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1月銷量集體“失速” 新造車品牌為啥“不香”了?

發布時間:2023-02-09 16:02:00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本報記者 吳博峰 文/攝

  曾幾何時,新造車品牌主打的智能網聯化可以說是俘獲消費者芳心的一把“萬(wan) 能鑰匙”。但近一段時間,新造車品牌的存在感似乎正在逐漸減弱。目前,2023年首月各大車企銷量數據已經出爐。從(cong) 市場表現來看,除1家新造車品牌實現單月銷量過萬(wan) 外,蔚來汽車、哪吒汽車等其餘(yu) 新造車品牌市場表現集體(ti) “失速”,銷量均呈同比下滑態勢。

  多家新造車品牌市場表現不佳絕非偶然。很多消費者對此發出疑問:新造車品牌為(wei) 啥“不香”了?

  發展進入瓶頸期

  “雖然今年新能源車失去國家補貼政策扶持,但考慮到新能源車整體(ti) 產(chan) 品實力以及消費市場接受程度,預計2023年新能源車市場仍然會(hui) 保持較快增長幅度。”近期,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對今年新能源車市場發展持樂(le) 觀態度。

  話音剛落,1月新能源車市場卻並未如人們(men) 想象中那般火熱。2月3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以下簡稱乘聯會(hui) )公布的最新汽車產(chan) 銷數據顯示,1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41萬(wan) 輛左右,環比下降45%,處於(yu) 近期乘用車廠商銷量穀底。顯然,進入新的一年,被市場各方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車開局並不順利。

  對此,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能源車國家補貼退出後,1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消費市場隨即出現調整,整體(ti) 來看處於(yu) 政策切換後市場適應並逐步回暖的關(guan) 鍵調整期。“為(wei) 應對補貼政策取消,部分新能源車企於(yu) 去年底出台了限時保價(jia) 方案,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今年初的新能源車市場。”崔東(dong) 樹分析道。

  新能源車銷量下滑,對於(yu) 產(chan) 品陣容全麵電動化的新造車品牌影響首當其衝(chong) 。在國內(nei) 汽車市場中,得益於(yu) 較早的布局優(you) 勢,“蔚小理”曾是自主新造車品牌的代表,其市場表現一定程度上決(jue) 定著新造車品牌整體(ti) 發展速度。

  記者注意到,1月,除理想汽車單月銷量突破萬(wan) 輛大關(guan) 外,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均未達萬(wan) 輛。具體(ti) 來看,1月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單月交付量分別為(wei) 8506輛和5218輛,同比分別下降11.9%和59.6%,跌幅均十分明顯。此外,哪吒汽車、賽力斯、零跑等新造車品牌也難逃銷量下滑命運,有不同程度下降。以零跑汽車為(wei) 例,其在1月份的交付量降至了1139輛,同比下滑85.9%,環比下滑86.6%。一時間,下滑成為(wei) 了新造車品牌市場表現的主旋律。

  在很多人看來,1月新造車品牌整體(ti) 表現不佳,可以歸結於(yu) 與(yu) 補貼政策切換有關(guan) 。但實際上,2022年以來,新造車品牌就開始出現發展停滯的跡象。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93.4%。相比之下,大部分新造車品牌市場銷量增長低於(yu) 市場平均增速。

  2022年,蔚來汽車全年銷量為(wei) 12.25萬(wan) 輛,同比增長34%;小鵬汽車全年銷量12.08萬(wan) 輛,同比增長23%;天際汽車銷量僅(jin) 為(wei) 5321輛,市場表現長期在低位徘徊。其中,小鵬汽車在2021年獲得新造車品牌銷量冠軍(jun) 後,喊出了“2022全年銷量確保完成25萬(wan) 輛”的目標,但最終目標完成率不及五成。值得一提的是,愛馳汽車、創維汽車、恒大新能源全年銷量均不足千輛。在新能源車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多家新造車品牌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崔東(dong) 樹介紹說,近兩(liang) 年,雖然汽車消費市場對於(yu) 新能源車國家補貼退出的結果早有預期和準備,但當新能源車真正步入市場化發展時,消費市場仍需要有一個(ge) 適應的過程。此外,也與(yu) 自身原因有較大關(guan) 係。

  降價(jia) 已在路上

  “如果您選擇在近期購車,車輛終端銷售價(jia) 格會(hui) 比您之前看車時價(jia) 格更優(you) 惠,具體(ti) 價(jia) 格我們(men) 可以見麵再談。”2月4日,蔚來汽車北京常營天街展示店銷售顧問致電《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分享了旗下車型最新降價(jia) 消息。

  與(yu) 半個(ge) 月前記者調查采訪時相比,如今同款車型的優(you) 惠幅度高達3萬(wan) 元以上。記者了解到,蔚來2022款ES8、ES6和EC6車型即將迎來全新換代,目前還有少量展車和庫存車可供銷售,這部分車輛可以享受展車政策,享受1萬(wan) 到4萬(wan) 元不等的購車優(you) 惠。

  這樣的畫麵在今年初還是另外一番場景。今年1月1日起,受新能源車國家補貼退出市場影響,各大車企掀起了一股漲價(jia) 潮。而僅(jin) 時隔一個(ge) 月不到,多家車企近期宣布針對旗下車型實施“降價(jia) ”方案。這一漲一降之間,映射出新能源車市場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1月6日,特斯拉宣布國產(chan) 車型全係降價(jia) ,其中Model 3和Model Y兩(liang) 款車型降至有史以來的最低價(jia) 。在此背景下,多家剛剛宣布漲價(jia) 的新造車品牌陷入了兩(liang) 難境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新能源分會(hui) 秘書(shu) 長章弘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yu) 新能源車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其他主流車企在技術研發和市場表現方麵給其帶來了一定壓力。為(wei) 了完成既定的年度銷量增幅目標,特斯拉選擇在一個(ge) 特殊時間節點降價(jia) ,以收獲更好的調價(jia) 效果。

  近期,多家車企紛紛針對旗下新能源車型降價(jia) 。小鵬汽車宣布,小鵬汽車啟動G3i、P5、P7的新價(jia) 格體(ti) 係。據悉,小鵬汽車此次調價(jia) 整體(ti) 降幅為(wei) 2萬(wan) 至3.6萬(wan) 元。其中,小鵬G3i最低售價(jia) 從(cong) 16.89萬(wan) 元降至14.89萬(wan) 元。隨後,賽力斯汽車宣布,問界係列車型采用全新價(jia) 格體(ti) 係,車型降價(jia) 幅度在2.88萬(wan) 元至3萬(wan) 元之間。此外,零跑汽車、哪吒汽車等多家新造車品牌也推出降價(jia) 促銷方案。

  那麽(me) ,降價(jia) 真的能挽救新造車品牌的市場表現嗎?

  新鮮感急速下滑

  一直以來,新造車品牌憑借與(yu) 生俱來的智能化技術優(you) 勢,作為(wei) 品牌市場競爭(zheng) 差異化的落腳點,吸引著人們(men) 的關(guan) 注。彼時,業(ye) 內(nei) 流傳(chuan) 著這樣的論調:壓倒傳(chuan) 統車企的“最後一根稻草”並非新能源,而是智能化。不難看出,智能化在汽車市場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

  伴隨汽車市場“新四化”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傳(chuan) 統車企為(wei) 了滿足消費市場需求,紛紛加速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以保持競爭(zheng) 優(you) 勢。受此因素影響,傳(chuan) 統車企正迅速彌補在智能化領域的不足,大幅縮小與(yu) 新造車品牌之間在產(chan) 品力方麵的差距。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而言,如今智能化已不單單是新造車品牌的獨有優(you) 勢,而是成為(wei) 了各大車企的共同特點。

  清華大學車輛與(yu) 運載學院教授宋健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能源車發展初期,智能網聯化的出現改變了汽車的使用功能,給向往體(ti) 驗到科技感和數字化功能的消費群體(ti) 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很多消費者願意為(wei) 此買(mai) 單。但隨著時間推移,智能化逐漸演變為(wei) 車輛的“標配”功能,此前的新鮮感變得習(xi) 以為(wei) 常,新造車品牌的差異化優(you) 勢也會(hui) 隨之減弱。

  目前汽車市場上,無論是售價(jia) 5萬(wan) 元以下的微型乘用車,還是以載物為(wei) 主要功能的皮卡車型,均已步入智能化時代,人們(men) 對於(yu) 人機交互的體(ti) 驗早已不陌生。

  作為(wei) 一名新能源車消費者,來自天津市河西區的李惟妙對此深有感觸。她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因為(wei) 我購買(mai) 的是一輛傳(chuan) 統車企生產(chan) 的微型車,原本沒有對車輛在網聯化功能方麵寄予太多希望,但車輛搭載的智能車機係統、後駐車雷達等智能化功能,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此前,不少傳(chuan) 統車企因缺少智能化領域市場布局,導致產(chan) 品綜合實力有所欠缺。而當汽車市場格局悄然發生變化,如今傳(chuan) 統車企爭(zheng) 相擁抱智能化,寄希望通過智能化加速自身電動化進程。

  記者注意到,在1月上市的新車功能方麵,無論是傳(chuan) 統車企生產(chan) 的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將智能化作為(wei) 主打賣點之一,和新造車品牌並無太多差異。

  而在傳(chuan) 統車企顯著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時,新造車品牌的優(you) 勢也在隨之減少。宋健認為(wei) ,從(cong) 長遠來看,智能化絕非某家車企或新造車品牌獨有的優(you) 勢,當智能化成為(wei) 汽車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新造車品牌對於(yu) 消費市場的吸引力下降也實屬正常。當人們(men) 對於(yu) 智能化的新鮮感減弱,新造車品牌如何尋找到新的差異化優(you) 勢,是其能否再次獲得消費者認可的關(guan) 鍵。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