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文化綻放時代風采
讓中華文化綻放時代風采(堅持“兩(liang) 創” 書(shu) 寫(xie) 史詩·新征程 新輝煌)
核心閱讀
文藝作品、文化產(chan) 品要和時代精神、文化風尚結合起來,隻有走入火熱生活,走入人們(men) 心靈,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化育人心的作用。
增強中華文化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既需要更高水平的梳理與(yu) 普及,也需要更高效能的溝通與(yu) 對話。
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現場聆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有關(guan) 文化建設的內(nei) 容是我最關(guan) 心的部分。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建設指明方向。作為(wei) 一名文化藝術工作者,我也在學習(xi) 中進一步領會(hui) 文化在社會(hui) 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思索中華文化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綻放光彩。
培根鑄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詩以言誌,文以載道。價(jia) 值觀是文化的內(nei) 核。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引領,是文藝創作生產(chan) 和文化事業(ye) 發展的重要前提;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文化藝術可以發揮獨特作用。
對文藝來講,思想和價(jia) 值觀念是靈魂。近年來,許多優(you) 秀影視作品反映中國人所珍視和堅守的價(jia) 值觀,受到觀眾(zhong) 普遍歡迎。比如,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山海情》之所以熱播,除了動人的故事情節和細膩的情感刻畫之外,還因為(wei) 它鮮明體(ti) 現出中國人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同舟共濟的互助理念。這樣的精神理念超越了西海固這塊土地、超越了農(nong) 村這片天地,甚至超出了脫貧攻堅事業(ye) 本身,引起觀眾(zhong) 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價(jia) 值認同。電影《長津湖》熱映,其深層原因也在於(yu) 它將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和英雄主義(yi) 有機融為(wei) 一體(ti) ,有力呼應著人們(men) 的愛國情懷,呼應著銘記曆史、致敬英雄的深厚情感。
“文者,貫道之器也。”文藝持續塑造著一個(ge) 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象。以文弘業(ye) 、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是新時代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光榮使命。這就要求我們(men) 紮根中華曆史文化的沃土,深刻認識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認識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與(yu) 此同時,發揚文以載道、培根鑄魂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生動活潑體(ti) 現在文藝創作之中,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滋養(yang) 人民的審美觀價(jia) 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引領風尚,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中國文化強調以文化人,如何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滋潤人心,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yang) ?關(guan) 鍵在於(yu) 文藝作品、文化產(chan) 品要和時代精神、文化風尚結合起來,隻有走入火熱生活,走入人們(men) 心靈,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化育人心的作用。
近年來,我們(men) 就頻繁看到文藝和現實生活的積極互動。國風音樂(le) 、博物館、古典詩詞等一再成為(wei) 文化生活的熱點,人們(men) 積極從(cong) 中尋求當代生活的美化、雅化之路。文藝工作者也積極適應傳(chuan) 播新形勢,用好傳(chuan) 播新手段,探索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形成“曲高和眾(zhong) ”的局麵。
以舞蹈《隻此青綠》為(wei) 例,其靈感來自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裏江山圖》。《千裏江山圖》展現的是青山綠水,大美中國,這本身就是中國人樂(le) 山樂(le) 水、天人合一的精神體(ti) 現,能夠激發當代人的情感共鳴。但是,《隻此青綠》引起強烈反響的原因還不止於(yu) 此。當青綠山水化身為(wei) 一群綠袖青裙高髻的舞者,在舞台上轉身、抬手、折腰之際,我們(men) 仿佛看到一座座青山蜿蜒起伏,又仿佛看到一幅畫卷徐徐展開。這樣的藝術創意再輔以唯美的舞台、古雅的音效,讓人們(men) 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chong) 擊與(yu) 情感衝(chong) 擊,中華文化特有的詩情、畫意和神韻撲麵而來。這種清雅的設色和詩意的審美來自近1000年前的宋朝,但它又和當代中國觀眾(zhong) 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品位不謀而合,所以才會(hui) 在網絡上獲得超過3億(yi) 人次點讚,成為(wei) 爆款作品。
創作這樣的節目,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不行,沒有對人民群眾(zhong) 審美品位不斷提升的真切把握也不行。隻有把這兩(liang) 者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這樣靈動的文化創意,實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僅(jin) 是《隻此青綠》,近年來很多熱門文藝作品和文化熱點都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成果。一批凝結著創意與(yu) 匠心的文藝作品和文化產(chan) 品,既保留了中華文化的鮮明底色,又體(ti) 現出當今時代的鮮明特點,閃耀著“古”與(yu) “今”交織、“美”與(yu) “潮”交融的光輝,打動年輕人的心,興(xing) 起“國潮”風尚,激發更多創新創造活力。年輕人在為(wei) 中華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富礦裏汲取創造養(yang) 分,為(wei) 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創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溝通世界,用心講好中國故事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方方正正的漢字、膾炙人口的唐詩、魅力無窮的戲曲,都曾經作為(wei) 文明的使者,在中國與(yu) 世界的交往交流中扮演過關(guan) 鍵角色,展現出強大魅力。
今天,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時代課題是,如何通過文化藝術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傳(chuan) 播力影響力。這既需要更高水平的梳理與(yu) 普及,進一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進一步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進一步講清楚蘊含其中的中國美學、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也需要更高效能的溝通與(yu) 對話,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講好中國故事,講出中國好故事,生動展現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
圍繞2022年遊走在雲(yun) 南大地上的“野象旅行團”的影像紀實,就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傳(chuan) 播範例。這群大象從(cong)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出發,一路向北,一舉(ju) 一動都被攝像頭追蹤記錄,真實可信。通過鏡頭,我們(men) 看到老象醉酒掉隊、看到小象落草降生、看到象群來到居民院子用長鼻子打開水龍頭排隊喝水,也看到雲(yun) 南美麗(li) 的青山綠水和淳樸的風土人情。當地政府及時疏導,沿途村鎮友好相讓,象群安然經過——這些無一不是可愛的。整個(ge) 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價(jia) 值取向、當代中國脫貧攻堅的豐(feng) 碩成果,也讓人印象深刻。
作為(wei) 新時代文化藝術工作者,我將深刻領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思考中華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時代風采,不斷探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法和路徑,以“鐵肩擔道義(yi) ,妙手著文章”為(wei) 使命,用實際行動為(wei) 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為(wei)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製圖:沈亦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