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社火壓軸春節“大戲” 傳統非遺競逐“中國式狂歡”
(新春見聞)西北社火壓軸春節“大戲” 傳(chuan) 統非遺競逐“中國式狂歡”
中新社蘭(lan) 州2月3日電 題:西北社火壓軸春節“大戲” 傳(chuan) 統非遺競逐“中國式狂歡”
中新社記者 馮(feng) 誌軍(jun)
“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難過年。”隨著元宵節臨(lin) 近,春節壓軸“大戲”社火在西北地區的展演漸入佳境。盡遣傳(chuan) 統非遺“家珍”的各地社火,酣暢演繹著各具特色的“中國式狂歡”。
2月2日(農(nong) 曆正月十二),甘肅永登縣舉(ju) 辦“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wan) 家”係列展演活動,當地13支社火代表隊同台表演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跑龍燈等絕活,還有被稱為(wei) “天下第一鼓”的蘭(lan) 州太平鼓和秧歌隊緊隨助陣……這座不大的縣城,吸引超過10萬(wan) 人圍觀。由於(yu) 圍觀人數越聚越多,之前劃設的“舞台”不斷被壓縮。
類似熱鬧非凡的場麵,連日來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多地上演,一些城市的演出還專(zhuan) 門設置了交通管製線路和時段,以保障民眾(zhong) 參與(yu) 其中。部分較大型的社火展演比賽,還采用現場直播等現代傳(chuan) 媒手段,增強了民間社火的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
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chuan) 統慶典狂歡活動,具體(ti) 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由各鄉(xiang) 村村民自發組織的社火活動,規模從(cong) 幾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包括鑼鼓手、舞獅等。社火經過之處,圍觀民眾(zhong) 燃放爆竹迎接,並贈予煙酒等禮物。
今年76歲的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會(hui) 寧民歌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張玉蘭(lan) 說,作為(wei) 祖祖輩輩傳(chuan) 承下來的春節壓軸“大戲”,社火包含了傳(chuan) 統文化中的許多非遺項目,展示內(nei) 容多為(wei) 愛國、從(cong) 善、盡孝等曆史典故,是當地參與(yu) 人數最多,也是民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民俗活動之一。
“我們(men) 老一輩人對傳(chuan) 統社火有很深的感情,大家通過耍社火、看社火,來釋放一年的疲憊辛勞,祈求今後的生活越來越好!”張玉蘭(lan) 說,30多年來,她每年都參加社火表演,把自己知道的民歌、民俗故事教給年輕人來傳(chuan) 承民俗文化,讓大家過一個(ge) 熱鬧、歡快的春節。
“現在農(nong) 村多是老人,年輕人長年外出打工,我總是在擔心社火的傳(chuan) 承問題,現在看來這種顧慮可能有點多餘(yu) 了。”甘肅武威市“返鄉(xiang) 人”張宏連續“追”了當地多場社火表演後表示,實際演出中,老年人不少,年輕人也沒落下,他對這種“家鄉(xiang) 年味”的傳(chuan) 承信心倍增。
在甘肅定西市漳縣三岔鎮,“鬧社火”已成為(wei) 當地一張新名片。當地社火演員賈月玲說,近年來,當地的社火隊伍不斷壯大,有70多歲的老人,也有20多歲的學生,填詞的、譜曲的、拉二胡的、敲揚琴的一應俱全,在保留傳(chuan) 統故事為(wei) 內(nei) 核的基礎上,藝人還會(hui) 結合時代元素進行編創。
“小初一,大十五。”隨著西北各地如火如荼進行的社火展演,人們(men) 和著鑼鼓節拍,載歌載舞表達著喜悅的心情,寄托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與(yu) 追求。(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