畫廊和兩(liang) 壩一峽國內(nei) 水上旅遊精品航線,突破貨運船舶純電推進技術瓶頸,推廣精品成熟方案,研發各種場景新能源船型,不斷優(you) 化升級,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可學、可信、可鑒的綠色船舶方案庫,為(wei) “電化長江”提供新能源船舶方案支撐。(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