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以新產業培育新優勢

發布時間:2023-02-14 16:04:00來源: 經濟日報

  未來產(chan) 業(ye) 正在“火”起來。從(cong)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看,過半數省份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或未來5年工作時,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紛紛搶抓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例如在東(dong) 部地區,江蘇提出,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ti) 、元宇宙等未來產(chan) 業(ye) ;北京提出,培育數據驅動的未來產(chan) 業(ye) ;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來產(chan) 業(ye) ,打造大數據、物聯網、衛星應用等千億(yi) 元產(chan) 業(ye) 集群。在中西部地區,湖北提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類腦科學、元宇宙等未來產(chan) 業(ye) ;重慶提出,培育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甘肅提出,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chu) 能、航空航天等未來產(chan) 業(ye) 。在東(dong) 北地區,吉林表示要爭(zheng) 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國家雙鏈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未來產(chan) 業(ye) 孵化試驗區;黑龍江在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中表示,要高質量打造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

  什麽(me) 是未來產(chan) 業(ye) ?業(ye) 內(nei) 認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是基於(yu) 前沿重大科技創新而形成的產(chan) 業(ye) ,是麵向未來並決(jue) 定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和區域競爭(zheng) 實力的前瞻性產(chan) 業(ye) ,是支撐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導產(chan) 業(ye) 。技術的前沿性、需求的突破性、影響的顛覆性、價(jia) 值的戰略性、前景的爆發性,是未來產(chan) 業(ye) 的顯著特征。

  近年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布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前沿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chan) 業(ye) 孵化與(yu) 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2022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批複10家產(chan) 業(ye) 科技園作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建設試點。去年以來,上海、深圳、山西、浙江等多地還印發了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的相關(guan) 行動方案或指導意見。工信部日前表示,將研究製定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謀劃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chan) 業(ye) 。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抓住全球產(chan) 業(ye) 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於(yu) 開辟新領域、製勝新賽道”。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對全球經濟結構產(chan) 生深刻影響。主要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加強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先進製造、生物技術、先進通信網絡等前沿領域的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衡量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

  未來產(chan) 業(ye) 是創新驅動的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依托新技術、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和擴展新空間的特點,因其“新”,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無限想象空間;但也正因其“新”,未來產(chan) 業(ye) 當前尚處於(yu) 孕育孵化階段,其發展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謀劃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加快解決(jue) “卡脖子”難題。緊緊圍繞經濟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消費升級的方向、供給側(ce) 的短板、社會(hui) 發展瓶頸製約等問題,加強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一體(ti) 部署。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ti) 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麵支持力度,構建“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chan) 品開發—場景應用—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集群”的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鏈路,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當前,各地都期望通過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搶占發展先機。對此,要避免脫離發展實際一哄而上,避免形成新的重複建設,而是要依托各自產(chan) 業(ye) 基礎和資源稟賦,因地製宜、量力而行、科學布局,統籌處理好國家與(yu) 地方、政府與(yu) 市場、未來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係,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熊 麗(li)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