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需求旺盛 險企密集增資
陳露 見習(xi) 記者 吳楊
2023年首筆險企增資批複落地。1月3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guan) 於(yu) 愛心人壽變更注冊(ce) 資本及股東(dong) 的批複,批準愛心人壽注冊(ce) 資本從(cong) 17億(yi) 元增加至20.2億(yi) 元,由北京新裏程健康認購新增注冊(ce) 資本3.2億(yi) 元。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超過20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機構的注冊(ce) 資本變更方案已獲銀保監會(hui) 批複,也有多家險企的增資事項等待批複。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隨著償(chang) 二代二期規則落地,保險公司有較大的補充資本需求,密集開啟融資“補血”模式勢在必行。
中小險企成主力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超20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機構變更注冊(ce) 資本方案獲銀保監會(hui) 批複,合計獲批增資數額超280億(yi) 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險企是2022年以來的增資主力,多數機構增資前的注冊(ce) 資本不足20億(yi) 元,僅(jin) 中郵人壽、太平洋人壽、漢諾威再保險(上海分公司)、平安養(yang) 老4家機構增資前注冊(ce) 資本超過40億(yi) 元。
在增資金額方麵,中郵人壽以71.63億(yi) 元的增資額遙遙領先,由友邦保險全額認購,增資後,友邦保險躍居為(wei) 僅(jin) 次於(yu) 郵政集團的第二大股東(dong) ,持股24.99%。
此外,據中國保險業(ye) 協會(hui) 披露,2022年以來,共有30餘(yu) 家保險公司及資管機構發布變更注冊(ce) 資本信息公告,目前仍有部分公司的增資方案等待監管方麵批複。
外資身影頻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內(nei) 金融市場開放步伐加快,部分外資險企瞄準時機增厚資本,加碼中國保險市場。
以德華安顧人壽為(wei) 例,2022年1月,山東(dong) 銀保監局批複同意德華安顧人壽增資2億(yi) 元,注冊(ce) 資本由18億(yi) 元變為(wei) 20億(yi) 元。2022年12月,德華安顧人壽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山東(dong) 國投將其持有的3億(yi) 元注冊(ce) 資本轉讓給德國安顧集團,同時公司增加資本金4億(yi) 元。據悉,德國安顧人壽、德國安顧集團為(wei) 一致行動人。通過增加注冊(ce) 資本,公司調整了股權結構,外資對該公司控製權進一步增強。
部分公司在增資的同時,也完成了股權變更。如三星財險增資5.52億(yi) 元,新引入5家股東(dong) 。其中,騰訊持股比例為(wei) 32%,成為(wei) 第二大股東(dong) ,三星財險也由外資獨資財險公司變為(wei) 中外合資公司。中韓人壽增資15.01億(yi) 元,由其原股東(dong) 浙江東(dong) 方和新引進的長興(xing) 金控、溫州國金等五家國有企業(ye) 認購。
除此之外,中航安盟財險、英大財險、中荷壽險等多家外資險企均在2022年獲批增資。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在滿足償(chang) 付能力監管要求的基礎上,外資險企增資更多是想要拓展業(ye) 務,基於(yu) 對中國保險市場的長期看好,增加在中國市場的分支機構、增聘員工和各項投入。
增資需求強烈
為(wei) 何保險機構的資本補充需求迫切?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這與(yu) 償(chang) 二代二期規則的落地有關(guan) ,滿足償(chang) 付能力是險企密集“補血”的一大原因。
2022年,《保險公司償(chang) 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即“償(chang) 二代二期規則”)實施,該規則對實際資本認定更為(wei) 嚴(yan) 格,同時優(you) 化最低資本結構。
從(cong) 償(chang) 付能力來看,不少險企的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較此前有所下降。銀保監會(hui) 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納入會(hui) 議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為(wei) 212%,平均核心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為(wei) 139.7%。這兩(liang) 個(ge) 指標相較2021年三季度末分別減少了28個(ge) 百分點和87.6個(ge) 百分點。
展望未來,業(ye) 內(nei) 人士預計,短期來看,險企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提升承壓。“長期來看,償(chang) 二代規則將更加科學、有效計量保險公司資本,引導保險公司加強內(nei) 部管理,回歸保障本源。”聯合資信此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保險公司償(chang) 付能力充足率預計會(hui) 保持在合理區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