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診車開進大山深處 調查:北京遠郊村民還有這些需求
巡診車開進大山深處!記者調查:北京遠郊村民還有這些需求
2022年12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加強當前農(nong) 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提出科學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各項措施,最大程度保護農(nong) 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歲末年初之際,記者采訪房山、門頭溝、大興(xing) 、順義(yi) 等地遠郊村落的一線工作人員和醫護工作者,調查了解鄉(xiang) 村基層如何就近做好群眾(zhong) 日常就醫和診療服務,守護村民健康。
房山區大安山鄉(xiang)
醫療巡診車開進大山深處
元旦前夕,房山區大安山鄉(xiang) 衛生院的醫療巡診車駛過曲折蜿蜒的盤山公路,開進位於(yu) 深山中的村落。由於(yu) 最近這段時間發燒感冒的村民相對較多,這一次,醫生們(men) 帶來了充足的退燒藥以及止咳清肺類藥品。
“我們(men) 轄區總共有8個(ge) 村子和1個(ge) 社區,平時巡診車每天都會(hui) 去一個(ge) 地方。”大安山鄉(xiang) 衛生院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院長王金輝說,轄區內(nei) 多崇山峻嶺,受地形影響,交通不便,深山裏的村民又以留守老人居多,很多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尤其是疫情期間,即使和衛生院的直線距離隻有十多公裏,村民要想前來問診、拿藥,也要費一番周折。正因如此,鄉(xiang) 衛生院的巡診車主動開進深山,到村民身邊問診,成為(wei) 不少村民拍手叫好的事情。
2022年11月底開始的那輪巡診,王金輝就已經預判到,疫情防控的政策可能將要進行調整。為(wei) 了減少村民尤其是老人的出行,應對可能出現的感染高峰,平時隻需準備一周或者半個(ge) 月的藥品,這次足足給村民發放了兩(liang) 個(ge) 月的劑量。“提前預判疫情形勢,提前做好各項準備,能夠有效避免醫療資源受到衝(chong) 擊。”衛生院裏還盡可能備足抗原試劑、止咳藥、退燒藥等。因此,當去年12月初衛生院就診人數激增、醫護人員也出現感染的情況下,盡管也遇到不小的困難,衛生院仍然能夠比較從(cong) 容地應對。
去年12月底的高峰期,由於(yu) 人力不足,同時為(wei) 了避免交叉感染,日常的巡診工作隻能暫停。但是,醫生和深山村子裏的老人們(men) 一直保持著電話聯係。有的村民反映,因為(wei) 感染導致頭疼,還有的反映自己的消化係統出現問題,醫生根據不同的症狀,有針對性地為(wei) 村民們(men) 開了藥,隨後聯係村委會(hui) 工作人員,由他們(men) 來衛生院取走帶給村民。“據我了解,我們(men) 衛生院的轄區內(nei) 沒有因為(wei) 缺少藥品而導致病情加重的村民。”王金輝說。
在暫停了兩(liang) 周之後,醫療巡診車再次開進大山深處,服務有需要的村民。“很多村民遠遠地在村口等著,盼著巡診車的到來,這讓我們(men) 很感動。”王金輝說,根據回訪情況,他發現村民在這輪感染高峰期所受的衝(chong) 擊不算太大,反而是即將到來的春節讓他更為(wei) 擔心。“很多在外的孩子都要回家過年,人口流動性比較大,而且免不了互相串門,老人可能會(hui) 受到衝(chong) 擊。”現在,衛生院再次未雨綢繆,積極儲(chu) 備相應的藥品,以及輸液、氧氣罐等屆時有可能急需的醫療設備。“我們(men) 一定盡力做足準備,幫助村民度過一個(ge) 平安健康的春節。”
門頭溝區軍(jun) 莊鎮
包村幹部和家庭醫生“雙網格”保障
“李阿姨,您今天身體(ti) 怎麽(me) 樣?”“天兒(er) 挺冷的,您注意保暖。”“快到飯點了,您中午打算吃什麽(me) ?”孫豔霞是門頭溝區軍(jun) 莊鎮西楊坨村的一名網格員,最近這些日子,每天給高齡老人李女士打個(ge) 問候電話,陪她嘮嘮家常成了孫豔霞每天掛在心頭的事。
2022年12月下旬,孫豔霞在入戶走訪、向高齡老人普及疫苗接種知識的時候,發現李女士一個(ge) 人在家,正咳嗽發燒,她的子女們(men) 外出工作,要很晚才能回來,孫豔霞趕緊聯係了李女士“專(zhuan) 屬”的家庭醫生吳秀斌。幾分鍾後,吳秀斌就帶著抗原檢測試劑盒、退燒藥和降壓藥等來到老人家中。
吳秀斌是村裏的網格家庭醫生,李女士正是他專(zhuan) 門服務的村民之一,因此對李女士的情況非常了解。李女士今年80多歲,老伴兒(er) 剛剛去世令她心情低落,加之本身就有基礎病,又在這時候發燒咳嗽,吳秀斌敏銳察覺到,李女士不僅(jin) 可能感染了新冠,血壓也可能升高了,因此提前備好了降壓藥。經過一番檢測和診斷,果然老人抗原測試陽性,並且伴有高血壓。他趕緊對症開出藥方,叮囑老人服藥的注意事項。幾天後,老人的新冠症狀已大為(wei) 好轉,血壓也穩定了。
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於(yu) 彥玲告訴記者,西楊坨村包村幹部和家庭醫生實現了“雙網格”化,村民不僅(jin) 有自己專(zhuan) 屬的包村幹部,還有專(zhuan) 屬的家庭醫生。“對有基礎疾病的老人來說,網格家庭醫生與(yu) 老人接觸時間長,對老人的身體(ti) 情況更加了解,遇到問題能得到快速應對。”
租客也是村裏“雙網格”管理的受益人。於(yu) 彥玲表示,西楊坨村地處城鄉(xiang) 結合部,村民加租客共有300多戶,1100多人,其中租客近200人,高齡老人和患有基礎疾病的村民130多人,他們(men) 都是網格員的重點服務人群,會(hui) 每天通過電話、微信、入戶等方式了解大家的需求。
“租客大多從(cong) 事外賣、快遞、保潔等工作,流動性較大,平時工作比較忙,對村裏情況不太了解,就醫問藥可能有困難,所以我們(men) 格外關(guan) 注他們(men) 的生活,如果發現他們(men) 感冒發燒或者身體(ti) 不舒服,就會(hui) 幫著聯係家庭醫生。” 於(yu) 彥玲說,隨著春節臨(lin) 近,有人回外地老家過年,也有人留村過年,人員流動性更大了,村裏依托網格員,通過入戶走訪、電話核實等方式,提前摸排人員信息,做好春節期間流動人員的服務保障工作。
軍(jun) 莊鎮相關(guan) 負責人李宏偉(wei) 表示,軍(jun) 莊鎮共有8個(ge) 村、3個(ge) 社區,每個(ge) 村、社區都在推進“雙網格”模式。“全鎮共劃分251個(ge) 網格,每個(ge) 網格員對應10至15戶。與(yu) 此同時,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和鄉(xiang) 村醫生組成一支26人的網格家庭醫生團隊,分配到每個(ge) 村和社區後,再按照網格細分,精確對應到每一戶。”據介紹,12月10日至今,“雙網格”已為(wei) 重點人群開展健康指導2164人次,發送短信16483條,為(wei) 有需求的老人上門診療、換尿管胃管、入戶接種新冠疫苗共計146人次。
大興(xing) 區黃村鎮
采樣亭變身一站式便民門診
記者聯係到大興(xing) 區黃村鎮孫村衛生院急診科護士婁清時,是12月30日晚上8點,她還沒來得及吃晚飯。“還有一些病人陸陸續續來,夜裏病人相對少,可以到值班室休息一會(hui) 兒(er) ,不過也要保持隨時待命的狀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0點。”
婁清是一名注冊(ce) 護士,就職於(yu) 孫村衛生院健康教育科,平時衛生院門診日接診量隻有200多人次,前不久醫院發熱患者數量一下子增加到日均600多人,醫護人員又相繼感染,因此其他科室能調動的力量都前往支援一線門診,院裏還協調了3家社區服務站和6所村醫務室的工作人員前來支援。“主管院長也出診,能上的人全都上。”婁清被抽調到全科診室,白天日常問診,晚上則承接急診的任務。“和我一起的其他兩(liang) 名護士都是從(cong) 別的科室抽調過來的。”
為(wei) 了患者就醫方便,院裏想了各種辦法。“我們(men) 開通了線上就診服務,建立醫療保障群,每個(ge) 群都有幾名醫護人員,患者有輕症需要開藥,或者有問題想要谘詢,可以直接在群裏‘喊話’。”衛生院院長潘振堂表示,這樣一來,一部分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就醫,既方便了村民,也緩解了門診大廳的就診壓力。
“衛生院雖在孫村,實際上除了孫村的村民來這裏看病,還輻射三間房、李村、霍村等十幾個(ge) 村,加上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僅(jin) 僅(jin) 依靠線上就診分流,門診大廳的壓力依舊不小。”潘振堂說,以前醫院門口設置了一個(ge) 核酸采樣亭,隨著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you) 化調整,采樣亭已經閑置了,於(yu) 是,院裏將這座采樣亭利用起來,臨(lin) 時改造成一座“便民門診”。
“我們(men) 在醫院門口將患者分流成三部分,出現發熱症狀的患者直接前往發熱門診,治療慢性病、外傷(shang) 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門診大廳掛號後前往相應科室,僅(jin) 有感冒症狀、隻想來買(mai) 點感冒藥、止咳藥等常用藥品的村民則可以直接到采樣亭改造成的便民門診來。”潘振堂告訴記者,亭子裏常駐3名醫護人員,負責掛號、問診、拿藥等。患者不用進醫院,直接到一個(ge) 窗口掛號繳費,走幾步轉到另一麵的窗口問診拿藥,所有流程都在這座小亭子裏一站式完成。
由於(yu) 便民門診位於(yu) 戶外,天寒地凍,醫院怕老人著涼,隻建議有輕微症狀的年輕人在這裏就診,老人還是前往醫院的門診大廳。別看這座臨(lin) 時改造的小小門診亭,在門診量激增的那段日子裏,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這兩(liang) 天接診量已經從(cong) 每天600多人下降到400人左右,醫護人員也已經陸續返崗,複崗率達到90%以上,最艱難的時刻我們(men) 已經挺過來了,采樣亭也撤下來了,不過我們(men) 對患者就醫買(mai) 藥的保障不會(hui) 停。”潘振堂說:“以前醫院的藥品物資每周采購一次,現在變為(wei) 隨時需要隨時采購,醫院有專(zhuan) 人每天收集患者用藥需求,再和醫藥公司對接。春節臨(lin) 近,我們(men) 也會(hui) 提前和醫藥公司溝通,一方麵繼續保持有需求就采購的狀態,另一方麵也會(hui) 做好藥品儲(chu) 備。”
順義(yi) 區楊鎮
村民線上就醫谘詢“秒回複”
順義(yi) 區楊鎮高各莊村村民佟女士因為(wei) 新冠感染腸胃不適,她給家庭醫生李瑩發微信詢問醫治辦法,李瑩微信“秒回”,給佟女士做了詳細的用藥健康指導。從(cong) 2022年末至今,李瑩每天電話、微信不斷,手機幾乎不離手。她不僅(jin) 是村裏老人的健康守護人,為(wei) 老人提供合適的用藥診療方案;還要入戶走訪,為(wei) 失能老人的生命健康把關(guan) ;更要作為(wei) 楊鎮小店衛生院健康管理科的醫生,和同事們(men) 一起守好醫院門診的這道大閘。
高各莊村一位村民說,因為(wei) 離市裏的三甲醫院比較遠,村裏的人對鄉(xiang) 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更信任、更依賴,老人有一些小災小病,習(xi) 慣就近解決(jue) 。在2022年12月初,出現發熱症狀的村民、尤其是老人比較多,楊鎮小店衛生院的門診量從(cong) 平常的一天約20人次一度增至每天百人次。李瑩說,麵對當前疫情形勢,守護好農(nong) 村老年群體(ti) 的生命健康安全,僅(jin) 靠鄉(xiang) 鎮醫院和各院下轄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還不夠,“根”要紮得更深。
近期,一張緊急情況聯係表出現在楊鎮的微信公眾(zhong) 號、各村的微信群當中,35名家庭醫生的姓名與(yu) 聯係方式都在這張表裏。這些家庭醫生來自楊鎮轄區3個(ge) 衛生院與(yu) 各社區衛生服務站,總共覆蓋到了44個(ge) 村和社區。李瑩的名字也在這張表格當中,她負責高各莊村和王辛莊村。
李瑩說,表格上顯示的是她的名字,其實在她身後的是一個(ge) 團隊。在楊鎮小店衛生院,與(yu) 家庭醫生相關(guan) 職能的醫護人員分成了6個(ge) 團隊,每個(ge) 團隊包括一名全科醫生、一名護士和一名防保人員,此外,藥房的醫生及各鄉(xiang) 鎮醫院下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生,都會(hui) 積極配合這些團隊的工作。
在高各莊村和王辛莊村,重點人群台賬大約記錄了70位村民,其中除了高齡老人,還有患基礎病的老人和失能老人。李瑩說,新冠感染人群增加,她尤其關(guan) 注患有基礎病的老人,她的團隊要定期給重點關(guan) 注的對象打電話,詢問身體(ti) 狀況。
部分失能老人可能有意識障礙,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病症,他們(men) 還要通過入戶探訪,及時了解他們(men) 的健康狀況。自從(cong) 緊急情況聯係表在各村傳(chuan) 開,李瑩一時間成了村裏的“主心骨”,一旦老人在家出現發熱等症狀,家屬向她谘詢過診療方案心裏才踏實。
上個(ge) 月,高各莊村村民楊女士向李瑩求助,她是一位73歲的獨居老人,因為(wei) 感染新冠持續發熱,每天都是下午出現高燒,服用過退燒藥後症狀有所緩解,但第二天下午又會(hui) 燒起來。了解到老人還患有慢性心血管病,李瑩非常警覺,安撫老人情緒並做了初步診療指導後,趕緊聯係在衛生服務站值班的申建林醫生。說明情況後,申建林立即趕到了楊女士家中。測血壓、測血糖、測量體(ti) 溫、心肺聽診,在一係列檢查後,申建林把情況反饋給了李瑩,根據老人的身體(ti) 情況,兩(liang) 位醫生為(wei) 老人的用藥進行了更合理的調整。
12月2日,李瑩接到高各莊衛生服務站醫生的電話,村裏一位失能老人因為(wei) 長期臥床,右腳踝出現了壓瘡,她冒著寒風騎上電動車直奔高各莊村,為(wei) 老人做了緊急處理。在和家屬的交流過程當中,李瑩得知老人還患有慢性病,於(yu) 是又對用藥注意事項叮囑了一番。“老人雖然失能,出門的機會(hui) 不多,但還是得特別注意,新冠感染對失能老人的威脅要隨時警惕。”
新年前後,楊鎮小店衛生院的門診量開始回落,更多到醫院就診的患者開始谘詢新冠感染後咳嗽、心悸等症狀的診療辦法。作為(wei) 家庭醫生,李瑩也把對重點人群的重點工作逐漸向康複方麵轉移。“我們(men) 團隊建立了與(yu) 村民的溝通群,春節將近,群裏會(hui) 第一時間發布疫情防護相關(guan) 的小知識,做好春節期間村民健康的宣傳(chuan) 引導。”
房山區閻村鎮
急危重症有24小時聯係人
後十三裏村的穀女士在工作人員上門為(wei) 其測完血氧後,接到了衛生室醫生的電話:“您今天身體(ti) 感覺怎麽(me) 樣?有沒有不舒服?有什麽(me) 問題就隨時打給我們(men) 。”在房山區閻村鎮後十三裏村,這樣的情景已經成為(wei) 常態。
記者了解到,閻村鎮建立了“鎮、村黨(dang) 組織+院、室衛生部門”上下兩(liang) 級雙交叉服務模式,黨(dang) 建引領網格管理,將診療網絡延伸到村居中。各村都配置了血氧儀(yi) ,由村支部幹部各自分片包幹負責,為(wei) 重點人群上門提供血氧檢測服務,並幫助對接村衛生室進行健康谘詢。
為(wei) 了應對緊急情況,鎮裏還統一張貼、發放就醫服務聯係卡,上麵預留有區、鎮、村三級聯係電話,鎮村兩(liang) 級也都設置了急危重症轉運專(zhuan) 班,由鎮級配備應急綠色直通車,村級備勤24小時緊急聯係人。村民如遇突發情況,可撥打緊急聯係電話,接線人員就會(hui) 一方麵協調區級醫療資源,提供急危重症轉運服務,一方麵安排就近的衛生院醫護人員實施緊急救治,盡全力確保重點人群的生命安全。
此外,閻村鎮副鎮長王懷建介紹,為(wei) 解決(jue) 重點人群用藥困難,鎮裏從(cong) 2022年12月中旬開始發放“防疫愛心包”,裏麵包含了退燒、抗病毒等4種藥品,專(zhuan) 門提供給購藥不方便、著急用藥的特殊人群,至今已發放3000餘(yu) 份,每一份“愛心包”都有一張健康提示單,上麵留有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的聯係方式。
“臨(lin) 近春節,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放鬆,我們(men) 要繼續加強引導,提示村民做好個(ge) 人防護、積極接種疫苗,當好村民健康的‘宣傳(chuan) 員’。”王懷建說,各個(ge) 村也將結合自身特點,進一步掌握人員進返京、農(nong) 村大集、紅白喜事等情況,適時適度予以引導,不斷完善相關(guan) 台賬,確保及時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
記者手記
平安過年,別忽視村民的這些需求
連日來,記者對北京多個(ge) 鄉(xiang) 村地區展開采訪調查,發現大部分農(nong) 村基層都在積極提升應對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想方設法結合本村實際探索方法,積累經驗。不過,因為(wei) 各方麵原因,仍有少數地區存在醫療服務不足、就醫買(mai) 藥困難、日常生活不便等問題。
從(cong) 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的訴求來看,近期村民反映疫情相關(guan) 訴求主要有四類:
一是村民在周邊藥店仍無法買(mai) 到止咳藥、退燒藥等藥品,以及抗原試劑盒、酒精、電子體(ti) 溫計等醫療物資;
二是個(ge) 別鄉(xiang) 村衛生院、服務站無人值班,村民多次撥打電話無人接聽;
三是緊急就醫仍存在困難;
四是部分因疫情暫時封閉的村內(nei) 卡口、道路出入口仍未及時解封。
隨著春節臨(lin) 近,城鄉(xiang) 人口流動性增加,農(nong) 村地區可能迎來新一輪感染高峰。如何應對歲末年初農(nong) 村地區人群流動帶來的疫情防控挑戰,科學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各項措施,保障農(nong) 村地區生產(chan) 生活秩序,是目前農(nong) 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相關(guan) 部門及農(nong) 村基層組織還需更加重視村民的呼聲,接訴即辦解決(jue) 問題,認識做好當前農(nong) 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落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統籌整合各方麵資源和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疫情防控政策,抓緊做好工作部署和應急預案,形成科學有效應對疫情的合力。
相關(guan) 部門在保障農(nong) 村地區物資儲(chu) 備和供應,暢通藥物購買(mai) 渠道,提升重症救治水平,做好患者轉診銜接工作,加強老人兒(er) 童防護和日常健康服務等的同時,方便村民日常生產(chan) 生活的舉(ju) 措也應更加細致周到,如應確保蔬菜供應充足,麵對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寒潮及早製定科學抗災預案等。
在相關(guan) 部門及農(nong) 村組織落實各方責任的同時,村民也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科學理性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和疫苗接種,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在走親(qin) 訪友時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盡量少聚集、少聚餐,在公共場所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養(yang) 成健康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態。鄰裏互助,共享互換富餘(yu) 的防疫物資和治療藥品。(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鹿藝佳 景一鳴 孫延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