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項目集中開工 2023年風光可期
康曦 楊燁
2022年12月29日,四川甘孜州雅江縣,全球最大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雅礱江兩(liang) 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簡稱“兩(liang) 河口混蓄項目”)舉(ju) 行開工儀(yi) 式。就在前一天,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舉(ju) 行盛大儀(yi) 式,由三峽集團聯合內(nei) 蒙古能源集團建設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宣布開工,這是我國首個(ge) 開工建設的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
從(cong) 山間到沙漠,從(cong) 東(dong) 部到西部,一批重大新能源基建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現場一片火熱,工人加足馬力拚進度、搶工期。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能源基建高景氣度將延續。
項目建設一派繁忙
2023年1月1日,在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電站——柯拉光伏電站建設一線,氣溫低至零下17攝氏度,厚厚的積雪還沒有融化,柯拉光伏項目經理楊誌偉(wei) 一大早便在刺骨的寒風中趕往施工現場,督促工程進度。現場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建設者幹勁滿滿,各項施工有條不紊地進行。
“柯拉光伏項目工程量大,建設期卻不足1年,我們(men) 要完成既定安裝任務,為(wei) 今年2月份迎戰施工高峰期打好基礎。”楊誌偉(wei) 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兩(liang) 河口混蓄項目現場同樣一片繁忙景象,建設者主動放棄假期,以確保春節前完成勘探任務。全麵負責兩(liang) 河口混蓄項目建設和管理的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祁寧春告訴記者,該項目將實現全球最大規模的“水風光蓄互補開發”,對促進新能源消納,建設“清潔低碳 安全高效”能源體(ti) 係具有重要的探索價(jia) 值和示範效應。
記者了解到,2022年9月以來,新能源基建呈現熱火朝天景象。9月,國家能源集團2022年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19個(ge) 項目總投資超730億(yi) 元;10月,新疆“西氣東(dong) 輸四線”“疆電入渝配套電源”等5個(ge) 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776億(yi) 元;11月,中國能建投資公司2022年第二批工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奠基),6個(ge) 項目總投資近117億(yi) 元,項目類型涵蓋光伏、風電等;12月,三峽集團宣布規劃總投資超千億(yi) 元的27個(ge) 新能源和長江大保護項目集中開工。
另外,一批百億(yi) 級抽水蓄能項目相繼落地。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jin) 2022年11月和12月,就有18個(ge) 抽水蓄能項目開工建設,部分項目投資金額在百億(yi) 元級別。
納入REITs試點範圍
2022年12月30日,證監會(hui) 及上交所網站顯示,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簡稱“國電投新能源REIT”)、中航京能光伏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簡稱“京能光伏REIT”)和中金湖北科投光穀產(chan) 業(ye) 園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簡稱“湖北科投REIT”)獲正式受理。其中,國電投新能源REIT和京能光伏REIT均係全國首批受理的新能源項目。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預計,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項目正式受理,將形成較強的示範效應,未來風電、光伏等領域公募REITs將持續擴容。
2022年以來,為(wei) 保障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國家層麵出台相關(guan) 政策,將新能源基建納入專(zhuan) 項債(zhai) 、RIETs等支持範疇。2022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首次將包括風電、光伏發電、水力發電、天然氣發電、生物質發電、核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納入試點行業(ye) 範圍。2022年8月30日,財政部發布報告提出,優(you) 化專(zhuan) 項債(zhai) 券投向領域,將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納入重點支持範圍。
2022年12月8日,中國證監會(hui) 副主席李超在首屆長三角REITs論壇暨中國REITs論壇2022年會(hui) 上視頻致辭時強調,要進一步擴大REITs試點範圍,盡快覆蓋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領域。
“新能源納入REITs支持範疇,意味著新能源資產(chan) 可以單獨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下一階段,希望新能源REITs覆蓋的主體(ti) 能夠從(cong) 國企逐步過渡到民營企業(ye) 。”一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說。
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我國新能源基建投資不僅(jin) 是能源轉型的需要,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北京特億(yi) 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展望2023年,多位受訪人士認為(wei) ,新能源基建投資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yu) 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表示,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有三個(ge) 重要方向。首先是電源建設,“十四五”現代能源體(ti) 係規劃和可再生能源規劃都明確布局風光大基地建設。其次是儲(chu) 能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發電不穩定,要更好發揮新能源的作用,需要儲(chu) 能基礎設施配合。2022年以來,儲(chu) 能的發展被提升至重要位置,多地要求在建設風光基礎設施的同時配備一定比例的儲(chu) 能作為(wei) 支撐。第三是特高壓建設,新能源麵臨(lin) 源荷區域不匹配的問題,資源富集地和能源消納地錯配,因此需要通過特高壓解決(jue) 新能源電力輸送問題。
另外,在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迅猛發展的當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增加,綠色電力接入、充電樁體(ti) 係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加速。
目前,多地正在加快推動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國信證券認為(wei) ,2022年-2025年我國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31%-37%。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