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衝直撞低飛傷人 “亂飛”的無人機該如何規範?
橫衝(chong) 直撞低飛傷(shang) 人 盤旋窗口偷窺隱私
“亂(luan) 飛”的無人機該如何規範?
調查動機
近日,“遊客在公園用板凳將低飛無人機拍在地上”一事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稱,公園是人流密集場所,還有很多老人、小孩,無人機低飛容易傷(shang) 到人,拍攝還可能侵犯他人隱私。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近年來無人機被廣泛用於(yu) 各大領域,也走進了千家萬(wan) 戶。與(yu) 此同時,無人機“亂(luan) 飛”產(chan) 生的糾紛乃至違法犯罪也屢見不鮮。1月28日公布的《湖南省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何單位、個(ge) 人不得利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非法投擲物品”“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和財產(chan) 安全,破壞公共設施”“偷窺、偷拍個(ge) 人隱私”等行為(wei) 。
無人機到底該怎麽(me) 飛?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 本報記者 張守坤
男子高高掄起板凳,跨步向前方作出砸的動作——這張定格的照片,記錄了近日遊客在公園用板凳將低飛無人機拍在地上的一幕。這一“破壞”行為(wei) ,引來不少網友“點讚”:“飛這麽(me) 低,影響安全,活該被砸”“這個(ge) 無人機危害公共安全,砸了是正當防衛”。
網友“點讚”的背後,是對無人機“亂(luan) 飛”現象的厭惡。
據民航局統計,目前我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數量約83萬(wan) 架,年飛行小時達到了千萬(wan) 小時的量級,其中民用無人機占主導地位。在無人機市場蓬勃發展、玩家越來越多的同時,“亂(luan) 飛”現象也逐漸增加。
《法治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侵犯他人隱私外,無人機在使用過程中還可能產(chan) 生擾民、傷(shang) 人、在禁飛區“黑飛”等問題。多位受訪專(zhuan) 家表示,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相關(guan) 法律製度,探索建立無人機使用申報、禁止事項清單、“黑名單”等機製,依法規範無人機使用。
侵犯隱私擾民傷(shang) 人
相關(guan) 事故時常發生
去年11月的一天,家住廣東(dong) 廣州某小區高層的李女士無意中發現,一大早自家窗外有一架無人機高空盤旋,久久沒有離去。從(cong) 網絡曝光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無人機盤旋的位置離窗戶很近。李女士感覺自己的隱私受到了侵犯,但正當她準備拿出手機進行取證時,無人機突然飛走了。雖然李女士報了警,但由於(yu) 取證困難並沒有抓到偷拍者。
使用無人機窺探隱私,已經不是什麽(me) 新鮮事。2022年3月9日,廣東(dong) 一所高校的女生發現有無人機在宿舍樓頂上空懸停,且一直在窗外來回飛行。報警後,警方第一時間將嫌疑人控製。
除了可能侵犯他人隱私,無人機傷(shang) 人的事故近年來也不斷發生。
2021年2月,在江西上饒一人群聚集的廣場。“飛手”李某在控製無人機降落過程中,劃傷(shang) 了一名5歲幼童的右臉。根據《江西省公安廳關(guan) 於(yu) 加強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的通告》,當地嚴(yan) 禁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車站、碼頭、港口、商圈、街道、公園、大型活動場所、展覽館、學校、醫院、居民小區等人口密集區域飛行。在人多的廣場上對無人機進行起飛降落等操作,已經違反了該規定。該“飛手”最終被警方查處。
2022年8月12日晚,重慶永川人民廣場發生一起意外事故。一架無人機突然失控從(cong) 半空落下,先是砸斷了行道樹枝丫,隨後砸中一女童頭部。據媒體(ti) 報道,事發時,小女孩和父母正在壩子上用餐,後經過治療,受傷(shang) 小女孩康複出院。放飛無人機的男子被警方帶走。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告訴記者,使用無人機窺探他人隱私,在民事法律層麵,觸犯了民法典有關(guan) 隱私權的相關(guan) 規定。如果行為(wei) 比較嚴(yan) 重,還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guan) 規定,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如果說是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無意拍到他人肖像,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條規定,為(wei) 展示特定的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即將拍到的自然人純粹作為(wei) 一個(ge) 背景存在,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不小心拍攝到的是他人的隱私,那麽(me) 無人機主應當把涉及他人隱私的部分刪除,不可以使用,更不可以公開。”孟強說。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安誌軍(jun) 認為(wei) ,法律責任的承擔與(yu) 行為(wei) 造成的後果緊密相連。一般情況下,在未造成實質損害的情況下,居民出於(yu) 避免利益可能遭受的實質損害的考慮,可向有關(guan) 機關(guan) 投訴,請求解決(jue) 相關(guan) 問題。如果因為(wei) 無人機墜落造成人身損害、財產(chan) 損失,或出現無人機偷窺等侵犯隱私權的情況,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guan) 報案,同時以民事訴訟的方式向無人機使用者主張損害賠償(chang) 。若出現輕傷(shang) 以上傷(shang) 害、敲詐勒索行為(wei) 等,相關(guan) 責任人可能會(hui) 被刑事追責。
存在一定管理空白
違規飛行不易發現
2021年年底,一家商業(ye) 綜合體(ti) 在位於(yu) 上海的蘇州河畔開業(ye) ,因其獨特的造型,一時間成為(wei) “網紅商業(ye) 體(ti) ”,不少人帶著無人機到這裏航拍,給附近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幹擾,附近警方也陸續接到與(yu) 無人機擾民有關(guan) 的報警。據了解,該小區所在地並非禁飛區域。
那麽(me) ,無人機到底在哪些區域可以飛,無人機的操控者又是否需要什麽(me) 資質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安防協會(hui) 無人係統專(zhuan) 家組組長孫永生告訴記者,無民事行為(wei) 能力人隻能操控微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限製民事行為(wei) 能力人隻能操控微型、輕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民事行為(wei) 能力人操控微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或者限製民事行為(wei) 能力人操控輕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由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完全民事行為(wei) 能力人現場指導。操控輕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超出適飛空域飛行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wei) 能力,並按照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的規定經培訓合格。
說到無人機不能在哪飛,江蘇省蘇州市無人機愛好者小年(化名)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據稱是大部分飛友們(men) 都見過的禁飛區域圖:機場淨空保護區(機場跑道中心線兩(liang) 側(ce) 各10公裏、跑道兩(liang) 端各20公裏範圍)以及民航航路、航線,高速和普通鐵路、公路以及水上等交通工具運行沿線、區域;黨(dang) 政機關(guan) 、軍(jun) 事管製區、通信、供水、供電、能源供給、危化物品貯存、大型物資儲(chu) 備、監管場所等重點敏感單位、部位及其設施;大型活動場所、公民聚居區、車站、碼頭、港口、廣場、公園、景點、商圈、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區域。
既然有禁區,為(wei) 何無人機“亂(luan) 飛”現象仍舊存在?
孟強說,2018年6月1日起,國家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暫行)》正式實施,但該辦法僅(jin) 對民用經營性無人機的管理作了相關(guan) 規定,未涉及自用進行拍攝、娛樂(le) 的無人機。更為(wei) 全麵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曾於(yu) 2018年1月公開征求意見,但至今尚未正式出台。個(ge) 人擁有的、非經營性的無人機,依舊存在管理空白。
小年告訴記者,如果真按照禁飛區域圖中規定嚴(yan) 格執行,城市市區基本上沒什麽(me) 地方可以飛,無人機在市區也就失去了意義(yi) ,但實際執行的時候並沒有那麽(me) 嚴(yan) 格,除了少部分地區查得比較嚴(yan) 外,很多地方還是可以隨意飛的。
“機場以及機場淨空保護區和軍(jun) 事管製區絕對不可以飛,民航航路和航線有人飛,因為(wei) 很多人覺得根本夠不到載人客機巡航高度,非軍(jun) 事管製區以及港口碼頭所在的江邊、高速公路旁的郊區也有人飛,偏遠地區尤其管得不嚴(yan) ,比如小縣城的熱電廠上空飛一圈基本沒問題,像公園、廣場等人少的時候飛也沒問題,沒有雷達的景區飛了也沒人知道。有時候還能在演唱會(hui) 看到多台無人機。”小年說。
天津市一無人機專(zhuan) 賣店客服告訴記者,無人機不僅(jin) 買(mai) 的人多,私下出售的也很多。雖然出售時需要進行登記,但對租賃的管控並沒有那麽(me) 嚴(yan) 格,租出去的無人機是到禁飛區或者限飛區違規飛行,還是沒有獲得批準進行商業(ye) 活動,對此很難掌控,且發生侵權行為(wei) 很容易推諉責任,並且難以找到實際侵權人。
某無人機培訓機構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大多無人機並不需要持證飛行,隻有植保無人機、需要進行商業(ye) 活動的無人機等經營性無人機必須具備相關(guan) 證書(shu) 。
記者發現,無人機使用中還有很多“黑飛”現象。據了解,“黑飛”是一種俗稱,不經過申報和審批的無人機飛行,都屬於(yu) “黑飛”範疇。
去年年初,發燒友孫某在某平台看到“飛行者”陳某發布的信息:“無人機完全破解,無視禁飛區、解除飛行限高。需要私信!”他一直想航拍自家附近的湖麵全景,因湖麵部分位置是“禁飛區”,操控無人機進入會(hui) 被提示“前方禁飛區”。孫某與(yu) 陳某溝通,對方表示“550元可完全破解”。
孫某轉賬後,按對方指令遠程控製電腦、連接無人機,約20分鍾後對方表示已破解,孫某“驗貨”,無人機進入湖麵後果然不再被提示有禁飛區。然而,這一舉(ju) 動或給陳某帶來牢獄之災。近日,陳某被檢察院以提供侵入、非法控製計算機信息係統程序、工具罪提起公訴。
前不久,深圳鐵路警方查處一起無人機“黑飛”事件,一男子無備案在鐵路沿線禁飛區違規操控無人機拍攝視頻,被深圳鐵路公安處虎門站派出所處以行政罰款1000元。
多地出台監管辦法
試行“黑名單”製度
在接受采訪的專(zhuan) 家看來,無人機的出現,確實在很多領域為(wei) 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解決(jue) 了一些憑人力和普通機械所不能解決(jue) 的問題,這點必須肯定。但無人機的不規範使用,確實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需要加以規範。
據了解,國內(nei) 首款基於(yu) 消費級攝像頭的“低慢小”無人機探測預警係統——“鷹眼”係列已經推出,它將自研智能神經網絡與(yu) 人工AI視覺算法創新應用於(yu) 普通消費級光電攝像頭,可通過短期學習(xi) 訓練使攝像頭具備無人機探測預警功能,實現了利用消費級攝像頭作為(wei) 終端傳(chuan) 感器,主動探測發現、智能識別預警“低慢小”無人機的重大應用突破。
此外,目前多地已對民用無人機使用作了進一步細化管理。
比如2021年4月29日,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發布了《關(guan) 於(yu) 加強武漢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要求飛行前,必須依法取得相應的飛行資質並完成實名登記,並依法向軍(jun) 民航空管部門提出空域申請、申報飛行計劃、通報飛行動態,同步向公安機關(guan) 的報備。同時,明確了機場、軍(jun) 事禁區、鐵路軌道交通、公園遊樂(le) 場、繁華街道廣場等禁飛區。
2021年6月,山東(dong) 省濟南市公安局與(yu) 軍(jun) 航部門簽訂《濟南市民用無人機可飛空域使用管理協議》,全市劃定大明湖區域、濟南森林公園、華山公園等10處空域為(wei) 可飛空域。根據該協議,在安全適航高度下,可飛空域內(nei) 無人機使用者的非營利性個(ge) 人飛行行為(wei) ,可直接向公安機關(guan) 報備,簡化了飛行計劃申報流程。
孟強說,對於(yu) 無人駕駛的航空器,實名登記是必須的,但持證飛行目前隻針對營利性的飛行行為(wei) 。完全不對非營利性無人機主作任何要求恐怕也不合適。一些地方已經先行先試,出台過渡辦法,要求當地建立無人航空器行業(ye) 協會(hui) ,通過行業(ye) 自治的方式針對無人機所有者進行培訓。至於(yu) 是否持證應當因時因地製宜,在人流、建築較多的地方可以要求嚴(yan) 格,在地廣人稀的地方可以放寬要求。
在安誌軍(jun) 看來,可以考慮建立無人機使用申報製度,在申報中明確無人機的使用者信息、使用範圍、使用禁止事項清單、事故責任清單,建立無人機使用過程監督機製,杜絕“登記後脫韁”的無序狀態,確保無人機使用的全過程處於(yu) 監管之下,最大程度杜絕可能出現的侵權、損害情況。對一些屢次因不規範使用無人機造成侵權事件的單位和個(ge) 人,可以試行“黑名單”製度,禁止其在一定期限、特定區域和場所使用無人機,對一些違反規定使用無人機犯罪的惡性行為(wei) ,要及時通報並移送司法機關(guan) 追究法律責任。
孟強說,“黑名單”製度具體(ti) 誰來負責,後續如何處罰等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但總體(ti) 來說,有這樣一個(ge) “黑名單”製度,能夠對一些惡意使用無人機的人形成長久威懾機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