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逛街 四成多受訪者覺得很多門店更好逛了
春節逛街 四成多受訪者覺得很多門店更好逛了
65.5%受訪者喜歡逛實體(ti) 店,但隻逛不買(mai) 現象還有待進一步破解
這個(ge) 春節,很多實體(ti) 店適應消費需求新變化,人氣重新旺了起來。你去逛實體(ti) 店了嗎?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61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5.5%的受訪者表示還喜歡逛實體(ti) 店,47.2%的受訪者覺得門店“顏值”高了,43.8%的受訪者覺得很多門店更好逛了。
65.5%受訪者喜歡逛實體(ti) 店
“今年春節假期帶娃逛了很多商場,基本上去的是節日氛圍濃厚,有展覽、有活動的商場。”北京的80後寶媽楊晴(化名)說,大年初五去逛的商場,一進門有個(ge) 超大的兔子造型讓大家拍照,其間還有工作人員穿著逼真的服裝,假扮兔子和財神爺跟孩子們(men) 互動,“玩得非常開心,順便逛逛店鋪、吃點東(dong) 西,要不是帶著孩子,還會(hui) 看場電影,約上朋友一家,在一個(ge) 商場裏就能耗上一整天”。
調查中,65.5%的受訪者表示還喜歡逛實體(ti) 店,27.5%的受訪者一般,7.0%的受訪者表示不喜歡。
江西南昌的80後市民淩笑(化名)已經很久不逛實體(ti) 門店了,“現在很多社群又種草又能直接購買(mai) ,我也不是很挑衣服,均碼的都能穿,所以網購更方便,實體(ti) 店雖然有試穿體(ti) 驗,但性價(jia) 比不高”。
杭州市民李佳(化名)很喜歡逛實體(ti) 店,但逛的頻率比以前低了,“一般小物件網上買(mai) 方便,周末有時間會(hui) 去商場逛”。
北京工商大學國際經管學院國際旅遊管理係主任、副教授張運來說,雖然我國網購交易規模呈現連續增長態勢,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但線下銷售仍是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的主體(ti) 。
跟以前相比,22.8%的受訪者逛實體(ti) 店逛得更多了,56.3%的受訪者逛得更少了,20.9%的受訪者沒什麽(me) 變化。
“網購的衝(chong) 擊造成了實體(ti) 店客流量不足,客單價(jia) (每一個(ge) 顧客平均購買(mai) 商品的金額——編者注)也在下降。實體(ti) 店的人力成本、租賃成本比較高,這就使得線下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沒有網上便宜,消費者自然會(hui) 去網上采購。”張運來說,當下消費者逛實體(ti) 店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的,但在實體(ti) 店購物的熱情並不高,一些顧客隻逛不買(mai) ,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能在網上買(mai) 到質量尚可、價(jia) 格又便宜的商品。真正需要消費者到實體(ti) 店購買(mai) 的,往往是價(jia) 格稍貴一點,或者網上購買(mai) 相對有一定風險,需要親(qin) 自去判斷質量的產(chan) 品。
47.2%受訪者覺得實體(ti) 門店“顏值”高了
淩笑之前做過餐飲、開過店鋪,“記得2014年的實體(ti) 商店裏,一樓百貨、珠寶,二樓超市,三樓餐飲,頂樓電影院,但現在變化真的太大了,有了很多我沒去過的店鋪,比如劇本殺館、兒(er) 童繪本館、大型遊樂(le) 場等,還有共享兒(er) 童遙控汽車、大型遊戲機等,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近年來,周圍實體(ti) 店有哪些變化?調查中,47.2%的受訪者覺得門店“顏值”變高了,43.8%的受訪者覺得很多店由品牌專(zhuan) 櫃模式變為(wei) 主題組合模式,更好逛,41.4%的受訪者覺得增加了配送等便利性服務,36.8%的受訪者認為(wei) 線上線下相融合,購物更方便,31.4%的受訪者感受到體(ti) 驗式消費項目增多,28.6%的受訪者發現注入了科技化元素,21.6%的受訪者指出有了休閑、親(qin) 子等多元“生活空間”滿足不同需求,21.3%的受訪者發現服務升級了,開展了更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如服裝搭配師等),18.8%的受訪者覺得實體(ti) 店車展、沙龍、演出等活動豐(feng) 富多彩。
張運來說,現在一些實體(ti) 店積極轉型,進行業(ye) 態融合,比如把傳(chuan) 統零售跟餐飲、影院、超市、書(shu) 店等整合在一個(ge) 場所,滿足了顧客的多種需求。其次,很多商場在線下舉(ju) 辦活動引流,比如開展各種類型的沙龍、新書(shu) 發布會(hui) 等。此外,商業(ye) 實體(ti) 店的裝修裝飾不斷更新迭代,給消費者塑造了不同場景,帶來不一樣的體(ti) 驗。“我覺得這3個(ge) 方麵是現在做得比較理想的地方”。
61.4%受訪者建議實體(ti) 店加大價(jia) 格促銷、積分兌(dui) 換等優(you) 惠力度
李佳認為(wei) ,現在線上購物發展勢頭強勁,線下實體(ti) 店想要發展得更好,應該跟線上聯動。很多實體(ti) 店在線上有自己的官方旗艦店,但還不夠,需要進一步了解消費者需求,全麵提升服務質量。
對於(yu) 實體(ti) 店的發展,61.4%的受訪者建議加大價(jia) 格促銷、積分兌(dui) 換等優(you) 惠力度,54.2%的受訪者建議開展線上“雲(yun) ”服務,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49.0%的受訪者建議業(ye) 態更加豐(feng) 富,體(ti) 驗更加多元,47.6%的受訪者建議重塑價(jia) 值鏈條,在專(zhuan) 業(ye) 服務上持續發力,37.8%的受訪者建議進一步改進停車、商品配送等便利性服務,34.6%的受訪者建議引入新潮品牌,滿足個(ge) 性化需求,31.3%的受訪者建議迎合消費潮流,結合自身,科學規劃與(yu) 管理。
張運來說,實體(ti) 店要在數字化轉型方麵下功夫,做好線上和線下資源整合。網絡有算法推薦,線下商場也可以借助數字化手段,有針對性地向顧客推薦產(chan) 品或服務。“實體(ti) 店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ge) 比較複雜的工程,包括管理營銷等各個(ge) 環節,如何通過個(ge) 性化手段吸引更多消費者,是實體(ti) 店經營者要不斷思考的。”
“餐廳把菜做得更好吃,理發店把頭發剪得更好看,這才是剛需。”淩笑認為(wei) 盲目追求網紅店鋪,沒有維護口碑,最後隻會(hui) 曇花一現。她希望實體(ti) 店不要太過於(yu) 追求曝光,要紮紮實實地做好基本工作。“在設計上如果能多一些讓孩子們(men) 自由玩耍的空間就更好了”。
張運來說,目前線上銷售做得好的企業(ye) 還是一些互聯網企業(ye) ,而傳(chuan) 統企業(ye) 向互聯網轉型時,不僅(jin) 麵臨(lin) 技術問題,還有思維方式轉變問題。“我們(men) 發現大部分實體(ti) 店的線上轉型不是特別成功,反倒網店的線下轉型相對做得比較好。很多線下實體(ti) 店建了網站,但運營得不好,最後基本閑置了。互聯網轉型不是簡單建一個(ge) 網站、做一個(ge) App就能解決(jue) 問題的,傳(chuan) 統企業(ye) 需要補齊互聯網經營上的短板”。
受訪者中00後占29.8%,90後占47.6%,80後占22.6%。一線城市的占31.0%,二線城市的占44.4%,三四線城市的占19.0%,鄉(xiang) 鎮的占5.6%。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實習(xi) 生 肖平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