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何以“硬核”
在一次專(zhuan) 訪中,導演郭帆被問起:你的團隊已經有了《流浪地球》的成功,完全可以停下來,為(wei) 什麽(me) 還要拍《流浪地球2》?他的回答是:“我們(men) 還想再進一步。”
春節檔熱映的《流浪地球2》,恰如郭帆所說,再進了一步。
重工業(ye) 質感的“硬核”科幻
圍繞科幻電影的爭(zheng) 論,首當其衝(chong) 是界定即是科大於(yu) 幻,還是幻大於(yu) 科。通行的觀點是科幻電影應建立在科學理論、科學邏輯的基礎上。“幻想”是伴隨人類產(chan) 生的,而“科幻”則是現代工業(ye) 革命以後的事,故而“科幻”離不開科學、亦離不開工業(ye) 技術。所謂的“硬核”科幻,“硬”在真實性,不僅(jin) 從(cong) 理論到細節皆具科學思維,而且是對電影工業(ye) 的一場真正考量。
為(wei) 拍好《流浪地球》係列,製作團隊不僅(jin) 聘請了理論物理、天體(ti) 物理、人工智能等多學科的專(zhuan) 家作為(wei) 顧問,而且將預算最大限度地投於(yu) 特效,呈現出一幅富於(yu) 重工業(ye) 質感的末世圖景,並對“太陽危機”的設定,給予了科學性的解決(jue) 思路。區別於(yu) 以往的國產(chan) 科幻,他們(men) 並非將“未來”裝備或理念引入現實生活,而是將人類社會(hui) 整體(ti) “放置”於(yu) 一個(ge) 複雜的立體(ti) 空間中,賦予“未來”真實性,賦予故事代入感。因各種原因,《流浪地球》在科學邏輯上還存有遺憾,而《流浪地球2》不僅(jin) 是對若幹“漏洞”的解答,更提升了國產(chan) 科幻的“硬度”。
當我們(men) 獲知“流浪地球計劃”產(chan) 生的全過程,看到飛船在漫天碎片中馳騁,看到鋪天蓋地的全自動化機械,看到機器人上纖毫畢現的細節,看見月亮表麵與(yu) 深海場景,乃至引爆月球的瞬間……我們(men) 不但打開了對未來科技的想象和視野,而且產(chan) 生了身臨(lin) 其境的窒息感。最令人震撼的當數“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是科幻世界的代表性景觀,它曾反複出現在名家的小說裏,劉慈欣亦將其寫(xie) 進《三體(ti) 》。不過,在電影中全麵呈現“太空電梯”,《流浪地球2》堪稱影史上的第一次。這部直通雲(yun) 霄的電梯,高9萬(wan) 米。至於(yu) 其形態、內(nei) 部結構、動力原理……細節如何,無人知曉。其製作難度之巨,可想而知。影片對於(yu) “太空電梯”的極盡“還原”,不但展現了主創團隊的誠意,更讓觀眾(zhong) 見識到中國電影工業(ye) 邁向新時代的姿態。
而“真正的發現之旅,非發現新景觀,而是有新的目光”(馬塞爾·普魯斯特語)。在《流浪地球2》中,不僅(jin) 有壯觀的視覺特效,還引入了超前的科學思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數字生命計劃”。現實中的“數字生命”不僅(jin) 在技術上,而且在倫(lun) 理、法律等多方麵,麵臨(lin) 著較多問題與(yu) 爭(zheng) 議。而影片大膽將其搬上銀幕,作為(wei) 與(yu) “流浪地球計劃”並行的方案,並最終給予其實現路徑,乃至與(yu) “流浪地球計劃”互相助推,不但成為(wei)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亮點,而且發揮了科幻電影對科技發展的預設性。
中國式情感邏輯和表達
一部優(you) 秀的科幻電影應兼具科學邏輯和情感邏輯,抑或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正如《流浪地球2》借片中人物馬兆之口所說:“沒有人類的文明毫無意義(yi) 。”影片在科技“硬核”的同時,也有對情感的深切表達。並且,影片的情感基礎、內(nei) 核與(yu) 底色皆是“中國”的,全片充滿中國式價(jia) 值、中國式浪漫。
影片中的“流浪地球計劃”係中方提出,它不僅(jin) 麵臨(lin) 諸多難題、需要巨大投入,更需一代代人的努力,此中蘊涵的集各國資源為(wei) 人類未來贏取生機的思想,正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詮釋。當中方代表周喆直喊出:“危機麵前,唯有責任!”足以令人血脈僨(fen) 張;當中國航天隊隊長張鵬發出響亮指令:“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足以讓人熱淚盈眶……而這些或激昂或感人的瞬間,喚起的正是中國人“家國天下”的使命感。
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家園”。在傳(chuan) 統中國文化中,家和親(qin) 情至關(guan) 重要。對於(yu) 中國人而言,親(qin) 人是家,與(yu) 親(qin) 人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家,地球亦是家;中國人的最大浪漫,是與(yu) 親(qin) 人團聚。所以,當討論未來危機時,麵對“逃離”思想,中國人才能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帶著家園去流浪。
在《流浪地球2》中,有太多無法用言語說清、但所有中國人都懂的情感“密碼”。炸毀月球,中國人的眼裏噙著淚,有人曾悄悄問:我們(men) 以後還過中秋節嗎?航天員劉培強的妻子病重,他唯一利用職權所做的私事,是開飛船帶妻子回老家上海;當“數字生命”被認定違法,願意拚盡全部、給女兒(er) 完整“生命”的是一位中國父親(qin) ……那些看向月亮、看向廢墟中的家、看向親(qin) 人時的微表情,那些為(wei) 了家園、為(wei) 了親(qin) 人的犧牲,足以觸動觀眾(zhong) 的心弦。這個(ge) 春節,《流浪地球2》堪稱一場中國觀眾(zhong) 共赴的關(guan) 於(yu) “家園”的浪漫。(李佳)
(來源:解放日報 2023年2月2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