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國產科幻片緣何成為春節檔爆款
作者:覃皓珺(文化評論人、編劇)
《流浪地球2》《三體(ti) 》《中國奇譚》《深海》等多部包含科幻、奇幻元素的國產(chan) 影視作品成為(wei) 春節前後的爆款,其中不凡的想象、精彩的視覺效果引發觀眾(zhong) 熱議。緣何此類作品會(hui) 集中湧現,這波熱潮又能持續多久?問題的答案,仍要在現實中找尋。
湧現,得益於(yu) 厚積薄發的積累。影視藝術是展現想象力的最為(wei) 直觀的方式之一,卻高度依賴工業(ye) 化體(ti) 係的支持。多年以來,在相關(guan) 部門、影視企業(ye) 與(yu) 一批批從(cong) 業(ye) 者的不懈努力下,影視領域技術研發、人才培育等工作持續推進,為(wei) 科幻、奇幻類作品更好滿足大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必要條件。如今,《流浪地球2》近90%特效由中國特效團隊打造,影片中眾(zhong) 多充滿科幻感的實用裝置、未來機械,由中國企業(ye) 自主研發參與(yu) 實景拍攝;《深海》為(wei) 呈現中國特有的水墨動畫意境,探索出獨創的“粒子水墨”技術,令幻想世界“觸手可及”。光影內(nei) 外,屬於(yu) 中國人的科幻之旅、奇幻之夢越發異彩紛呈。
湧現,回應了大眾(zhong) 的期待。科幻、奇幻類作品的創作與(yu) 傳(chuan) 播,既需要工業(ye) 化硬實力的提升,也需要文化性軟實力的支撐。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文化軟實力的持續提高,讓觀眾(zhong) 對此類作品的奇思妙想更加信服,對基於(yu) 中國文化背景的科幻、奇幻場景更具共鳴。登月探海、載人航天、量子計算,中國在相關(guan) 技術領域全球領先,曾經的幻想已成身邊的現實;傳(chuan) 說演義(yi) 、古韻新篇、國潮崛起,東(dong) 方美學與(yu) 中國智慧煥發新生,文化自信深入人心。通過充滿想象力的影視藝術表達,大眾(zhong) 得以超越時空與(yu) 虛實,真切感受中國這片偉(wei) 大土地蘊含的無限可能。
湧現,寄望於(yu) 舞動想象之翼。然而作品也需要以人為(wei) 本、以現實為(wei) 基。畢竟,再優(you) 秀的影視技術,最終要服務於(yu) 關(guan) 於(yu) 人的好故事。不以人為(wei) 核心的創作,就會(hui) 喪(sang) 失意義(yi) ;脫離現實基礎的想象,必然毫無力量。縱觀人類藝術史,優(you) 秀的作品往往能在兼顧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給予一代代受眾(zhong) 直抵心靈的思考,並激發出更多超越時代的火花。被優(you) 秀作品點燃幻想火種的孩子,將成長為(wei) 新時代的建設者、創作者、消費者,激活經濟與(yu) 文化發展的更大潛力。
中國式幻想故事中,往往蘊含著互助團結、堅忍不拔、拚搏奮鬥的精神特質。在創作時,可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創新技術相結合,將中國智慧與(yu)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國際視野相契合,令文藝作品既抵達大眾(zhong) 心靈深處,也通向世界舞台、麵向時代未來。
功成不在一時,貴在生生不息,我國影視工業(ye) 化體(ti) 係的建設過程殊為(wei) 不易。客觀上,我們(men) 在技術、市場等方麵仍有不小進步空間。前路雖遠,行則將至,郭帆、田曉鵬等熱映作品的主創們(men) 正如他們(men) 的前輩那般,致力於(yu) 通過探索積累經驗、通過創新分享成果,承續前任之基、開拓未來之路。唯有在屬於(yu) 中國人自己的影視工業(ye) 領域團結並進、開疆拓土,才能更好釋放足以改變世界的想象力和創新力。而各行各業(ye) 奮鬥者們(men) 的點滴付出,既是讓更多文藝作品變得精彩的堅實後盾,也是讓更多中國夢想誕生、延續並成為(wei) 現實的不竭動力。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02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