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022,我家難忘的事兒

發布時間:2023-01-12 10:5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最難忘一家三口抗疫忙

  ■ 張穎惠 山西太原 山西醫科大學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回想2022年的抗疫曆程,最難忘一家三口抗疫忙。4月清明假期第一天,太原報告5名陽性感染者,之後病例每天增加,我們(men) 一家三口奔赴各自崗位。

  我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他需要到高速卡口巡檢,並參與(yu) 流調工作。我的女兒(er) 是一家央企的辦公室負責人,收到通知,她立馬收拾東(dong) 西趕到公司,為(wei) 正常生產(chan) 做好後勤保障,在辦公室一住就是半個(ge) 月。

  我負責組織醫院核酸檢測工作。記得4月10日淩晨5點,我帶著103名工作人員到萬(wan) 柏林區開展全員核酸采集。穿著防護服奔走在各個(ge) 采樣點之間,一天下來,走了2萬(wan) 多步,也沒有顧上喝一口水。一直工作到下午4點半,我和3名輪換吃飯的隊員正在討論如何提高采樣效率,一位居民拎著暖壺和杯子走過來說:“你們(men) 辛苦了!喝點熱水吧。”我和隊員瞬間淚濕眼底。在抗擊疫情的很多艱難時刻,常常是這樣小小的溫暖讓我難忘,又多一份力量和信心。

  到了10月份,太原又迎來新一輪疫情的衝(chong) 擊,我家都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回想過去的一年,甚至3年,我們(men) 一家人好像時刻都緊繃著一根弦,雖然在同一個(ge) 城市,卻常常一兩(liang) 個(ge) 月都無法見麵。

  12月23日,我用了3個(ge) 半小時走訪了醫院所有科室,由於(yu) 護士大麵積感染,隻有1/3的人在崗,醫院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wei) 緩解急診和重症科室的工作壓力,醫院通過合並科室的方式騰出人手,我也每天在現場協調,最大程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時救治。

  雖然不能及時照顧80多歲的父母,但父母非常理解我們(men) ,成了我們(men) 堅強的後盾,不論是3年前我去湖北支援,還是現在我的工作更加緊張,他們(men) 從(cong) 來都是全力支持。

  所有的付出,都是出於(yu) 保護生命的責任。我參加工作32年,從(cong) 一名普通護士成長為(wei) 護理部副主任,麵對疫情,責無旁貸。我的女兒(er) 雖然工作時間不長,卻也能擔起一份責任,我很為(wei) 她驕傲。

  守大家,護小家。我想,全國有很多像我們(men) 這樣的家庭,堅守崗位,為(wei) 戰勝疫情默默努力著。個(ge) 人的力量可能微小,但是,全社會(hui) 匯聚在一起,就能產(chan) 生巨大的能量。

  本報記者 付明麗(li) 采訪整理

  第一次在工地與(yu) 家人別樣聚餐

  ■ 舒 進 貴州銅仁 退休員工

  2022年,我60歲,是一名剛退休的老黨(dang) 員。2022年的點點滴滴曆曆在目,特別是11月初,因為(wei) 疫情,我們(men) 一家三口吃了一頓別樣的團圓晚餐,成為(wei) 我心底最溫情的回憶。

  去年11月6日,銅仁市萬(wan) 山區發現兩(liang) 名核酸檢測異常人員,從(cong) 防疫保供電的經驗來看,我知道挑戰馬上就要來了。果然,當晚配電中心就接到了要為(wei) 萬(wan) 山區體(ti) 育館提供用電保障的任務,體(ti) 育館沒有電力設施基礎,變壓器點位和線路定位都還未勘查,戶外下著大雨,而完成任務的時限隻有不到48小時。

  這時,我已經辦理好了退休和崗位交接手續。但是我知道,僅(jin) 憑目前配電中心的人手,即便通宵作戰也一定很艱難,我不想退縮,希望能和並肩幾十年的兄弟們(men) 再戰一回。主動請纓後,領導也很照顧我的感受,讓我作為(wei) 老大哥挑起了最後一次班長的擔子。

  “現場勘察完畢,開始緊急動工”“報告,90分鍾,我們(men) 接入第一台發電車”,隨著我一句句指令的發出,冒著大雨、踩著泥濘的大家也振奮起來,一根根電纜被順利接入由體(ti) 育館改造成的方艙醫院。

  與(yu) 此同時,我的妻子張桂香從(cong) 早上6點就開始拿著大喇叭四處吆喝,作為(wei) 樓長,她要引導450餘(yu) 戶居民進行核酸檢測,2022年55歲的妻子跟我一樣,也是10月份從(cong) 城區供電所退休。這3年來,我們(men) “夫妻檔”默契打著配合,想著總要給防疫出點力。

  不同往年的是,2022年大學剛畢業(ye) 的兒(er) 子也加入了我們(men) 的隊伍,他當起了誌願者,承擔著核酸檢測、消殺還有防疫宣傳(chuan) 的任務。

  我從(cong) 當天晚上9點和大家一起幹到了第二天晚上7點多,已感到非常疲憊的時候,妻子和兒(er) 子帶著自家做的晚餐來到施工現場。

  也許看出我體(ti) 力不支,家人和戰友紛紛關(guan) 心我,讓我心中湧起了一陣暖流。就這樣,我們(men) 一家三口盤起腿在施工現場地上圍成一圈,吃著簡單卻又可口的飯菜,相互鼓勵,暢談當天的收獲。這些年以來,我第一次在施工現場與(yu) 家人吃飯,感到兒(er) 子真的長大了。

  共克時艱,疫情無情,人間有暖。就在那天,我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保電工作的意義(yi) ,那就是萬(wan) 家燈火中總有一盞是為(wei) 我而亮。

  本報記者 汪誌球采訪整理

  讓我們(men) 更懂得珍惜“愛”

  ■ 劉依林 四川成都 媒體(ti) 人

  2022年春節前夕,新冠疫情的形勢依然嚴(yan) 峻,還在外地工作的我早就歸心似箭,提前撥通了社區所屬街道的熱線電話詢問並報備,決(jue) 心彌補前一年未能回家過年的遺憾。

  “歡迎來到成都!”在和單位請假後三下五除二地收拾好行李,經曆1500多公裏、2個(ge) 多小時的飛行後,終於(yu) 到家。剛回家不久,我便接到了來自街道通知需進行居家隔離的電話,原來我的出發地在最近發現了幾例本土確診病例。

  我的7天居家健康監測開始了。量體(ti) 溫、測核酸、專(zhuan) 人配送外賣上樓、及時補充消毒物資……有了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ye) 管理人員的貼心陪伴,不得不“宅”的日子變得有“愛”。

  時至今日,我已結束外地工作回到成都工作生活,回想這次特別的回家經曆依然感受到一絲(si) “緊張”,同時也充滿平凡又溫暖的力量,算得上疫情3年在我印象中的一個(ge) 縮影。麵對過去一輪輪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men) 都盡力用最短時間實現社會(hui) 麵清零,讓煙火氣早早回歸。

  如今成都乃至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新的階段。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除了各級各部門采取的各項積極舉(ju) 措,送幾個(ge) 抗原檢測試劑盒、借一支溫度計、送幾粒退燒藥——互幫互助的“愛”之微光在街頭巷尾閃耀著。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調整不斷推進,餐飲堂食逐漸恢複,川流不息的馬路和人頭攢動的商場都告示著“回歸”,而另一方麵,工地上、車間裏的機器轟鳴、工人忙碌,複工複產(chan) 的節奏也正持續加快,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迸發。

  過去的一年讓我們(men) 更懂得珍惜“愛”。我們(men) 進入了2023年,我們(men) 正迎來一個(ge) 嶄新的春天。

  本報記者 王明峰采訪整理

  在建設一線度過三十歲生日

  ■ 陳 靜 廣東(dong) 廣州 中建四局一公司材料員

  2022年是我自己的而立之年,我們(men) 家克服了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最嚴(yan) 峻的考驗。

  2022年11月,廣州多地暴發奧密克戎疫情,每日新增感染者七八千人,應急工程設施緊缺。我所在的公司緊急征召誌願者趕赴各個(ge) 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建設現場。

  在建築施工一線工作5年來,我參建過大大小小的工程,但是應急工程建設還是頭一回。在工作群裏看到召集令,我就能想象到這將會(hui) 是一場艱難的硬仗,而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3歲的女兒(er) 和7歲的兒(er) 子。我和丈夫也是同事徐濤認真商量後,認為(wei) 抗擊疫情是我們(men) 的職責,我們(men) 必須上場。於(yu) 是我們(men) 把孩子托付給父母,倆(lia) 人一起報了名。這一去就是將近1個(ge) 月的日夜奮戰。

  我們(men) 去的是廣州(清遠)健康驛站項目,占地麵積約63.67萬(wan) 平方米,近4萬(wan) 張醫療床位。我和丈夫雖然在同一個(ge) 項目,但分屬於(yu) 不同的組團,進場之後,一直到工作結束才見到麵。

  12月2日是我的30歲生日,丈夫本來答應要來陪我,可現場工作任務太多,雖然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組團之間隻相隔短短十幾分鍾的路程,但硬是沒有趕來。我很理解他,我們(men) 都在為(wei) 守護“小家”和“大家”而奮鬥。當時,我每天早上6點半到工地,晚上10點後才能回到住所。與(yu) 疫情賽跑,就是要爭(zheng) 分奪秒。

  幸運的是,我偶爾能趕在孩子們(men) 臨(lin) 睡之前與(yu) 他們(men) 視頻通話。生日那天,孩子們(men) 上學前給我打了電話,說很想媽媽,希望媽媽不要太累。電話裏,我也許下30歲生日願望,希望疫情早日消退,所有的家庭都能平安團圓。

  我想,在我這個(ge) 小家庭背後,也同樣有著成千上萬(wan) 為(wei) 大家庭扛起一片天的爸爸媽媽們(men) ,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擔當,我們(men) 才能戰勝疫情。

  本報記者 程遠州釆訪整理

  小店又恢複了昔日熱鬧

  ■ 盧良明 浙江台州 餐飲經營者

  要說我家2022年的難忘事,“煙火氣回歸”絕對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8年,我就跟朋友合夥(huo) 開起了飯店,以經營台州本地小網海鮮,傳(chuan) 統家常菜為(wei) 主。這幾年受到疫情影響,經營收入與(yu) 現金流都受到了不小的衝(chong) 擊,但是房租水電要交、員工工資要發、供應商貨款要給,餐飲市場的波動都讓我感到不小的壓力。

  麵對疫情,我的小店怎麽(me) 辦?我開始調整思路和策略。

  彼時,短視頻內(nei) 容開始流行,如果能創作出質量高的短視頻作品,說不定能為(wei) 小店增加曝光率。於(yu) 是,我從(cong) 2020年開始也試水短視頻創作,教網友學燒家常菜,從(cong) 飯店發展需要出發進行不斷的探索嚐試,我希望能通過短視頻,利用線上流量反哺線下,讓“人氣流量”有效變現。

  這其中,要數我拍的《紅燒水潺》短視頻最為(wei) 火爆,吸引了大量美食愛好者關(guan) 注,在一天時間內(nei) 就漲粉3000多人,播放量達到了幾十萬(wan) 次。發展至今,我的短視頻賬號已吸引粉絲(si) 29萬(wan) 人。

  在自身求變求新的同時,路橋區政府發放的文旅體(ti) 消費券也加速了煙火氣回歸。2022年7月—9月,政府連續發放了3期消費券,進一步激發了餐飲消費活力,也提振了大家的消費積極性。

  有了政策加持,2022年7月份起,小店又恢複了昔日熱鬧,我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店裏生意每天爆滿,顧客都要提早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來排隊就餐。

  與(yu) 此同時,政府也開始指導培育特色美食店,幫助我們(men) 挖掘美食背後的意義(yi) ,讓我受益頗多。作為(wei) 其中一家美食店,區政府為(wei) 我們(men) 精心拍攝製作了美食宣傳(chuan) 視頻,在全網的總播放量突破200萬(wan) 次,進一步打響小店的知名度。

  都說“民以食為(wei) 天”,餐飲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想,3年低穀期已經過去,信心正在增強,活力正在恢複,隻要用心經營、踏實肯幹,未來一定可期!

  本報記者 竇瀚洋采訪整理

  我感到幸福的是濃情相伴

  ■ 劉鵬生 青海西寧 市民

  2022年,我31歲,這一年於(yu) 我來說,是充滿甜蜜的一年,我與(yu) 愛人攜手步入了婚姻殿堂,從(cong) 此心裏多了一份牽掛,身上多了一份責任。

  我是天津人,愛人是甘肅人,我倆(lia) 在青海西寧工作,雙方父母都在各自老家,橫跨從(cong) 東(dong) 到西3個(ge) 省市,這意味著結婚要考慮不同地方的風俗以及雙方家人的時間方便。此外,婚禮一度因為(wei) 疫情反複而推遲,因此我們(men) 全家人都在關(guan) 注著國內(nei) 尤其是我們(men) 所在的3個(ge) 省市的疫情消息,盤算著選個(ge) 疫情緩和的好日子,早日順利完婚。

  最後一次,我們(men) 把婚禮日期選定在了2022年7月6日。當時還有個(ge) 小插曲,因為(wei) 未婚妻唯一的弟弟正在備戰公務員考試,距離考試不到一星期時間,正是複習(xi) 緊張的時候,她希望婚禮再推遲幾天,這樣弟弟就不會(hui) 缺席我們(men) 的婚禮了。因為(wei) 擔心晚幾天再舉(ju) 辦婚禮會(hui) 產(chan) 生不可預料的變數,我們(men) 還是按原計劃舉(ju) 辦婚禮。

  7月6日,我們(men) 在天津順利成婚,她的父母、姑姑舅舅們(men) 都來天津送她出嫁。婚禮很熱鬧,也很圓滿,現在回憶起婚禮的過程我還會(hui) 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婚後,我們(men) 沒有出去旅遊度蜜月,而是在家裏陪了父母一個(ge) 星期。這是我和妻子商量後的決(jue) 定,她沒有怨言,我們(men) 約好以後一起去旅行。

  婚假結束後,我們(men) 回到青海,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奮鬥。讓我感到幸福的,不僅(jin) 僅(jin) 是激情和理想、詩和遠方,更重要的是平常的一日三餐,濃情相伴。

  還有值得慶賀的一件事,2022年,小舅子經過刻苦學習(xi) ,最終成功考上理想的工作崗位,成為(wei) 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我們(men) 全家都為(wei) 他感到高興(xing) 。

  2022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讓我們(men) 向2022年說一聲“再見”。我們(men) 已進入新的一年,相信一切都會(hui) 越來越好!

  本報記者 賈豐(feng) 豐(feng) 釆訪整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