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讓核酸檢測亭“再就業”了
■ 社論
核酸檢測亭“再就業(ye) ”,也是一道城市治理考題。
近日,各大城市街頭被閑置的核酸檢測亭,再次成為(wei) 人們(men) 關(guan) 注的焦點。
曾經“星羅棋布”的核酸檢測亭,有的閑置“吃灰”,有的“登上”二手交易平台被“甩賣”,價(jia) 值不菲的核酸檢測亭落得如此結局,無疑是一種資源浪費——既浪費城市道路空間資源,也影響市容市貌。如何讓這些核酸檢測亭實現“再就業(ye) ”,也成為(wei) 城市治理麵臨(lin) 的“新問題”。
過去三年,我國有效處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應對5波全球疫情衝(chong) 擊,核酸檢測亭作為(wei) 築牢疫情防控屏障的支撐保障,應該說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在較短時間內(nei) 實現了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常態化核酸檢測已經停止服務,曾經的核酸檢測亭也完成了曆史使命,是時候退出人們(men) 的視線了。
核酸檢測亭該如何有序退出?顯然,“撤走”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案,但也是最不經濟的一種方案。從(cong) 設施條件來說,絕大多數核酸檢測亭都價(jia) 格不菲,高峰時期可以賣到數萬(wan) 元一個(ge) ,而且它們(men) 大都安裝有空調,還有清潔、消毒等功能設施,如果完全棄置,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如何統籌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實現“物盡其用”,著實成為(wei) 擺在地方政府麵前的一道考題。
其實,許多地方已經對此作出探索。如在蘇州,率先將部分核酸檢測亭改造為(wei) “發熱診療站”之後,又改造成春節市集攤位,出售特產(chan) 和當地小吃;在杭州,交通繁忙地區的170多個(ge) 檢測亭已被改造成“亞(ya) 運青年V站”,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地圖、觀光手冊(ce) 甚至奶茶;在北京,不少社區將自己所有的核酸檢測亭進行改造,有的變成暖心橙驛站,有的變成創城宣傳(chuan) 亭、學雷鋒誌願者崗亭、愛心書(shu) 屋、環衛工人休息站,還有的變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宣傳(chuan) 屋……
這些探索,為(wei) 曾經廣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核酸檢測亭找到了歸宿,實現了資源再利用。據第一財經報道,2022年5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ge) 一線城市核酸采樣點數量最多的時候達到3萬(wan) 個(ge) 左右,若將這一數字置於(yu) 全國層麵考慮,則實現核酸檢測亭的“再就業(ye) ”就不隻是為(wei) 避免資源浪費,更是公共治理層麵所應遵循的價(jia) 值取向。曾經設立核酸檢測亭,與(yu) 如今為(wei) 其找到利用路徑,都是落腳在為(wei) 民眾(zhong) 服務這一根本點上。
由此看去,結合已有的探索案例,未來核酸檢測亭的“出路”,還是應更多考慮其公益屬性,考慮如何在便利民眾(zhong) 生活方麵做文章。
知易行難,核酸檢測亭“再就業(ye) ”的道理簡單直白,但為(wei) 什麽(me) 許多地方還沒有跟進?一個(ge) 比較現實的原因是,三年來核酸檢測亭鋪設進度較快,也導致了背後產(chan) 權相對複雜。
有些是政府部門自行采購,有些是社區居民為(wei) 了就近做檢測購買(mai) 的,還有的是政府和企業(ye) 簽訂合同後,由多個(ge) 檢測方聯合設置的。這些問題處理起來相對棘手,也是不少地方持觀望態度的主要原因。
但閑置本身就是一種浪費,也容易產(chan) 生相關(guan) 方“不作為(wei) ”的觀感。盤活仍處於(yu) 閑置狀態的核酸檢測亭,各地不宜久拖,不妨積極行動起來,多聽聽民眾(zhong) 建議,因地製宜予以改造處理。比如,根據所在街道、社區實際科學規劃,積極協調相關(guan) 產(chan) 權方,分類施策,讓核酸檢測亭繼續發揮餘(yu) 熱,或者由政府部門統籌,統一進行合理化改造等,這方麵考驗的是地方治理的智慧,體(ti) 現的是為(wei) 民服務的態度。
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大量的核酸檢測亭如何“再就業(ye) ”,理應盡快提上更多地方政府的日程表,轉化為(wei) 施工圖。
《新京報》2023年2月23日第A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