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找到幸福教育的密碼

發布時間:2023-02-17 15:30:00來源: 解放日報

  整理 本報記者 徐蓓

  不久前,第三屆中丹教育論壇在線上成功舉(ju) 辦。來自丹麥和中國的學者、校長、教師以及中學生通過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交流和碰撞,圍繞“未來教育:幸福感和不完美的權利”這一主題,探討了追求和實現幸福教育的途徑。

  請善待我們(men) 的孩子,他們(men) 的名字叫未來

  對話嘉賓:

  漢斯·亨利克·努普 丹麥奧胡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楊東(dong) 平 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

  “以人的終生幸福為(wei) 目的”

  問:請問你們(men) 如何定義(yi) 幸福、如何看待教育的幸福感?

  楊東(dong) 平:從(cong) 我個(ge) 人的經驗來看,幸福是一個(ge) 主觀化的概念,它不是通過測量所能感知的。對幸福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來自對它的理解,也就是不同的價(jia) 值觀。所以,幸福是個(ge) 很開放的概念,在不同的環境和語境下也有不同的定義(yi) 。

  教育幸福感在中國還是一個(ge) 比較超前的概念,但在北歐國家,教育幸福感是個(ge) 主流話語,並且正在引導教育。我認為(wei) ,幸福教育會(hui) 成為(wei) 未來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因為(wei) ,從(cong) 世界範圍來看,教育的目標已經從(cong) 早期的“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人才”轉變成“以人的終生幸福為(wei) 目的”。中國教育剛剛意識到這個(ge) 問題,還處於(yu) 起步階段。而丹麥作為(wei) 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之一,在這方麵始終是國際教育領域的“優(you) 等生”。

  漢斯:我認為(wei) ,幸福是一種正向的狀態,包括個(ge) 人的高滿意度、意義(yi) 感、目的感。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自我感覺很棒。而有意義(yi) 的人生,就在於(yu) 能用很樂(le) 觀的視角去看待幸福。對一個(ge) 人而言,如果他感覺當前的生活有價(jia) 值,並且看待事物是正向的、積極的,他就會(hui) 感到人生有意義(yi) ,也就自然而然會(hui) 感到幸福。所以,如果讓我給幸福下個(ge) 定義(yi) ,那就是個(ge) 人對當下感覺有意義(yi) 、對未來感到有希望。我隻是給“幸福”下了個(ge) 寬泛的定義(yi) ,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同樣適用於(yu) 幸福教育。

  丹麥在幸福教育這方麵做得較好,學生的幸福感普遍較強。但是丹麥也同樣存在問題,比如孩子的幸福感在一些情形下很難維持。我們(men) 也在積極學習(xi) 國際上的經驗。

  “過度競爭(zheng) ”影響幸福感

  問:影響青少年學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楊東(dong) 平:在中國,高度競爭(zheng) 化的教育對學生的幸福感影響很大。在這種競爭(zheng) 環境下,教育就是考試,就是排名,這種教育的現狀會(hui) 極大破壞學生的學習(xi) 幸福感。其實學習(xi) 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習(xi) 本身是可以給孩子帶來幸福的。

  也有其他一些影響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比如校園霸淩等,但我認為(wei) 當前最突出的問題還是應試教育對學生造成的壓力和傷(shang) 害。這種現象也被稱為(wei) “過度競爭(zheng) ”。學習(xi) 固然不能沒有競爭(zheng) 和評價(jia) ,但一旦過度,就會(hui) 損害學習(xi) 本身。

  過去大家都認為(wei) 在東(dong) 亞(ya) 地區應試教育比較普遍,但越來越多的調查顯示,日本、韓國學生的競爭(zheng) 壓力已經明顯低於(yu) 中國。而且,近些年日本、韓國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標,比如韓國推出了“幸福教育”政策,強調教育以人為(wei) 本,試圖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我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和借鑒的。

  漢斯:在我看來,如果教育係統是一個(ge) 競爭(zheng) 性的係統,那麽(me) 會(hui) 湧現出一批尖子生,這些學生以成績至上為(wei) 榮,總是力爭(zheng) 當“最好的學生”。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就會(hui) 有一種“低人一等”的自我否定感,並因此受到心理傷(shang) 害,他們(men) 的幸福感也會(hui) 大打折扣。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不意味著孩子們(men) 不需要競爭(zheng)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級形成並得到滿足的。因此,教育的挑戰就在於(yu) 要讓學生始終保持對學習(xi) 的需求,而不能扼殺他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剛剛楊教授提到中國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競爭(zheng) 性的教育環境中,一方麵,這樣的環境能夠激發他們(men) 學到很多知識,因為(wei) 學習(xi) 是孩子的天性。但另一方麵,孩子會(hui) 本能地遠離他們(men) 不喜歡的事,這也是很多孩子感受不到學習(xi) 幸福感的原因。

  扭轉現有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

  問:在中國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作“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men) 就開始認字、背詩、學英語,加入競爭(zheng) 的行列。請問兩(liang) 位嘉賓對此怎麽(me) 看?

  楊東(dong) 平:所謂“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前些年應試教育最嚴(yan) 重的時候一個(ge) 非常流行的口號。它本身就是對教育功能的曲解,它把教育單純視為(wei) 一種分數競爭(zheng) ,也把孩子對學習(xi) 的理解帶入了歧途。

  北師大教授顧明遠先生曾經講過一個(ge) 小故事,一個(ge) 孩子考了100分,結果回家號啕大哭,隻因為(wei) 班級裏還有一個(ge) 同學也考了100分。可見,當學習(xi) 變成唯分數的惡性競爭(zheng) 時,其內(nei) 在的價(jia) 值和樂(le) 趣就消失了,它可能導致學生厭學、棄學,甚至影響孩子對世界和人生的態度。

  其實很多中國家長也意識到了這個(ge) 問題,但是他們(men) 改變不了學校的評價(jia) 考核製度。因此,問題不是理論性的,而是實踐性的,我們(men) 要思考怎麽(me) 扭轉現有的教育評價(jia) 導向。

  漢斯:幾十年前,丹麥的學前教育壓力也非常大,97%—98%的丹麥小孩都去上學前班。後來,大家開始意識到,如果不改變這種現狀,孩子們(men) 在幼兒(er) 園裏的快樂(le) 就會(hui) 消失。當時,在學前教育領域有很多新的理論被推出,如蒙台梭利教學法,這些有益的嚐試切中了孩子的真正需求。

  我們(men) 要讓孩子在最大程度上去自主探索自己的天性,順其自然,在玩中學習(xi) 。人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愛好,並很容易投入其中?那是因為(wei) 人在愛好中找到了玩耍的樂(le) 趣。在丹麥,知名企業(ye) 樂(le) 高積木公司與(yu) 很多幼兒(er) 園、學校開展合作,致力於(yu) 寓教於(yu) 樂(le)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我們(men) 過早要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過早讓他們(men) 進入學業(ye) 競爭(zheng) ,結果隻會(hui) 事與(yu) 願違,因為(wei) 這是與(yu) 人類的天性相違背的。

  應對電子產(chan) 品帶來的挑戰

  問:近幾十年來,根據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丹麥經常被評為(wei) 最幸福的國家。然而,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丹麥學生的幸福感正在降低。請問漢斯先生,就您的研究或觀察來看,這個(ge) 現象是什麽(me) 原因導致的?

  漢斯:丹麥小學生的幸福指數是很高的,百分之七八十的小學生都感到很幸福,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men) 的幸福指數卻在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ge) 問題:一是感到無聊。他們(men) 會(hui) 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感到無聊,其中男孩子體(ti) 現得尤為(wei) 明顯,但這個(ge) 問題很容易被忽視。二是學習(xi) 時容易分心。我們(men) 在給孩子創設專(zhuan) 心學習(xi) 而無噪音的環境方麵還麵臨(lin) 一些挑戰。三是學生的叛逆。這種叛逆會(hui) 隨著年齡漸增而愈加明顯。

  在過去10年中,丹麥孩子還存在日益嚴(yan) 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這與(yu) 電子產(chan) 品尤其是社交媒體(ti) 直接相關(guan) 。在這方麵女孩子尤其表現明顯。數字媒體(ti) 會(hui) 引發孩子們(men) 的社交攀比,比如當一個(ge) 孩子在Facebook上發了個(ge) 帖子時,他會(hui) 為(wei) 自己能否得到足夠多的點讚而焦慮。此外,家長在控製孩子使用電子產(chan) 品方麵也做得不夠,他們(men) 並不了解社交媒體(ti) 背後的運作。孩子們(men) 在幼兒(er) 園時就能通過ipads進行學習(xi) ,但是我們(men) 也需要隨時應對電子產(chan) 品給教育帶來的挑戰。

  問:最後,從(cong) 幸福感的角度出發,你們(men) 能給孩子和家長提些什麽(me) 建議嗎?

  漢斯:我的建議是父母要真誠地把孩子視作一個(ge) 獨立的生命個(ge) 體(ti) ,尊重孩子的自然需求。

  其實,競爭(zheng) 也可以是良性的,孩子可以從(cong) 自然的競爭(zheng) 中得到很多啟發、學到很多東(dong) 西,這是一種遊戲式的、有趣的競爭(zheng) 。遠離惡性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在於(yu) ,要讓孩子樹立一種正確的價(jia) 值觀,那就是“與(yu) 昨天的自己競爭(zheng) ,而非與(yu) 今天的同輩競爭(zheng) ”,核心在於(yu) 做更好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這其實是很有趣的,因為(wei) 如果人沒有進步,也會(hui) 感到無聊和無意義(yi) 。

  楊東(dong) 平:我想對家長說,孩子的考試分數和排名固然重要,也需要爭(zheng) 取,但更為(wei) 重要的是培養(yang) 孩子善良、富有同情心、有自己的愛好,他們(men) 也是有靈魂、有個(ge) 性的。請善待我們(men) 的孩子,他們(men) 的名字叫未來。

  尊重孩子,也尊重他們(men) 不完美的權利

  對話嘉賓:

  馬茲(zi) ·波爾森 艾斯比約格斯國際青年中學校長

  李鎮西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新教育研究院院長

  教育本身就意味著給人幸福

  問:兩(liang) 位嘉賓都是校長,你們(men) 眼中的“教育福祉”是怎樣的?

  波爾森:教育的福祉在於(yu) 學生怎樣獲得良好的教育,這也是教育的核心和長期目標所在。丹麥的教育旨在關(guan) 注所有的學生,不希望給學生過大的競爭(zheng) 壓力,而是希望學生成為(wei) 教育中的活躍參與(yu) 者。

  李鎮西:教育本身就意味著給人幸福。學生的幸福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他們(men) 在獲得知識、學業(ye) 成功時能體(ti) 會(hui) 到幸福;同時,成長本身也伴隨著幸福與(yu) 快樂(le) ,同學之間的友誼、在班集體(ti) 中感受溫暖、在運動場上恣意馳騁……這些都是幸福。

  除了學生,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幸福。教師的幸福有很多來源,比如,發自內(nei) 心的職業(ye) 認同,贏得社會(hui) 尊重、他人信任、學生依戀的自我肯定。當然,教師的幸福感還來自對事業(ye) 的追求,不斷超越自己,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幸福。

  波爾森:教師獲得幸福,從(cong) 而賦能、激勵學生,我覺得校長在這一過程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丹麥社會(hui) 可以說是一個(ge) 激勵社會(hui) ,在校園中,學生和老師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能動性,對校長而言,需要做的就是為(wei) 他們(men) 創造一個(ge) 能發揮能動性的環境,給老師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men) 自己選擇教材和授課方式,同時鼓勵教師與(yu) 同事多交流,實現互相學習(xi) 、共同進步。

  李鎮西:丹麥的學生同樣有很強的自主性。我曾到丹麥走訪過兩(liang) 次,由於(yu) 丹麥學校的課時和作業(ye) 相對較少,丹麥的孩子擁有比中國孩子更多的自主學習(xi) 和自由安排的時間,下課了他們(men) 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也讓他們(men) 更容易感到幸福。聯想到我國現在的“雙減”,其實也是為(wei) 了減輕學生的學業(ye) 負擔,培養(yang) 孩子自己的愛好,增強他們(men) 的自主意識,從(cong) 而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重要的是評估過程而非結果

  問:如果教育以學生的幸福為(wei) 目標,那麽(me) 學生的教育質量與(yu) 成果又應該以怎樣的標準進行評價(jia) 呢?

  李鎮西:教育評價(jia) 是複雜、微妙而長期的,為(wei) 了實現“幸福的教育”,教育評價(jia) 的目標應當是讓每個(ge) 人都成為(wei) 最好的自己。因此,學生的綜合素養(yang) 非常重要,每個(ge) 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和優(you) 點,校長這個(ge) 角色就是要幫助學生和老師凸顯自己的閃光點。

  但是在中國,學生和教師需要麵臨(lin) 升學率和學習(xi) 成績考核的壓力,我認為(wei) 這個(ge) 難題的解決(jue) 途徑有三:

  第一,國家要為(wei) 學校課程改革創造條件。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難道就沒前途了嗎?我們(men) 國家其實已經發展出了職業(ye) 高中這一條有效的分流路徑,但是,學生在升學考試後往往被動地進入職業(ye) 高中,他們(men) 並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麽(me) 、興(xing) 趣在哪裏。所以,學校應當在學生初一、初二年級時就設置相關(guan) 課程,幫助他們(men) 發現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

  說到這兒(er) ,我要提一下我的一個(ge) 學生。那是在20多年前,該學生的成績非常糟糕,但是他很會(hui) 踢球。看到了他的閃光點,於(yu) 是我就鼓勵他踢球,後來那個(ge) 學生不讀書(shu) 去學足球了,現在成了有名的足球教練。

  第二,家長要想明白孩子的幸福在哪裏,如果一味逼他學習(xi) 、考大學,孩子可能永遠沒有幸福可言。我的那個(ge) 愛踢球的學生當時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鼓勵,沒有人因為(wei) 他成績不好而看不起他,這讓他愈發看到了自己的價(jia) 值,也因此實現了自己的人生飛躍。

  第三,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jia) 體(ti) 係需要重新建構,評價(jia) 不能采取唯學業(ye) 的功利化導向,而應該采取綜合評估。

  波爾森:在丹麥這樣的國家裏,教師和學生其實也存在著壓力,這是每個(ge) 教育係統裏的常態。在我看來,學業(ye) 不是一切,教育評價(jia) 可以涉及很多方麵,比如,學生的社交和個(ge) 人技能也可以采取非傳(chuan) 統的方式去考核,但不是一切都可以在評價(jia) 的基礎上給分,這會(hui) 讓評價(jia) 變味。作為(wei) 校長,就是要多去發現那些非傳(chuan) 統的、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所謂好學生,不一定非要學習(xi) 成績好,那些能跳出思維定式、用自己的方式解決(jue) 問題的學生,也同樣是好學生。教育重要的是評估過程而非結果,這是非常關(guan) 鍵的一點。

  教育是一種共同的責任

  問:作為(wei) 教育者和家長,你們(men) 在教育孩子方麵有哪些重要心得?

  李鎮西:作為(wei) 父親(qin) ,我在家庭中奉行的是幸福教育的理念。孩子整個(ge) 人生的成長,不僅(jin) 僅(jin) 有學業(ye) 。在孩子的青春期,家長要懂得處理好和孩子的關(guan) 係,這個(ge) 關(guan) 係是平等、尊重的,而不是居高臨(lin) 下地對孩子訓斥、灌輸,這會(hui) 讓孩子特別反感。隻有在尊重的基礎上,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我一直傳(chuan) 達給女兒(er) 的是武侯實驗中學的校訓——“讓人們(men) 因為(wei) 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我看來,善良、勤勞、同情弱者等品質應該是一個(ge) 人必須具備的人生底色。

  波爾森:給孩子充分的自由,讓他們(men) 自己做決(jue) 定。獨自做決(jue) 定也是孩子的一種品質、一種能力,因為(wei) 人一輩子都需要自己獨立做決(jue) 定。雖然做決(jue) 定時肩負著出錯的壓力,但是作為(wei) 一個(ge) 教育工作者、一個(ge) 家長、一個(ge) 成年人,我們(men) 能做的就是永遠在孩子身邊,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慷慨地給他一些建議。也因此,教育是一種共同的責任。在學校裏,我們(men) 要關(guan) 注每一個(ge) 學生,了解他們(men) 喜歡做什麽(me) 、喜歡學什麽(me) 、潛力在哪裏,把校園裏的每一個(ge) 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給他們(men) 充分的自由,也尊重他們(men) 不完美的權利。

  作為(wei) 一名學生,你感到幸福嗎

  對話嘉賓:

  阿爾弗雷德·菲佛 丹麥霍爾呂克斯學校八年級學生

  黃衍宜 北京市朝陽區禮德學校初二學生

  問:請兩(liang) 位先做一個(ge) 簡單的自我介紹好嗎?

  黃衍宜:我今年13歲,我平時喜歡做一些比較有創意的事情,比如畫畫、穿手鏈子、唱歌等。

  阿爾弗雷德:我今年14歲,我愛好打高爾夫球,同時我對經濟學十分感興(xing) 趣,將來我想學習(xi) 經濟學。

  問:當你們(men) 看到本次論壇的主題“未來教育:幸福感和不完美的權利”時,你們(men) 會(hui) 想到什麽(me) ?

  黃衍宜:我認為(wei) 教育和幸福感是並存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得到幸福感,因為(wei) 你學了一個(ge) 知識或技能,會(hui) 感覺自己好像得到了一樣新的東(dong) 西,會(hui) 感到很幸福。

  阿爾弗雷德:我認為(wei) 學習(xi) 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可以在和同學、朋友交往的同時有所收獲,尤其是在學校裏與(yu) 人交往我覺得非常開心。

  問:如果請你給校園生活幸福指數打個(ge) 分,0分是很糟糕,10分是非常幸福,你會(hui) 打幾分?你在哪一個(ge) 階段感覺自己的幸福指數最高?

  阿爾弗雷德:我打8分吧,最幸福的時候可能是六年級,雖然那時候課業(ye) 重,但是我感到很充實。

  黃衍宜:我也會(hui) 打8分,我總體(ti) 上感到很滿意,當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感到幸福指數最高的階段應該是2021年至今,因為(wei) 我在學校裏開始變得更加受歡迎了,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自信了,能讓更多人注意到我的存在。

  問:在學校裏,什麽(me) 樣的同學比較受歡迎呢?請至少說出三個(ge) 特點。

  阿爾弗雷德:我認為(wei) 有趣的、漂亮的人比較受歡迎;其次要有幽默感,在丹麥,我們(men) 同學之間經常互相開玩笑。

  黃衍宜:比較受歡迎的女孩子,第一是性格要好。尤其是氣質好、人品好的女生會(hui) 更吸引人。第二是要自愛。你得先喜歡你自己,能打理好你自己。第三是要善於(yu) 和別人打交道。說話和做事不要讓別人受到傷(shang) 害,或者讓人產(chan) 生誤會(hui) 。受歡迎不一定是跟所有人都成為(wei) 朋友,但至少能夠跟多數人保持良好的關(guan) 係。

  如果說男孩子,我覺得有紳士風度的男生會(hui) 受歡迎。因為(wei) 在初中階段很多人都處在叛逆期,彬彬有禮的男生就顯得特別出眾(zhong) 。

  問:你們(men) 覺得理想的老師應該是什麽(me) 樣的?一個(ge) 完美的老師應該有哪些特點?

  黃衍宜:我認為(wei) ,一個(ge) 理想的老師應該是在教學上嚴(yan) 格、一絲(si) 不苟,但又不是特別僵化的那種人,而是思想活躍、能夠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有親(qin) 和力的人。我曾經遇到一個(ge) 老師,我剛開始特別害怕他,因為(wei) 我認為(wei) 他很嚴(yan) 格,但其實他很有幽默感,也是一個(ge) 見識豐(feng) 富的人。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老師。

  阿爾弗雷德:我理想的老師要有很多人生經曆,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引導我們(men) 去找到學習(xi) 的樂(le) 趣。我有一些這樣的老師,我非常享受和他們(men) 在一起的時光,他們(men) 通常不是在說教,而是一直在鼓勵我。

  問:再來說說學習(xi) 。家長經常會(hui) 告誡你們(men) ,學習(xi) 是一件很苦的事。你們(men) 覺得學習(xi) 真的很苦嗎?

  黃衍宜:我覺得學習(xi) 要去掌握竅門,真正有興(xing) 趣才能學好。學習(xi) 分“我想學”和“需要學”兩(liang) 種,前者是我自己有興(xing) 趣學,後者是必須掌握的知識。如果遇上自己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對上了路子,學習(xi) 並不是那麽(me) 痛苦的;但也有的時候,遇到一些困難,學習(xi) 就像是一場折磨。

  學習(xi) 肯定有苦的一麵,比如我有時候寫(xie) 作文會(hui) 寫(xie) 到半夜,但完成作文的那一刻還是感覺很有成就感。所以,吃苦是有必要的、有價(jia) 值的。

  阿爾弗雷德:我們(men) 丹麥有一句古話叫“先苦後甜”,可能道理是相通的。要好好做作業(ye) ,才能拿到全A的成績;要願意去犧牲自己的時間,之後才能得到延遲滿足,才能夠享受我們(men) 的學習(xi) 成果。

  問: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學習(xi) 考試沒有考好,總是擔心孩子未來的人生會(hui) 很糟糕。你們(men) 怎麽(me) 看待焦慮的父母?

  黃衍宜:我比較淡定,但我能理解那些焦慮的家長,他們(men) 肯定很有上進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人生。但我認為(wei) 家長千萬(wan) 不要過度焦慮,因為(wei) 這樣對自己不好,而且也會(hui) 把自己的負麵情緒傳(chuan) 染給孩子,可能最終並不能得到他們(men) 想要的結果。

  我聽說有些家長經常會(hui) 對孩子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麽(me) 怎麽(me) 樣”,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去跟別人家孩子的優(you) 點比,這樣的比較肯定不好。人生總是會(hui) 有比拚的,但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看看自己每一天到底進步了多少。家長應該把焦慮化為(wei) 一種正能量,經常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戰勝自己。

  阿爾弗雷德: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wei) 在丹麥,我們(men) 的家庭生活比較輕鬆。父母當然也非常期待我們(men) 去滿足他們(men) 的希望,但是他們(men) 的希望不會(hui) 非常高,不會(hui) 不切實際。一般來說,他們(men) 會(hui) 以一種比較積極的方式鼓勵孩子,而不是用逼迫的方式。在丹麥,父母也從(cong) 來不會(hui) 把我們(men) 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不會(hui) 因為(wei) 這種比較而讓我們(men) 產(chan) 生羞愧的念頭。

  問:說到“不完美的權利”,對這個(ge) 詞你們(men) 怎麽(me) 理解呢?雖然每個(ge) 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否仍有一部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完美呢?

  黃衍宜:肯定有,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完美,但其實我們(men) 根本做不到。我們(men) 每個(ge) 人生下來都不是完美的,我們(men) 肯定天生有不完美的權利。我們(men) 已經犯過很多錯誤,也在不斷學習(xi) 應該怎麽(me) 去避免犯錯,這就是不完美的權利帶給我們(men) 的好處和價(jia) 值。

  阿爾弗雷德:我覺得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相信所有人都有他們(men) 擅長的優(you) 點,他們(men) 需要去挖掘和發揮自己的長處,再加上努力改進自己的短處,才能不斷接近完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