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聽冬奧是另外一種幸福”
《青年說》第三十六期
“我在現場聽冬奧是另外一種幸福”
丁亦鑫 朱江
一年前的2月4日,在全世界的見證下,北京冬奧會(hui) ——這一冰雪盛會(hui) 拉開了大幕。
在這舉(ju) 世矚目的盛大活動的背後,活躍著一抹“誌願藍”,他們(men) 持續2000多天為(wei) 冬奧組委和國家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等隊伍訓練提供全方位服務,在國家隊閉環管控、冰上訓練、住宿餐飲等方麵進行細致保障,實現重大服務保障零投訴。
作為(wei) 首鋼集團冬奧服務保障青年團隊的負責人,從(cong) 招募、培訓,到人員組織等方麵,畢魯博與(yu) 小夥(huo) 伴們(men) 曾在這裏守護了北京冬奧會(hui) 的全過程,留下了難忘又美好的青春記憶。
起初,為(wei) 了向世界各國友人展示中國誌願服務的水平,畢魯博帶領團隊組建了青年外語誌願服務隊,開展學習(xi) 打卡和風采展示活動。“經過培訓,很多青年誌願者具備了直接用外語交流對話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溝通效率。”
賽程中,有的誌願者要長期在室外工作,經常手凍得通紅,兩(liang) 腿站得發麻,甚至在除夕當天仍舊堅守崗位。有的誌願者在外科手術後的第三天,剛剛換完藥便回到工作崗位,在戶外嚴(yan) 寒中堅守4個(ge) 小時。“在‘家門口’做誌願服務,我們(men) 每一位誌願者都想用最熱情最專(zhuan) 業(ye) 的服務,向來自全世界的賓客展現陽光、自信、開放的中國青年形象。”畢魯博說。
雖然與(yu) 運動員近在咫尺,但大部分誌願者都沒能親(qin) 眼看過一場比賽。“我們(men) 是距離冬奧會(hui) 賽事‘最近’又‘最遠’的誌願者。”畢魯博解釋,近是因為(wei) 我們(men) 在現場,聽著場內(nei) 的歡呼呐喊會(hui) 心潮澎湃;遠是因為(wei) 運動員在競賽,我們(men) 也在工作,雖與(yu) 他們(men) 近在咫尺,卻無法看到“淩”空綻放、“翊鳴”驚人的曆史性瞬間。
“那你會(hui) 遺憾麽(me) ?”“我在現場聽冬奧是另外一種幸福。”畢魯博說,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後,192名首鋼青年誌願者誌願服務在一線,以飽滿的熱情和嚴(yan) 謹的態度,持續上崗66天累計提供誌願服務超過15000小時,圓滿完成各項誌願服務任務。
在“家門口”做誌願服務的經曆並不止這一次。2021年和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連續兩(liang) 年在首鋼園舉(ju) 辦。展區麵積大、流線複雜,誌願者又來源廣、數量多。怎麽(me) 才能做好誌願服務工作?
接到任務,畢魯博迅速組建團隊,和團隊夥(huo) 伴一起手拿地圖、用腳步丈量首鋼園的每一條馬路,編製出了《服貿會(hui) 誌願者工作指南》,做好誌願者培訓和現場踏勘,對來自北京13所高校近1200名誌願者開展場地專(zhuan) 業(ye) 培訓,並設置考試環節,真正讓每一位誌願者成為(wei) 園區的“活地圖”和“百事通”。
國慶70周年、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建黨(dang) 100周年……在多個(ge) 重大活動中,都能看到畢魯博的身影。為(wei) 什麽(me) 堅持做誌願服務?麵對記者的提問,他說,“快樂(le) 的來源多種多樣,但奉獻的快樂(le) 卻是其他快樂(le) 不能比擬的。”
誌願服務工作對首鋼的這些青年來說,除了“迎進來”,也在“走出去”。畢魯博所在的青年誌願服務總隊,從(cong) 1982年3月組建至今一直利用業(ye) 餘(yu) 時間開展健康義(yi) 診、關(guan) 愛孤獨症兒(er) 童等各類社會(hui) 公益服務。
2022年五四青年節前夕,首鋼集團冬奧服務保障青年團隊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稱號。“我們(men) 將以此為(wei) 新的起點,以青春作筆、以奮鬥為(wei) 墨,繼續書(shu) 寫(xie) 為(wei) 人民服務的青春華章。”畢魯博說。(人民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