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開學了,還沒“陽”的孩子怎麽辦?

發布時間:2023-02-08 16:12: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7日電 題:開學了,還沒“陽”的孩子怎麽(me) 辦?

  新華社記者

  全國各地中小學近期陸續開學,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新學期的校園生活將發生明顯變化。老師、同學們(men) 終於(yu) 可以麵對麵交流,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也安排起來了。

  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等工作,校園內(nei) 的防疫安全如何保障?還沒“陽”過的孩子怎麽(me) 辦?記者走訪了北京市部分教育機構,采訪了部分學校和相關(guan) 專(zhuan) 家。

  ——學生在學校還要佩戴口罩嗎?返校是否需要核酸證明?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其中的《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校園疫情防控提出了具體(ti) 要求。《指南》指出,根據實際需要和當地條件,中小學校和幼兒(er) 園開展師生篩檢、輪檢、抽檢等適宜的抗原或核酸檢測,師生出入校門不再提供核酸證明。

  《北京市中小學、幼兒(er) 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南》提出,中小學生在校期間應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幼兒(er) 園幼兒(er) 在園期間不佩戴口罩。非疫情流行時,校外人員進校不再查驗核酸證明。疫情流行或嚴(yan) 重時,學校可視情況查驗校外人員核酸證明或抗原檢測結果。

  ——還沒“陽”過的孩子能上學嗎?

  《指南》指出,學校要組織工作力量加強師生日常健康監測,提醒督促師生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時,不帶病到校工作或學習(xi) 。開學返校前一周,學生居家每日開展測量體(ti) 溫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guan) 臨(lin) 床症狀觀察等健康自測,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要檢測抗原或核酸,如檢測結果確認感染病毒,須如實報告學校,延遲返校。師生返校後連續7天開展健康監測,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

  北京市西城區青年湖小學校醫段春蘭(lan) 表示,目前正在進行健康監測,所有健康的學生都可以正常上學。“根據前一段時間的統計,我校極少數師生尚未陽過。”她說,雖然進校不再進行核酸檢測,但依舊要在入校處測量體(ti) 溫,並堅持進行晨午檢。一旦出現37.3攝氏度以上發熱症狀的,及時采取留觀再測、通知離校等相應措施。

  ——沒“陽過”的孩子上學後有感染風險嗎?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表示,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臨(lin) 時人群免疫保護,加上目前國際流行的病毒和北京此輪流行的毒株有一定的交叉保護,近期至少三個(ge) 月內(nei) ,發生疫情流行的風險較小。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這波疫情中,體(ti) 感上沒“陽過”可能存在很多情況。有的由於(yu) 防護措施到位確實沒“陽過”;有的感染後沒有出現症狀,是無症狀感染者;有的在這波疫情之前就曾感染過,體(ti) 內(nei) 有抗體(ti) ,而自己沒注意到。

  ——“陽過”的孩子可以開展哪些體(ti) 育活動?

  北京教育學院豐(feng) 台分院體(ti) 育教研員張彤表示,寒假休息的時間較長,一些學生身體(ti) 還在恢複期,剛開學不會(hui) 安排高強度、劇烈的運動。中小學體(ti) 育課宜多開展一些低強度的活動。通過一個(ge) 月左右的適應,逐漸提升學生體(ti) 質健康水平,再酌情增加體(ti) 育教學內(nei) 容。

  東(dong) 城區廣渠門中學學生運動中心主管馬珞說,體(ti) 育老師也會(hui) 注意觀察、監測孩子的出汗程度、臉色、心率等,多安排運動中的間隔休息。希望學生們(men) 在體(ti) 育課上不要有壓力,也請家長們(men) 放心。

  ——班級出現陽性的孩子怎麽(me) 辦?

  《指南》提出,中小學校以班級為(wei) 單位,出現感染者後,學校在第一時間向所在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作出報告,由教育行政部門會(hui) 同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提出並實施防控措施。當感染者占比較大時,可以班級或年級為(wei) 單位停止線下上課、實施線上教學。

  北京市潤豐(feng) 學校校長張義(yi) 寶表示,根據上級文件,學校製定了《北京市潤豐(feng) 學校春季開學防控工作方案》和《北京市潤豐(feng) 學校春季開學防控應急預案》。如果發生疫情,校內(nei) 設置兩(liang) 個(ge) 健康觀察室,對有發熱等11類症狀的師生員工進行臨(lin) 時留觀、抗原排查、退熱降溫。如有發熱學生,將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安全接護學生回家,並繼續追蹤相關(guan) 情況。

  記者:趙琬微 俠(xia) 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