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岸文化人追憶星雲大師:架兩岸交流橋梁

發布時間:2023-02-07 09: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6日電 題:兩(liang) 岸文化人追憶星雲(yun) 大師:架兩(liang) 岸交流橋梁

  作者 劉舒淩 陳建新

  “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修行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田青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透露,昨晚佛光山慈惠法師來電告知星雲(yun) 大師圓寂消息時提到,照顧他的醫生們(men) 非常敬佩,無論病情怎麽(me) 樣,大師都安詳麵對。

  2月5日,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hui) 創辦人星雲(yun) 大師圓寂。保持多年情誼並被大師稱許對兩(liang) 岸宗教文化交流有“穿針引線”之功的田青說,生老病死每個(ge) 人都有,大師也有歸宿,但情感上還是舍不得。

  1998年,田青應老友、台灣知名文化學人林穀芳之邀赴台,參加佛光山主辦的佛教音樂(le) 學術研討會(hui) ,長期支持他研究中國佛教音樂(le) 、時任中國佛教協會(hui) 會(hui) 長趙樸初得知消息,托他麵交一封親(qin) 筆信給星雲(yun) 大師。

  “把信交給我的時候,趙樸老又一次說到他對大師的評價(jia) 。趙樸老說,星雲(yun) 法師當時在全世界建了一百多座寺廟,整個(ge) 中國佛教史僅(jin) 此一人。”田青認為(wei) ,兩(liang) 位佛教領袖彼此尊敬,理念相同,非常希望兩(liang) 岸佛教界能夠交流得更好;可惜,趙樸老2000年去世前,他們(men) 沒能在北京再次見麵。

  “想做的事沒做成,但是樸老的心、星雲(yun) 大師的心,我是懂的。我就想怎麽(me) 能夠有一個(ge) 辦法把兩(liang) 岸佛教界重新給接上。”2003年,田青聯絡多個(ge) 團體(ti) 舉(ju) 辦“中國佛樂(le) 道樂(le) 精粹展演”,特別邀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到北京、上海同台演出。在上海,星雲(yun) 大師關(guan) 於(yu) “佛教音樂(le) 交流的一小步,是兩(liang) 岸佛教共同發展的一大步”的發言,引動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

  隔年,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一台展示兩(liang) 岸佛教三大語係佛樂(le) 最高水平的演出首先來到台灣,大陸佛樂(le) 團與(yu) 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三場公演盛況空前。此後,還前往港澳、美加,兩(liang) 岸僧眾(zhong) 以“中華佛教音樂(le) 展演團”的名稱,在洛杉磯好萊塢大道上知名的柯達劇院等地演出,讓許多華僑(qiao) 與(yu) 外國朋友感動不已。田青說,一般人不懂佛教音樂(le) ,因為(wei) 大師的聲望,演出才取得那麽(me) 轟動的效果。

  25年前邀請田青到台北,台北書(shu) 院山長、知名文化學人林穀芳當時在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擔任所長,參與(yu) 佛光山多項重要的文化工作。他在接受中新社專(zhuan) 訪時說,佛光山是第一個(ge) 成立“佛教歌曲歌詠隊”的道場,將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帶入專(zhuan) 業(ye) 劇院展演,更是達到極致,體(ti) 現“道藝合一”的觀照。

  林穀芳特別提到,佛光山是台灣最重視文化、最尊重文化人的一個(ge) 佛教道場。並且,佛光山的文化作為(wei) 所邀請的專(zhuan) 家學者、藝文人士,都從(cong) 兩(liang) 岸擇選,大陸人士尤占多數,由此實質深化了兩(liang) 岸交流,彰顯著優(you) 勢互補。

  例如,佛光山創立佛光緣美術館,如今在此展出已成為(wei) 兩(liang) 岸美術家辦展重要資曆;匯編“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叢(cong) 書(shu) ,共132冊(ce) ,釋譯者多為(wei) 大陸學者;編纂“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20冊(ce) ,結合兩(liang) 岸教界、學界、藝術界為(wei) 佛教圖像做總體(ti) 梳理。

  星雲(yun) 大師為(wei) 兩(liang) 岸文化交流努力數十載後,於(yu) 傳(chuan) 統元宵佳節圓寂,其成果、影響深為(wei) 海內(nei) 外華人社會(hui) 各界所感念。田青說,為(wei) 社會(hui) 、國家、民族、人類做貢獻,是我多年來在大師身上看到的、學到的最重要的內(nei) 容。(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