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兒補貼,鼓勵生育就該著眼於“減負”
■ 社論
發育兒(er) 補貼,就是讓政府更多地參與(yu) 到生育養(yang) 育成本分攤體(ti) 係中,減輕育兒(er) 經濟壓力。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就《深圳市育兒(er) 補貼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辦法初步擬定了深圳市育兒(er) 補貼標準,明確按照遞進式差異化原則發放育兒(er) 補貼,其中生一孩、二孩、三孩三年累計補貼分別為(wei) 7500、11000、19000元,引發輿論廣泛關(guan) 注。無獨有偶,濟南日前也印發《濟南市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濟南市戶籍按照生育政策於(yu) 2023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er) 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
應看到,自四川攀枝花市2021年7月在全國率先推出育兒(er) 補貼以來,包括雲(yun) 南、河北衡水等多地,都出台了育兒(er) 補貼政策。這次深圳、濟南等地對育兒(er) 補貼做出政策安排,挾大城市的身位推出實打實的激勵補貼,意味著“發錢鼓勵生育”的政策暖風,正更多地從(cong) 中小城市吹到包括一線城市在內(nei) 的大城市。
這顯然來得很有必要:現實中,大城市雖然能吸納更多的年輕人,但生育率往往更低,年輕人“不想生、不願生、不敢生”現象往往也更嚴(yan) 重。這跟大城市裏生活壓力更大、工作節奏更快及精養(yang) 模式對應的養(yang) 育成本更高,有直接關(guan) 係。
生育問題也是個(ge) 經濟問題。在經濟學視域下,生育的實質就是“人口的再生產(chan) ”,其正外部性很明顯,但高成本也會(hui) 成為(wei) 影響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在大城市,生育養(yang) 育的綜合成本通常更高。要提升那些適育年齡人口的生育積極性,還得從(cong) 為(wei) 他們(men) 切實“減負”著手——這裏麵的“負”,首先就包括經濟負擔。
在此背景下,深圳、濟南等大城市推出育兒(er) 補貼,無疑是直擊適育年齡人口的真切痛點。拿深圳為(wei) 例,其超大城市屬性本就賦予了其育兒(er) 補貼舉(ju) 措以標誌性意義(yi) ,而相對較高的補貼標準和生育補貼對象擴展到一孩的補貼範圍,也不乏範本價(jia) 值。
鑒於(yu) 深圳幾乎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測算,深圳5.36%的老年人口比例尚未達到老齡化社會(hui) 10%的標準線,以育兒(er) 補貼鼓勵生育更像是政策靠前發力。也因如此,此舉(ju) 更容易起到示範作用,畢竟,很多地方比深圳更需要有效釋放生育潛能、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延長人口紅利窗口期。
一直以來,社會(hui) 對發育兒(er) 補貼有些爭(zheng) 論。有人會(hui) 拿“低生育率趨勢不可逆”去否定育兒(er) 補貼的存在價(jia) 值。其實,應該看到,很多家庭對於(yu) 生育二孩三孩的猶豫觀望,都有生活壓力因素考量其中,這在大城市尤其明顯。發放育兒(er) 補貼,就算無法覆蓋全部的生育養(yang) 育成本,也能緩解許多家庭尤其大城市家庭的壓力。而個(ge) 中傳(chuan) 遞的“鼓勵生育”導向,也會(hui) 在營造向好預期中帶來積極反饋。
值得注意的是,發放育兒(er) 補貼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環境係統工程中的一步,而非全部。自2021年5月31日中央提出實施全麵三孩政策以來,全國多地推出了延長產(chan) 假生育假、給予家庭買(mai) 房補貼之類的辦法鼓勵生育。去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十七部門更是出台了二十條措施,將婚嫁、生育、養(yang) 育、教育一體(ti) 考慮,從(cong) 產(chan) 假、醫療、教育、住房、財政、稅收、保險等方麵多向發力,旨在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而給予育兒(er) 補貼,正與(yu) 國家層麵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用”納入減稅之列的動作同向而行。
說到底,生育是一個(ge) 家庭的選擇問題,也是一個(ge) 社會(hui) 的民生問題。發育兒(er) 補貼,就是讓政府更多地參與(yu) 到生育養(yang) 育成本分攤體(ti) 係中,以減輕育兒(er) 經濟壓力的方式提升人們(men) 的生育意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