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小小火車票見證時代大變遷(微觀)

發布時間:2023-01-09 15:56: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石家莊站站史館內(nei) ,展示了一套各個(ge) 時期的火車票。硬板票、軟紙票、磁介質票……展櫃裏的一張張車票見證鐵路交通的發展變遷。近年來,“無紙化”便捷出行逐漸普及,目前內(nei) 地高鐵和城鐵已實現電子客票全覆蓋。火車票從(cong) “有”到“無”的新變化,體(ti) 現了中國鐵路服務的不斷升級,也反映了出行日益便捷的時代進步。

  回望過去,第一代火車票是硬板票,從(cong) 票格抽票、打印日期、算賬、粘貼,流程全靠售票員手動完成,出一張票有時需要好幾分鍾。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打印的紅色軟紙票推廣使用,售票員隻需手敲鍵盤輸入日期、車次,就可實現一鍵出票,出票速度壓縮到幾十秒。2008年,隨著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利用磁介質記錄票麵信息的藍色票開始出現,可在自助檢票機上使用。如今,隨著人臉識別等數字技術投入應用,火車票已變成電子形態。驅動這些變化的力量,是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潮流,是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向往。

  火車票的變遷史,也是乘客出行體(ti) 驗不斷改善的過程。就買(mai) 票而言,過去可能要徹夜排隊才能搶購到一張返鄉(xiang) 火車票,如今一鍵即可下單;過去“黃牛”猖獗,現在12306的“候補購票”功能可以更有效匹配旅客需求與(yu) 餘(yu) 票信息。就檢票而言,時下旅客隻需刷有效身份證件就可進站上車,整體(ti) 檢票通行耗時縮短1/3以上,避免了車票丟(diu) 失、掛失補票等問題。2022年,中老鐵路昆磨段還推出計次票和定期票兩(liang) 種新型票製,一次購買(mai) 、一次支付、多次使用,可享受折扣優(you) 惠,方便了商務差旅和通勤旅客出行。小小一張火車票背後,繁瑣程序越來越少,出行越來越便捷。

  火車票的不斷升級,出行體(ti) 驗的不斷改善,得益於(yu) 鐵路事業(ye) 的蓬勃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路網規模質量大幅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全麵躍升,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攀升。截至2021年底,我國鐵路運營裏程突破15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運營裏程占世界2/3以上;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逾1萬(wan) 列,“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內(nei) 暢外聯的發達交通網絡,不僅(jin) 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也在不斷改善人們(men) 的生活品質。

  開啟一段旅程、指向一個(ge) 終點,無論火車票是何種形態,它都忠實服務人民的出行需求。火車票連接著城鎮與(yu) 鄉(xiang) 村,為(wei) 人們(men) 工作、返鄉(xiang) 提供便利;火車票也可以讓那些喜歡旅遊看世界的人們(men) ,從(cong) 生活日常奔向詩意遠方……車票裏頭,有鄉(xiang) 愁,也有夢想。一條條交通動脈,實實在在便利著人民群眾(zhong) 的出行,也支撐著人們(men) 的團圓夢、求學夢、致富夢,不斷激發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活力,讓流動中國持續煥發生機。

  2023年春運已經開啟,探親(qin) 、旅遊等旅客出行需求持續增長。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的返鄉(xiang) 之路更順暢、更溫暖,各地區各部門推出了許多務實舉(ju) 措。以鐵路春運為(wei) 例,在全國3200餘(yu) 組動車組列車上,旅客都可通過掃描座椅扶手上的“鐵路暢行碼”,查詢列車正晚點、運行位置、接續車次、交通接駁等出行服務信息。相信,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品質和效率的不斷提升,我國將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人民高品質出行需求也將得到更好滿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