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體育地標“成”之不易

發布時間:2023-01-11 11:06:00來源: 工人日報

  從(cong) 北京東(dong) 二環東(dong) 四十條橋環島往東(dong) ,沿著工體(ti) 北路車行不久就能看到一座橢圓形的體(ti) 育場,這就是曾在無數國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北京工人體(ti) 育場(以下簡稱工體(ti) )。經過兩(liang) 年多的改造複建,工人體(ti) 育場足球場主體(ti) 工程已經完工,北京首座專(zhuan) 業(ye) 足球場於(yu) 近日新裝亮相。

  《工人日報》記者從(cong)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工體(ti) 改複建項目將繼續進行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和商業(ye) 配套施工,預計將在今年3月底全部竣工。屆時,一直以來被視為(wei) 首都最重要體(ti) 育地標之一的工體(ti) 將閃亮回歸。

  “新工體(ti) ”呼之欲出

  作為(wei) 每個(ge) 城市或地區最具辨識度的標誌性建築或區域,地標總是能夠充分體(ti) 現該城市(地區)的發展底蘊、社會(hui) 風貌及建設成就。而在眾(zhong) 多地標中,以體(ti) 育場館為(wei) 主體(ti) 的體(ti) 育地標,在體(ti) 育迷乃至普通民眾(zhong) 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

  以修建於(yu) 1959年的工體(ti) 為(wei) 例,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獻禮工程之一,這裏曾舉(ju) 辦過第一到第四屆全運會(hui) 、1990年亞(ya) 運會(hui) 、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hui) 、2004年亞(ya) 洲杯足球賽和2008年奧運會(hui) 足球賽等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大賽,承載著新中國競技體(ti) 育和全民健身事業(ye) 的無數美好記憶。

  “工體(ti) 在我心目中不僅(jin) 是一座體(ti) 育場,更是我和國安、和北京足球的美好記憶,甚至代表著我的青春……”已在工體(ti) 看了十幾年球的北京球迷黃超告訴記者。如今看到修葺一新的工體(ti) 即將“歸來”,黃超和朋友們(men) 已經開始期待新賽季能夠重回這裏,為(wei) 心愛的國安加油助威。

  正因為(wei) 蘊含著這種獨特而深厚的情感,使得像工體(ti) 這樣的體(ti) 育地標的改複建並非易事。

  “工體(ti) 改複建工程啟動以來,‘新工體(ti) ’如何保留國人記憶和城市情懷,延續帶給公眾(zhong) 的感動和美好,一直是外界關(guan) 注的焦點之一”,北京工體(ti) 改造複建項目總設計師杜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為(wei) 此,“新工體(ti) ”設計理念確定為(wei) “傳(chuan) 統外觀、現代場館”——“傳(chuan) 統外觀”體(ti) 現在保持工體(ti) 原有橢圓形造型、外立麵形式和比例、特色元素“三不變”,同時保護並恢複工體(ti) 建成初期的雕塑、建築裝飾構件等重要元素;“現代場館”則完全按照國際足聯關(guan) 於(yu) 專(zhuan) 業(ye) 足球場的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增添了很多現代科技設施。

  記憶深處的美好

  不止工體(ti) ,不止北京,對於(yu) 體(ti) 育地標的美好記憶和深厚情感,在國內(nei) 其他城市也不例外。

  曾在上世紀60年代成為(wei) 廣東(dong) 工人足球隊運動員,後來又擔任過廣東(dong) 省體(ti) 育局局長的董良田,曾在接受采訪時動情說道:“廣東(dong) 和廣州的現代體(ti) 育發展曆史,與(yu) 廣州這座城市密不可分。”他坦言,體(ti) 育在廣州的城市建設中發揮著巨大功能。

  例如始建於(yu) 1906年的東(dong) 較場(現廣東(dong) 省人民體(ti) 育場),標誌著現代體(ti) 育開始在廣東(dong) 乃至全國萌芽。上世紀80年代天河體(ti) 育場的修建和第六屆全運會(hui) 的舉(ju) 辦,則極大推動了廣東(dong) 體(ti) 育的跨越式發展,也推動天河區成為(wei) 如今羊城最繁華的中心區域。

  除了北京和廣州,上海的虹口體(ti) 育場、天津的民園體(ti) 育場、重慶的大田灣體(ti) 育場、武漢的新華路體(ti) 育場等,也是各自城市體(ti) 育發展曆史中不可磨滅的拚圖。

  將目光投向國外,同樣不乏極具曆史底蘊,曾留下很多經典瞬間的體(ti) 育地標。

  始建於(yu) 1923年,在2000年得以重建的英國溫布利球場,被視為(wei) 英格蘭(lan) 足球的標誌,曾在1966年世界杯見證了英格蘭(lan) 隊奪冠的輝煌;位於(yu) 巴西裏約熱內(nei) 盧的馬拉卡納體(ti) 育場建於(yu) 1948年,曾以20萬(wan) 觀眾(zhong) 的容量被譽為(wei) 世界第一足球場,巴西隊三度奪得世界杯後得以永久保留的雷米特杯就存放在這裏;位於(yu) 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諾坎普體(ti) 育場是全歐洲最大的體(ti) 育場,見證了馬拉多納、羅納爾多、小羅、梅西等無數球星的高光時刻;當然還有馬德裏的伯納烏(wu) 體(ti) 育場,意大利米蘭(lan) 的聖西羅球場,法國巴黎的王子公園體(ti) 育場……

  可持續仍是課題

  雖然擁有輝煌曆史和眾(zhong) 多擁躉,但體(ti) 育地標尤其是傳(chuan) 統體(ti) 育地標的可持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即便是馬拉卡納體(ti) 育場這樣的世界知名體(ti) 育地標,在連續承辦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和2016年裏約奧運會(hui) 後,也一度陷入設施陳舊、場館運營困難的尷尬。

  “體(ti) 育場館的建設和布置能否與(yu) 其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是考驗一個(ge) 地區體(ti) 育發展能否融入社會(hui) 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標誌”,首都體(ti) 育學院校長,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可持續性谘詢和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鍾秉樞在接受采訪時認為(wei) 。

  在鍾秉樞看來,圍繞大型體(ti) 育賽事活動場館不斷建設和完善的同時,周邊還要建設很多可供舉(ju) 行小型體(ti) 育賽事活動的輔助配套場館或設施,從(cong) 而形成大小場館設施的有機結合。“體(ti) 育設施的綜合利用既要吸引品牌賽事活動,還要將其變成一個(ge) 訓練基地、體(ti) 育運動打卡地和體(ti) 旅休閑度假勝地,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群形成可持續發展。”

  在複合經營可持續發展方麵,很多體(ti) 育地標近年來都在做著積極嚐試,例如向以體(ti) 育場館為(wei) 核心的體(ti) 育消費綜合體(ti) 轉變。

  為(wei) 此,工體(ti) 在改複建過程中也確定了以體(ti) 育場館為(wei) 核心,打造綜合性消費載體(ti) 的總體(ti) 思路。據悉,“新工體(ti) ”將搭配占地麵積約10萬(wan) 平方米的城市體(ti) 育公園和3萬(wan) 平方米的湖區,打造開放型城市體(ti) 育公園,形成集賽事、體(ti) 育公園、購物、公共交通係統於(yu) 一體(ti) 的文化體(ti) 育消費流線,助力培育體(ti) 育消費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