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重點機構和場所疫情防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會)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申少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重點機構和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有關(guan) 情況,並答記者問。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chuan) 司副司長米鋒說,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後,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仍然是防控重點。養(yang) 老機構、社會(hui) 福利機構等場所高風險人群較多、人員集中,疫情傳(chuan) 播風險大。要加強健康監測和早期幹預,確保重症高風險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轉診、及時救治。商超、物流、餐飲、交通等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要加強個(ge) 人防護,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症狀及時報告。
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實施“乙類乙管”以後,疫情防控的重點機構包括養(yang) 老機構、兒(er) 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學校、郵政快遞、醫療機構等,重點場所包括客運車站、商場超市、農(nong) 貿(集貿)市場、餐飲服務單位以及沐浴服務單位等人員密集、空間密閉、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場所。相關(guan) 機構和場所應落實好單位防控責任和個(ge) 人的疫苗接種、自我防護、健康監測、環境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等措施。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印發了《養(yang) 老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對養(yang) 老機構疫情防控提出了具體(ti) 要求。民政部養(yang) 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介紹,《指南》對養(yang) 老機構的疫情防控總體(ti) 上嚴(yan) 於(yu) 社會(hui) 麵,強調因時因勢動態優(you) 化調整。突出防範疫情引入和擴散風險,對養(yang) 老機構防範社會(hui) 麵感染源進入,以及出現感染後如何應急處置提出了詳細要求。強化了就醫用藥的優(you) 先保障,要求養(yang) 老機構落實分類分級健康服務要求,做好醫藥物資供給,與(yu) 醫療機構建立轉診、急救綠色通道,確保出現危重疾病患者時能及時救治和轉診。
李邦華說,“保健康、防重症”是養(yang) 老機構疫情防控的重心。目前,全國有4萬(wan) 多個(ge) 養(yang) 老機構,入住老年人220多萬(wan) 人,多數是高齡、失能和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重症風險較高。民政部指導養(yang) 老機構每天做好至少兩(liang) 次的健康監測和每周兩(liang) 次的核酸或抗原檢測;落實養(yang) 老機構老年人分類分級的健康服務,為(wei) 老年人配備必要的血氧儀(yi) 和吸氧設備,做到對高風險老年人給予重點關(guan) 注和重症前期“早識別”;發揮養(yang) 老機構內(nei) 設醫療機構和定點協議醫療機構的作用,儲(chu) 備相應的藥物,通過遠程診療或者上門巡診服務,做到感染老年人診療“早幹預”;健全養(yang) 老機構感染者的轉運機製和就醫綠色通道,提高轉診效率。
實施“乙類乙管”後,城鄉(xiang)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新要求?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hui) 治理司一級巡視員李健介紹,1月6日,民政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印發《關(guan) 於(yu) 在城鄉(xiang) 社區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有關(guan) 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城鄉(xiang) 社區要健全疫情防控體(ti) 係,把防控措施具體(ti) 落實到自然村、居民小區;要分級分類做好健康服務,保障好重點人群就醫用藥需求,要及時響應居民群眾(zhong) 健康服務需求,及時幫助解決(jue) 居民群眾(zhong) 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要做好宣傳(chuan) 引導工作,引導居民群眾(zhong) 科學理性認識新冠病毒,樹立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要關(guan) 心關(guan) 愛一線城鄉(xiang) 社區工作者。
“社區疫情防控是為(wei) 了居民群眾(zhong) ,也要依靠居民群眾(zhong) 。”李健說,應該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領導作用和村民委員會(hui) 、居民委員會(hui) 以及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礎作用,細化村民小組長、居民小組長、樓門棟長以及網格員的責任。農(nong) 村地區還要依托五級書(shu) 記健全疫情防控機製,進一步完善疫情防控體(ti) 係。要加快推動公共衛生委員會(hui) 的全覆蓋。要創新社區與(yu) 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者、社區誌願者以及社會(hui) 慈善資源的聯動機製,完善社區誌願服務製度,動員居民群眾(zhong) 就近就便開展鄰裏互助等活動。
春節期間,商場、超市、農(nong) 貿市場等客流量較大,如何做好防控?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一級巡視員耿洪洲說,商務部嚴(yan) 格按照“乙類乙管”總體(ti) 方案,製定了商場、超市、農(nong) 貿(集貿)市場等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確防控製度、環境衛生、員工衛生防護等要求,指導行業(ye) 做好防控工作。
實施“乙類乙管”之後,在公共場所是否有必要繼續戴口罩?常昭瑞說,當前,國內(nei) 疫情仍處於(yu) 不同流行階段,仍需做好個(ge) 人防護,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在以下情形應佩戴口罩:進入醫院、商場、超市、室內(nei) 會(hui) 場、機場車站等環境密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乘坐飛機、火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廂式電梯時;進入養(yang) 老機構、社會(hui) 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相關(guan) 症狀時;近距離接觸或者護理感染者以及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guan) 症狀人員;醫務工作者、快遞、保潔等從(cong) 事公共服務的工作人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