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長江江豚“保姆”:守護“水中大熊貓”健康成長

發布時間:2023-02-02 14: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新春見聞)長江江豚“保姆”:守護“水中大熊貓”健康成長

  中新社武漢2月1日電 題:長江江豚“保姆”:守護“水中大熊貓”健康成長

  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

  春節假期,長江江豚飼養(yang) 員鄧正宇隻休了3天便返回崗位。“江豚對水位、水溫、聲音等變化極為(wei) 敏感,需要人24小時守護。”鄧正宇近日介紹說,照料江豚“飲食起居”,不敢有絲(si) 毫馬虎。

  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亞(ya) 種、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wei) “水中大熊貓”。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其種群數量約1012頭,狀況極度瀕危。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逐步探索建立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飼養(yang) 繁育三大長江江豚保護策略。其中,人工飼養(yang) 繁育旨在通過開展長江豚類繁殖生物學、生理生態學、生物聲學及遺傳(chuan) 學等基礎生物學研究,為(wei) 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鄧正宇所任職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是中國唯一專(zhuan) 門用於(yu) 淡水鯨類飼養(yang) 保育、技術研究和公眾(zhong) 科教的飼養(yang) 場館。目前,這裏生活著7頭長江江豚,其中4頭是在全人工環境下繁育,包括16歲的雄性江豚“淘淘”及“淘淘”的兒(er) 子“漢寶”、女兒(er) “F9C22”。

  據鄧正宇介紹,白鱀豚館現有4名專(zhuan) 職飼養(yang) 員,每人固定照料1至2頭江豚,日常工作包括清汙、喂食、檢查江豚身體(ti) 狀況、訓練江豚配合科研采樣等,其中保證江豚健康是重中之重。

  “它們(men) 不會(hui) 說話,無法直接告訴你哪裏不舒服。”鄧正宇介紹說,一頭成年江豚每天要吃4至5餐魚,一餐進食約1公斤、用時大概10至15分鍾。飼養(yang) 員每天要檢查江豚體(ti) 表,監測其攝食量、攝食時間,據此判斷其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

  鄧正宇一直負責照顧江豚“洋洋”。“洋洋”是一頭從(cong) 江西鄱陽湖遷入白鱀豚館的雌性江豚。2020年6月,“洋洋”誕下“漢寶”後,鄧正宇承擔起照顧“母子倆(lia) ”的重任。

  長江江豚妊娠期大約12個(ge) 月,從(cong) “洋洋”懷孕到生產(chan) ,鄧正宇每日觀察記錄“洋洋”孕期狀況,為(wei) 它準備可口“飯菜”,喂食葉酸片和維生素片,定期采集B超影像,生怕有任何閃失。“漢寶”出生後,鄧正宇把它當自己孩子一樣,悉心照顧。

  朝夕相處中,江豚與(yu) 飼養(yang) 員建立了親(qin) 密、信任關(guan) 係。記者采訪中看到,當鄧正宇出現在水池邊,“洋洋”與(yu) “漢寶”便快速遊過來,任憑鄧正宇撫摸它們(men) 的頭、牙齒。鄧正宇在水池邊走動時,“洋洋”與(yu) “漢寶”也追著他在水中起伏。

  成為(wei) 飼養(yang) 員這些年,鄧正宇見證了人工飼養(yang) 繁育江豚家族的不斷壯大。“新的一年,希望江豚健康成長,也希望人工飼養(yang) 繁育研究能取得更多突破。”他說。

  記者從(cong) 中科院水生所獲悉,通過人工飼養(yang) 繁育研究,該所科研人員已摸清江豚生物學特征、繁殖生理學及規律。接下來,將繼續深入開展精子生物學、排卵監測、人工授精技術等研究,更加全麵係統掌握江豚繁育生存機製。(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