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險資投資不動產明顯提速 今年以來擬新增投資約157億元

發布時間:2023-02-16 16:07: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冷翠華

  2月15日,友邦人壽發布公告稱,以股權方式投資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89街坊項目。

  今年以來,險資投資不動產(chan) 明顯提速,截至2月15日,險企已發布14份大額不動產(chan) 投資信息。一方麵,今年險資新增投資項目涉及資金約157億(yi) 元;另一方麵,對非首次投資標的項目,險資出資頻率提升。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不動產(chan) 投資契合險資性質,可能帶來長期穩定的收益,但也需要防範相關(guan) 風險。

  根據公告,友邦人壽投資的不動產(chan) 項目為(wei) 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89街坊項目,目前為(wei) 在建工程,預計2023年上半年竣工。上海實森置業(ye) 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實森”)是該項目的開發建設主體(ti) 。友邦人壽以對上海實森享有的48.89億(yi) 元債(zhai) 權,以及現金35.2億(yi) 元,共計84.09億(yi) 元對上海實森進行增資。

  公開信息顯示,友邦人壽對上海實森的首次投資是2022年12月19日受讓原上海虹晟所持有的上海實森90%股權,以及另外兩(liang) 家公司持有的上海實森100%股東(dong) 借款債(zhai) 權。

  另外,平安人壽今年以來一口氣投資了4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不動產(chan) 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不超過73.33億(yi) 元。

  以此計算,到目前為(wei) 止,險資年內(nei) 擬新增的不動產(chan) 投資金額約157.42億(yi) 元。

  具體(ti) 來看,平安人壽投資的這4個(ge) 項目分別為(wei) 東(dong) 方萬(wan) 國項目、弘源科創項目、弘源國際項目、弘源新時代項目,項目位於(yu) 上海市和北京市,均為(wei) 產(chan) 業(ye) 園區及研發辦公項目,且均已竣工,取得不動產(chan) 權證並投入使用。

  作為(wei) 投資主體(ti) ,平安人壽以直接受讓標的項目公司股權的方式投資標的項目公司持有的不動產(chan) 。

  除新增不動產(chan) 項目投資之外,對於(yu) 非首次投資不動產(chan) 項目,險企也加快了出資速度。例如,建信人壽在今年1月11日和1月30日,分別向綠地外灘中心T4幢辦公樓的開發商支付7893.5萬(wan) 元購房款,出資完成後,建信人壽對該項目累計投資金額約55.56億(yi) 元;平安人壽對其投資的北京市豐(feng) 台區麗(li) 澤路第E-01、E-05地塊C2商業(ye) 金融項目,北京麗(li) 澤商務區D-03、D-04不動產(chan) 項目等多次出資。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優(you) 質不動產(chan) 投資可以分攤險企投資風險,使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並帶來相對較為(wei) 穩定的長期收益。同時,當前不動產(chan) 項目正處於(yu) 低估值期間,性價(jia) 比較高,隨著經濟的複蘇,地產(chan) 行業(ye) 也將逐漸回暖,投資不動產(chan) 項目的收益將更加顯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衍行認為(wei) ,當前,險資青睞不動產(chan) 投資主要有三方麵原因:一是不動產(chan) 的主要風險已經在前期有效釋放,投資者對現有風險的識別,對項目價(jia) 值的評估和定價(jia) 相對容易;二是目前不動產(chan) 價(jia) 格處於(yu) 階段性底部,且麵臨(lin) 政策上的持續利好,在此形勢之下,險資可以順勢而為(wei) ;三是不動產(chan) 投資對大額資金的需求與(yu) 險資的體(ti) 量與(yu) 屬性相契合。

  盡管險資投資不動產(chan) 有諸多優(you) 點,但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也有一些風險需要防範。例如,龍灣湖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陳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股權方式投資不動產(chan) ,看好的是不動產(chan) 未來的升值空間,一般持有期都較長,保險公司要做好資產(chan) 負債(zhai) 匹配,避免現金流風險;如果以債(zhai) 券方式投資不動產(chan) ,債(zhai) 券的底層資產(chan) 一般為(wei) 不動產(chan) 的租金收益,需要防範信用風險。

  陳靂表示,險資投資不動產(chan) 需要在投資前對風險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在投資過程中努力追求合理定價(jia) ,並在投資後時刻關(guan) 注投資項目的經營情況。(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