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點引領新風尚 1331件作品匯聚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
中新網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zhuan) 題展20日在深圳市開幕。展覽以“新起點·新風尚”為(wei) 主題,延續並深化了以“案例”為(wei) 結構的策展思路,分為(wei) 主體(ti) 展和灣區特展兩(liang) 部分,共計展出122個(ge) 案例、1331件作品,同步設立了線上展覽,綜合運用圖文、視頻、三維動畫、實物等形式,多維度展示案例作品的主題和內(nei) 容。
主體(ti) 展分為(wei) “展現國家形象”“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助力文化建設”“引領社會(hui) 風尚”“改善生態文明”5個(ge) 板塊,展出案例96個(ge) ,作品1050件/組。
其中,在“展現國家形象”板塊,旨在展現從(cong) 政治建設的角度深入思考國家視覺形象設計,探索在全球化的新階段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價(jia) 值傳(chuan) 播的模式。生動的視覺形象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用獨特的中國設計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中國設計特別是視覺設計和空間設計,正呈現出與(yu) 內(nei) 涵深度契合的全新麵貌和形象。
策展召集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理論委員會(hui) 副主任杭間表示,近年來,在國家重要的文化空間和重要的政治場合,都可以看到設計師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例如G20的設計、奧運會(hui) 的設計、亞(ya) 運會(hui) 的設計,都已經進入世界先進水平,這實際上也是一個(ge) 新起點、新風尚的體(ti) 現。
本屆展覽還首次增設“灣區特展”。“灣區特展”依托於(yu) “大展”的總體(ti) 背景,突出自身“先行先試”的創新性、實驗性、先鋒性特點,著重呈現灣區本土設計及公共藝術的鮮明特性。
“灣區特展”集中展出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灣區城市群的優(you) 秀設計和公共藝術作品26個(ge) 案例,共計281件/套,共分“魅力灣區”“共生灣區”“潮流灣區”“視覺灣區”“創想灣區”五個(ge) 板塊。
策展人、深圳市關(guan) 山月美術館學術總編輯張新英坦言,策劃時“灣區特展”是特殊的一個(ge) 板塊。“特殊”在哪裏?策展團隊認為(wei) ,一方麵大灣區在社會(hui) 治理、智能化管理等方麵,具有一定引領作用,同時深圳、香港這些城市聚集很多年輕人,這樣的城市裏思想創新程度是很高的,“我們(men) 也想體(ti) 現這種潮流的先鋒性”。此外,大灣區作為(wei) 一個(ge) 城市群,體(ti) 現出了較強的跨區域合作,而且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強烈人文理念,這些都是大灣區的獨特性。
“魅力灣區”板塊體(ti) 現灣區規劃創新、科學治理、以人為(wei) 本、充滿活力、民生幸福的發展態勢;“共生灣區”板塊從(cong) 建築與(yu) 城市共生、藝術與(yu) 鄉(xiang) 村共生、文化與(yu) 灣區共生三個(ge) 方麵展現灣區城鄉(xiang) 規劃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最新成果;“視覺灣區”板塊是灣區文化和城市品格通過設計品牌及設計和公共藝術展演等品牌活動的視覺呈現;“潮流灣區”板塊是灣區的文化思潮、生活時尚、科技時尚通過潮玩、生活品牌等的設計進行的呈現;“創想灣區”板塊展現的是灣區對於(yu) 先行先試的文化和社會(hui) 責任、灣區社會(hui) 發展的未來可能性的思考,以及灣區對於(yu) 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呼應,涵蓋了科技創新、生態宜居、規劃治理等各個(ge) 方麵。
文化和旅遊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盧映川指出,展覽推出一大批彰顯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展現中華審美風範的設計和公共藝術成果的集中展示,是設計和公共藝術領域的一次盛會(hui) ,將會(hui) 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進深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建設,引領我國設計和公共藝術事業(ye) 繁榮發展。
深圳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覃偉(wei) 中期待展覽為(wei) “設計之都”深圳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以“深圳設計”更好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市民高品質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以公共藝術更好涵養(yang) 城市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
據悉,本屆展覽主體(ti) 展和灣區特展分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yu) 城市規劃館和深圳市關(guan) 山月美術館展出,展覽持續至3月16日。展覽期間,還將舉(ju) 辦學術論壇和導覽導賞等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