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隱秘而偉大!首次發現“突門”,長城還藏著多少秘密?

發布時間:2023-01-06 11:10:00來源: 新華網

  聽文物講故事丨隱秘而偉(wei) 大!首次發現“突門”,長城還藏著多少秘密?

  新華社天津1月4日電 題:隱秘而偉(wei) 大!首次發現“突門”,長城還藏著多少秘密?

  新華社記者白佳麗(li)

  “古代偵(zhen) 察兵‘夜不收’進出長城的密道在哪兒(er) ?”

  “長城上到底藏有多少暗門?”

  曆時4年多時間,跨越我國10個(ge) 省區,天津大學研究團隊對明長城全線超九成人工牆體(ti) 進行分辨率接近厘米級的連續拍攝,甄別出130多處暗門實物遺存並首次構建其“家族圖譜”。長城的“秘密通道”得以走出史書(shu) 記載,呈現在世人麵前。

  “長城不僅(jin) 僅(jin) 是大家觀念中的‘一道牆’。”研究團隊負責人、長城防禦體(ti) 係研究專(zhuan) 家、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玉坤解釋說,暗門是一種矮小門洞,是根據地勢、軍(jun) 事等需求開設在長城隱蔽段落,朝向關(guan) 外的“秘密通道”。此前,我國對暗門僅(jin) 有零星研究。

  這些鮮為(wei) 人知的“秘道”,曾在曆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聽說過古代偵(zhen) 察兵‘夜不收’嗎?”研究團隊成員、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研究員李哲說,有一些寬度與(yu) 高度僅(jin) 容一人俯身而過的暗門就是供他們(men) 通行之用,不僅(jin) 設置地點十分隱蔽,而且兵士返回後還需驗準暗號方能進入。

  “暗門藏著長城的秘密,更藏著古人的智慧。”李哲說。

  經過細致研究,李哲發現長城暗門的設置十分靈活。研究人員對130多處暗門實物遺存進行了圖片分析,並實地考察了其中一部分後,發現每一處暗門都與(yu) 當地地形高度契合,且其構造根據需求各不相同。“每處暗門的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李哲說。

  此次研究還首次發現了“暗門家族”中最為(wei) 隱秘的突門實物。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類似突門設施的記載,《墨子·備突》篇中對突門進行了專(zhuan) 門的著述。此後,唐、宋、明、清學者均對突門有過記述,但現代相關(guan) 研究論文卻寥寥無幾,一直沒有發現對應的實物證據。

  李哲介紹,突門是暗門中最為(wei) 秘密的出口,麵向敵方的一麵用磚砌偽(wei) 裝,麵向己方的一側(ce) 實為(wei) 空心。敵人從(cong) 外部根本無法分辨突門位置,但當臨(lin) 近的主關(guan) 口受敵襲擊或出現其他緊急情況時,士兵可以如雞蛋破殼一樣從(cong) 內(nei) 部擊破突門,實施奇兵突襲。

  “清晚期著名學者魏源曾用‘藏於(yu) 九地之下為(wei) 暗,動於(yu) 九天之上為(wei) 突’來描寫(xie) 突門提供的軍(jun) 事行動的突然性。”張玉坤說。

  回顧突門發現的過程,李哲仍難掩激動。

  2019年,團隊首次拍攝到了疑似突門遺跡,外觀像是長城上的一個(ge) “破洞”。當年年末,李哲與(yu) 團隊成員趕往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實地考察。“當我們(men) 確認首次發現了突門實物後,大夥(huo) 激動地圍著它團團轉。”李哲說。

  尋找突門已久的李哲說,他仿佛看到明代士兵在最緊急的時候,擊破薄牆衝(chong) 殺出去的身影。

  此次暗門“家族圖譜”的發現,得益於(yu) 天津大學團隊2018年年底啟動的“長城全線實景三維圖像”采集工程。該團隊對明長城全線通過無人機超低空飛行厘米級、無盲區拍攝,獲取了200餘(yu) 萬(wan) 張長城圖像,成為(wei) 寶貴的研究資料。

  李哲回憶,最早有研究暗門“家族”的想法,始於(yu) 同事一次意外的發現。“當時有團隊成員在國外訪學,無意中看到一幅清朝乾隆年間繪製的地圖,上麵的長城清晰可見,而且還標有暗門等軍(jun) 事設施,她馬上把這個(ge) 信息發給了我。在長城實景三維數據采集過程中,果然找到了多個(ge) 暗門。”李哲說。

  從(cong) 那時起,團隊開始接續進行暗門研究。張玉坤介紹,截至目前,結合古代輿圖已確認共計不少於(yu) 220處暗門,並匯總130多處實體(ti) ,發現了明代官方史料中“夫祖製,邊牆下多留暗門”的明確記載,從(cong) 而以實物和文獻雙證據明確了關(guan) 、口之下存在暗門這第三層級通關(guan) 設施。

  “暗門這一曆史遺存,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體(ti) 現出長城的開放性。”張玉坤說,暗門更多的是兩(liang) 側(ce) 交流的通道,證明長城並不是完全封閉的,而是在有秩序地“開放”。如明代官方記載,政府允許遊牧部落通過暗門往返於(yu) 青海和河套地區放牧,一些較大的可容兩(liang) 匹馬雙向對過的暗門證明了這一點。此外,部分暗門還用於(yu) 通商往來。

  “我們(men) 對長城的認知還遠遠不夠,對暗門的研究也還沒有畫上句號。”李哲說,基於(yu) 迄今積累的龐大數據庫,研究團隊還將利用數字技術等進一步還原長城“真容”,為(wei) 當代人呈現一個(ge) 完整、立體(ti) 的長城。(新華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