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文化街賦能老字號

發布時間:2023-02-20 15:21:00來源: 經濟日報

  逛一下“非遺市集”,在老字號商鋪體(ti) 驗傳(chuan) 統技藝……節假日期間,不少遊客在位於(yu) 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古鎮的長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區看到了眾(zhong) 多老字號的新鮮活力。

  記者了解到,去年11月,長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區正式開街,總占地麵積約6000平方米,主要由長三角老品牌文化博物館、上海楓涇藝術體(ti) 驗中心和33間互動體(ti) 驗區構成。來自長三角的各家老字號企業(ye) 在此集結,組團“再出發”。

  老品牌有新故事

  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wei) 街區核心之一的長三角老品牌文化博物館,在2400平方米的空間內(nei) 打造了一個(ge) 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市井人文社區,為(wei) 市民和遊客全方位展示了長三角地區的老品牌文化和城市記憶。

  博物館一樓展區,展示了在長三角一體(ti) 化背景下,各地老字號在楓涇雲(yun) 集,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趨勢,通過探索數字化等方式,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zheng) 力、擴大品牌影響力的創新故事。同時,也向遊客展示了金山區重振老字號的努力。他們(men) 讓老字號煥發持續生命力,助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

  博物館二樓展區,匯聚了鳳凰、英雄、紅雙喜、馬利等35個(ge) 上海本地獨具海派特色的老字號。遊客們(men) 可以在此一覽老品牌擁抱時代、消費新場景、新傳(chuan) 播方式、跨界合作,以及將品牌打造為(wei) 城市名片等諸多內(nei) 容。博物館的三樓展區涵蓋了上海、浙江、安徽、江蘇等地方的26個(ge) 特色品牌故事。這裏的老品牌也將定時輪換,遊客每次瀏覽都會(hui) 有不一樣的體(ti) 驗。

  坐落於(yu) 長三角老品牌文化博物館旁的上海楓涇藝術體(ti) 驗中心,側(ce) 重於(yu) 遊客與(yu) 非遺項目的零距離接觸。一層空間內(nei) 布置有金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金山農(nong) 民畫、金山絲(si) 毯等,還有樂(le) 高積木展示與(yu) 體(ti) 驗區。

  上海楓涇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副總經理沈軍(jun) 表示,將依托文化街區引導整個(ge) 古鎮業(ye) 態提升,形成老品牌老字號的沉浸式場域體(ti) 驗,並借助街區的功能,全麵推進老字號振興(xing) 工作。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長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區布置了“南鎮非遺市集”,老品牌與(yu) 新春燈會(hui) 交映生輝,又為(wei) 古鎮帶來了一波流量。

  線下體(ti) 驗線上買(mai)

  在楓涇古鎮核心風貌保護區內(nei) ,楓涇鎮還專(zhuan) 門劃出33間商鋪作為(wei) 互動體(ti) 驗與(yu) 銷售區域,現有甲胄、漢服、文創IP、葉聚興(xing) 等10個(ge) 品牌入駐。精美、成熟的產(chan) 品吸引遊客駐足,線下體(ti) 驗、線上購買(mai) ,品牌價(jia) 值快速轉化。

  在首批入駐的商鋪中,“葉聚興(xing) ”這個(ge) 擁有160多年曆史的老品牌備受矚目。一進門,糯米、赤豆、粽葉等材料在桌上依次排開,遊客們(men) 饒有興(xing) 致地圍著桌子體(ti) 驗包粽子的快樂(le) 。

  “楓涇粽子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間,而‘葉聚興(xing) ’這個(ge) 品牌是在清鹹豐(feng) 年間創立的。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對老字號、老品牌振興(xing) 工作的大力支持下,‘葉聚興(xing) ’攜手楓涇粽子,在楓涇的古鎮老街上重新煥發生機。”“葉聚興(xing) ”品牌主理人陳勳介紹。

  “線下體(ti) 驗,線上購買(mai) ”是這家“葉聚興(xing) ”新店最大的特色。顧客們(men) 可以免費在店裏體(ti) 驗包粽子、試吃新品、了解品牌故事,然後通過手機下單,由工廠配送成品到家,省去了拎包的麻煩。場景式的體(ti) 驗店也是“葉聚興(xing) ”品牌與(yu) 顧客直接溝通的平台,通過店內(nei) 的新品試吃,可以更直接收集顧客意見和需求,新產(chan) 品、新口味也在這樣的交匯中產(chan) 生和迭代。在秉承傳(chuan) 統工藝的基礎上,“葉聚興(xing) ”不斷探索創新,嚐試推出了梅幹菜、現敲蛋黃、海派黑椒等全新風味的肉粽,讓百年老店“圈”了更多的年輕粉絲(si) 。

  傳(chuan) 承創新更多元

  金絲(si) 楠木博古架、5米書(shu) 法長卷……走進南大街101號的“拾遺韻”文化體(ti) 驗空間,滿壁詩畫映入眼簾。

  “有人說既然是傳(chuan) 統文化主題,你店鋪的布置還不夠古色古香。我說,這是我故意為(wei) 之。”“拾遺韻”文化體(ti) 驗空間負責人、漢紙文化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金沛瑤說。

  “整個(ge) 空間97.5平方米,正好是常見家庭戶型總麵積。我們(men) 空間展示的是傳(chuan) 統文化走入現代家庭的場景,這樣可以給那些想要在現代家居中布置一個(ge) 傳(chuan) 統文化角落的人提供參考。”金沛瑤說。

  漢紙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是一家現代科技賦能傳(chuan) 統漢紙文化產(chan) 業(ye) 企業(ye) ,設計生產(chan) 獨具中華氣魄、華夏神韻、東(dong) 方特色的漢紙文化產(chan) 品,發揚和傳(chuan) 播優(you) 秀的中國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金沛瑤帶領團隊花費14年時間,自主研發了一套生產(chan) 設備,製作出了中國特有的“漢紙”,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漢紙數字水墨彩色印刷設備,並研發出了適配漢紙印刷的環保礦物顏料墨水。團隊一路攻克了機械工藝玩轉傳(chuan) 統工藝裝幀的難題,能在流水線上完成16種傳(chuan) 統裝幀的印刷和生產(chan) ,效率是手工的10倍。

  在核心技術淬煉成熟之後,合作方紛至遝來。如今,漢紙文化的合作方有包括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在內(nei) 的國內(nei) 百餘(yu) 家文化學術科研機構、文博機構與(yu) 出版單位。店內(nei) 陳列的眾(zhong) 多博物館級作品,吸引著不少書(shu) 畫愛好者前來品鑒。

  在傳(chuan) 承中創新的同時,33間店鋪在楓涇長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區邁出了新的步伐。不同品牌間相互“串門”接洽,嚐試為(wei) 顧客打造更多元的文化體(ti) 驗和消費場景,一天的行程可以讓遊客一站式體(ti) 驗多樣傳(chuan) 統文化。

  讓人驚喜的是,在街區的賦能之下,落戶於(yu) 此的老字號們(men) 也正在重新出發。“去年11月,上海馬利畫材股份有限公司楓涇生產(chan) 基地開工,新廠區占地麵積約21.2畝(mu) ,總投資額1.1億(yi) 元,將承載馬利股份高端產(chan) 品生產(chan) 線。預計今年四五月投產(chan) ,可實現年產(chan) 值約1.8億(yi) 元。”上海馬利畫材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副總經理蔣熙洲告訴記者,馬利建廠創牌至今已有103年曆史,是我國藝術類商品中的民族品牌。新基地將被打造成一個(ge) 集生產(chan) 、研發、體(ti) 驗為(wei) 一體(ti) 的中心,在完善供應體(ti) 係的同時,逐步形成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不斷推動數字化轉型,助力品牌可持續發展。

  《經濟日報》2023年2月20日第12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