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攜手書寫更加輝煌的文明篇章”

發布時間:2023-02-07 15:24:00來源: 人民日報

  “攜手書(shu) 寫(xie) 更加輝煌的文明篇章”(大道之行)

  本報記者 沈小曉 韓曉明

  走進埃及翻譯家穆赫辛·法爾賈尼的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會(hui) 客廳牆壁上掛著的中國結、剪紙,還有格外醒目的“中阿友好傑出貢獻獎”。

  2016年1月,習(xi) 近平主席訪問埃及期間,會(hui) 見法爾賈尼等10位阿拉伯友好人士,為(wei) 他們(men) 頒發“中阿友好傑出貢獻獎”,同他們(men) 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習(xi) 近平主席親(qin) 自給我頒獎,讓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我人生中最自豪的一刻。”法爾賈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心情仍然十分激動。當時,同他一道獲獎的聯合國第六任秘書(shu) 長、埃及前外長加利已年逾九旬。習(xi) 近平主席來到他的身邊,彎下腰同他握手,向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問好。“這一幕讓我們(men) 更深切地感受到,習(xi) 近平主席對中阿傳(chuan) 統友誼的珍視和嗬護。”

  第二天,習(xi) 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wei) 《共同開創中阿關(guan) 係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習(xi) 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說:“昨天,我會(hui) 見了獲得‘中阿友好傑出貢獻獎’的10位阿拉伯老朋友。正是有一代接一代的友好人士辛勤耕耘,中阿友好的大樹才能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法爾賈尼說,習(xi) 近平主席在重要演講中提到10位獲獎者,既讓自己倍感溫暖,也感到促進阿中友好責任重大。

  法爾賈尼長期致力於(yu) 中國文學研究與(yu) 中文翻譯,出版了多部中國古代典籍譯著。記者來到他的書(shu) 房,感受到他對翻譯事業(ye) 的熱愛和嚴(yan) 謹的工作態度——書(shu) 案上擺滿各類書(shu) 籍,地上堆著的書(shu) 足有1米多高;書(shu) 房的門和牆上貼著他自己書(shu) 寫(xie) 的中阿雙語對照短句,字跡工工整整:“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也”“既須求真,又須喻俗”……法爾賈尼的阿文翻譯作品,包括《論語》《詩經》《道德經》《戰國策》等中國典籍,以及《塵埃落定》《牛》等中國當代文學作品。2013年,法爾賈尼獲得中華圖書(shu) 特殊貢獻獎,成為(wei) 首位獲得該獎項的阿拉伯人。

  “曆史上,中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輝映。今天,我們(men) 要更多向對方汲取智慧和營養(yang) 。”接受采訪時,法爾賈尼特別引用了習(xi) 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hui) 議開幕式上講的這句話。他表示,要以此為(wei) 激勵,在翻譯中國文學作品、促進阿中文化交流方麵作出更大貢獻。“中國文學作品是中華文化在漫長曆史長河中的珍貴印記。我非常渴望把中國更好地介紹給阿拉伯讀者,向他們(men) 展示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

  2014年3月,習(xi) 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深刻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法爾賈尼對此印象深刻。他表示,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內(nei) 涵豐(feng) 富,特別是注重民心相通,搭建了十分重要的文明交流平台。“曆史上,古絲(si) 綢之路打通了東(dong) 西方的商貿通道,搭建了文明交流之路;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再次為(wei) 不同文化和思想交流互鑒創造了條件。阿拉伯國家正在積極‘向東(dong) 看’,希望從(cong) 中華文明中汲取養(yang) 分。”

  如今,中阿關(guan) 係不斷邁上新台階。法爾賈尼告訴記者,“中文熱”在阿拉伯國家持續升溫,僅(jin) 埃及目前就有10餘(yu) 所高校設立了中文係或開設中文教學課程。2022年10月1日起,中文教學進入埃及國民教育體(ti) 係,成為(wei) 可供中學生選修的外國語言,為(wei) 埃及青年了解中國創造了更多機會(hui) 。“‘中文熱’極大促進了中華文化在埃及的傳(chuan) 播,推動阿中民眾(zhong) 相知相融,攜手打造麵向新時代的阿中命運共同體(ti) 。”

  “除了繼續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我還要在培養(yang) 中文翻譯人才方麵傾(qing) 注更多時間和精力,幫助阿拉伯青年翻譯者隊伍不斷壯大。”法爾賈尼對未來已有構想,“在雙方元首的戰略引領下,阿中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必將行穩致遠。期待雙方進一步密切在文學、藝術等領域的交流,攜手書(shu) 寫(xie) 更加輝煌的文明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7日 03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