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集中供地政策將迎優化,土拍邏輯要變?

發布時間:2023-02-07 09: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7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在房地產(chan) 調控整體(ti) 寬鬆的氛圍下,土地市場也出現了變動的信號。

  長且複雜的房地產(chan) 產(chan) 業(ye) 鏈中,位於(yu) 上遊的土地市場占據著獨特的地位。或將迎來優(you) 化的集中供地政策,會(hui) 為(wei) 今年的土地市場帶來什麽(me) 變化?

  集中供地將迎優(you) 化

  近日,一份名為(wei) 《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住宅用地供應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流傳(chuan) 甚廣,讓不少人解讀為(wei) “集中供地製度或將取消”。

  2月3日,自然資源部證實,“該文件是自然資源部印發的,對地方住宅用地供應工作進行的指導文件。不是要取消集中供地製度,而是優(you) 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更好發揮充分公開披露信息對於(yu) 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的積極作用。”

  “此次對集中供地的完善,最重要的就是供地計劃和信息。過去由於(yu) 供不應求,供地計劃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如何增加供地;現在大部分城市供應過剩,且區域間差異分化很大。保持地產(chan) 穩定,必須要做供給側(ce) 改革。”廣東(dong) 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

  上海易居房地產(chan) 研究院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提到:“各地供地信息也會(hui) 更加明確,客觀上會(hui) 減少土地方麵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於(yu) 激活2023年土地投資市場具有積極的作用,也值得期待。”

  “優(you) 化”如何體(ti) 現?

  2021年2月,自然資源部要求22個(ge) 重點城市住宅用地實現“兩(liang) 集中”的政策落地,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且原則上全年發布出讓公告不超過3次。

  集中土地供應模式使得土地拍賣的總體(ti) 周期較短、供應次數較少,也因此有了土地“零售變批發”的說法。

  彼時便有分析指出,此舉(ju) 將在一定程度上將平抑土地市場熱度和房價(jia) 上漲壓力,引導購房者穩定預期,有利於(yu) 實現“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的政策目標;但單次大批量的土地供應對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加考驗房企的現金流運營以及融資能力。

  新的通知中,首先便有對“三次”這一明確數字的優(you) 化,表述為(wei) “詳細清單內(nei) 的地塊,在公開的擬出讓時間段內(nei) 可以一次或多次發布出讓公告,有序組織出讓,並在公開的擬出讓時間段內(nei) 全部推出。”

  “一年三次的嚴(yan) 格集中供地,在市場熱度較高的市場下,對於(yu) 平穩市場會(hui) 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市場降溫的背景下,尤其是降溫較為(wei) 明顯的城市,對於(yu) 市場預期以及房企拿地意願都有可能引起負麵效應,需要進行製度層麵的優(you) 化。”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指出。

  通知另明確,建立擬出讓地塊清單公布製度。每次公開詳細清單對應的擬出讓時間段原則上不少於(yu) 3個(ge) 月,給市場主體(ti) 充足的時間預期限製。

  “這也體(ti) 現了此次政策的核心要點——推進供應信息公開。”嚴(yan) 躍進表示,3個(ge) 月的緩衝(chong) 期實際上是希望地塊信息為(wei) 房企和市場所消化,本質上也是希望土地供應工作和市場需求做緊密的對接。

  “集中供地的目的在於(yu) 穩定市場,但城投平台進行托底的現象也較為(wei) 常見,初步統計2022年城投拿地占比近三分之一。不少地塊出讓成功但處於(yu) 開發停滯狀態,這本身對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的穩定很難起到正向作用。”張波表示。

  從(cong) 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1月全國房地產(chan) 企業(ye) 拿地TOP100排行榜》看,今年1月TOP100房企拿地總額591億(yi) 元,同比下降29.4%,地方國企仍是拿地主力。

  “舊模式下一天內(nei) 出讓,如果沒有開發商拿地,為(wei) 避免流拍、為(wei) 維護地價(jia) ,就需要國企和城投托底。新模式設置3個(ge) 月的較長周期,可以給開發商充足的時間,也給地方政府勾地、招商引資充足的時間。”李宇嘉也認為(wei) 。

  已有城市出現實質性變化

  隨著房地產(chan) 市場出現的新變化,“一年隻賣三次地”的形勢也在更早的時候便出現了鬆動的信號。

  2022年10月,江西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發文,將協調省自然資源廳積極爭(zheng) 取國家有關(guan) 部委支持,力爭(zheng) 將南昌從(cong) “集中供地”城市名單中調出,南昌也成為(wei) 了首個(ge) 官方提出擬退出集中供地的城市。

  更早時候的2022年9月,長沙供地宣傳(chuan) 推介平台“供地雲(yun) ”也曾發布通知稱,“今後不再按年度批次推介土地,更改為(wei) 年度常態化持續更新推介。”

  相對於(yu) 正式的官宣,更多城市選擇在實際安排中進行調整。

  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均以增加集中供地次數的方式對集中供地製度進行調整。武漢、徐州更是率先完成了六批集中供地。

  進入2023年,杭州、蘇州和鄭州等地已公布了首批次地塊詳情,集中供地的大框架下也出現了一些變動。例如,杭州多區提出了“成熟一批、出讓一批”的原則;對於(yu) 成都市中心城區發布的4月底前擬出讓的住宅用地明細清單,相關(guan) 人士表示,此次將先集中發布住宅用地清單,後在供地清單時間內(nei) 可多次組織公告。

  “部分城市仍將會(hui) 保持集中出讓的節奏,尤其是一些市場熱度上升明顯的城市,預計後期單次出讓的土地宗數仍將保持一定高位,以抑製房地產(chan) 市場的熱度過快上升;部分降溫城市則會(hui) 優(you) 化出讓次數,小量多批次的麵市將更有利於(yu) 市場的穩定。”張波認為(wei)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